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讨论文_吕荣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讨论文_吕荣

杭州浙大精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000

摘要: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和现代的建筑工程不一样,这是一种对于古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能够让人们在保护的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进行了解。在古建筑保护的过程中,要看保护措施是否合理,这对于古建筑的安全很重要。文物具有很高的价值,这就要求修复人员在工作时要严谨避免出现疏忽。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古建筑的养护现状,分析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针对古建筑的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展开了相关的探讨,期望能对古建筑的保护做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建筑文物修缮保护

引言

古建筑文物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探索古代智慧的重要依据。然而这些古建筑文物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古建筑文物中很多精美的建筑形态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其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因此保护古建筑文物一直被广为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及社会观念的变化,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受重视。

1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古建筑是文化精神的载体,它们是某个地区、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地域文化发展的链条。同时,中国的古建筑是东方艺术的奇葩,它们充分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而且完全独立于西方建筑体系,影响着周边国家的建筑特色,形成了东方古典建筑体系。古代建筑和其他物质文化遗存一样,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其以自身的独特风格向我们充分展示出了古代中国工匠技艺的博大精深,更对当今建筑领域有着极大的启迪和师范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古建筑在新的时期又担当起文化休闲娱乐场所这样一个新的历史使命,它们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对古建筑的保护、维护、活化利用势在必行。

2我国古建筑保护现状

2.1古建筑保护专业人员不足

现今,我国对古建筑保护越来越重视,但目前许多地区普遍存在缺少专业的、有资质的企业和人员保护的现象,故而在进行保护过程中无法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修旧如旧”的原则。因为专业知识不够或修缮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常有脱离原来建筑特点等问题发生,导致古建筑得不到充分合理的保护。

2.2古建筑保护的资金缺乏

古建筑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因工艺繁琐,制作时间长,古建筑保护维修需要有强大的资金保障。由于政府专项资金有限,专业人才的培养跟不上去,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宣传力度更是严重不足。发达地区普通百姓在维修古建筑时长期存在“整旧如新”的错误观念,致使大量资金投入古建筑每修一次都遭受新的破坏,甚至经常发生拆除重建的事例。

2.3保护工作存在空档与漏洞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开展3次全国文物普查,各地文物部门按照建筑保存情况和历史价值及意义逐步登记公布各级文保单位,而后又开始普查历史建筑并登记。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一些尚未发现或未列入保护行列的古建筑,因而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

2.4传统工艺和材料缺失

古建筑文物保护离不开维修工作,根据《文物法》的要求维修文物要,做到“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维修材料不是已经无法采集,就是制作工艺失传。

2.5古建筑构件频频失窃

近年随着文物市场的开放以及各地电视报纸多媒体对文物收藏升值暴利的渲染,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盗窃古建筑构件,造成古建筑毁灭性的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有些古建筑的传承人也因为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随意拆除古建筑,使不少精美绝伦的古建筑构件流入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交易市场。

3古建筑文物保护的措施

3.1加强对砖、石块风化的保护

古建筑的时间比较长,一些砖、石块的风化程度越来越明显。对于这些砖、石块的保护,我国虽然实施了很多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这一保护措施引起了很多争议,使我国在古建筑砖、石块的风化保护方面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随着各种申遗活动的开展,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加大了资金投入。目前,对于砖、石块风化损伤的保护是使用化学保护材料以机硅类材料为主。主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和透气性,让古建筑可以不受到雨水的侵蚀,还能够减少风力腐蚀。这一材料能够维持大概十年的时间,到了一定的年限就会自动脱落,不会对古建筑本身造成影响。当然,这一保护措施也存在缺点,由于在古建筑的砖、块上涂上有机硅类化学物质之后,古建筑的色调会变深,这就会影响到会古建筑的欣赏,还有操作难度较大,涂抹次数多就会导致古建筑的风化。所以,在保护古建筑时,要注意在使用有机硅类材料时,不是给全部的建筑涂抹,应该是对于一些严重损坏的建筑进行涂抹。在古建筑保护时,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坚持的原则是不保护就是最好的保护。在进行施工时要找相关的专家学者一起讨论,然后明确施工的每个步骤,这样才能够降低对文物的损害。

3.2加强对建筑结构的变形修复

我国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大都以木质材料为主,随着时间的迁移,很多材料都会受到自然风化或侵蚀的影响导致承载能力下降,使建筑本身出现变形。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保护,保护的方式就是对古建筑进行加固,让其结构稳定不容易坍塌。在进行古建筑结构的加固时,有些柱子需要更换,这时就要从整体考虑保证建筑的协调性,保证建筑内部结构、做工与原来的样貌一致。要想做好这一点,就需要对古建筑的结构进行分析,对于腐蚀严重的建筑材料可以进行替换,让古建筑得到稳固。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不是让其变得焕然一新,而是遵循古建筑本身的特点,让其可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使命。

3.3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法和路径的创新

古建筑保护和修缮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在保护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要想取得更好的保护和维修效果,就要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当传统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国内外新型研发技术,确保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对传统建筑保护工作,要积极采取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的方式进行。对于一些具有特色传统建筑,可以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政府要鼓励居民对传统建筑的开发利用,但要落实审批制度,给予有效的指导,注意在设计前明确使用功能,不要随意破坏古建筑原来的结构。同时可以设立传统建筑旅游休闲街,增强传统建筑的影响力,从而实现传统建筑价值的提升与经济利益增长的双赢效应。

3.4强化专业人员的培养

在对古建筑文物保护的过程中,人的作用很重要。因此提升专业的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针对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学校教育、在职人员的培训等,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工作,增强文物修缮和保护综合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保护的过程中要遵循古建筑本身所承载的使命,让人们能够把古建筑具有的文明进行传递。在进行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时,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减少对古建筑的损害,保证它最原本的特征,尽可能的还原。采取一些防护措施让这些古建筑不被外界因素所破坏,进而实现对古建筑物最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柴泽俊.修缮保护古建筑文物应予重视的几个问题[J].古建园林技术,2011(03):12-14.

[2]欧志光.关于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6).

论文作者:吕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  ;  ;  ;  ;  ;  ;  ;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讨论文_吕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