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讨论文_胡凯凯

遵义市国土资源局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摘要: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将实践与理念有机结合的系统,现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保证资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理念要点,分析了当前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理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总体规划要全面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把期间、产业间及部门间的土地资源配置与土地的开发、整理、利用和保护等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然而,土地资源有限,并且在规划实施和执行过程中还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加大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矛盾,所以改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对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理念要点

(一)环境影响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负担。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法律层面上,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法律法规,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其中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尤为重要。当前,在我国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县级规划是总体规划实施和执行的主要环节,进行该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二)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等已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谓区域生态安全,即人们的生活、健康、基本权利、必要资源、生活保障来源、社会秩序和适应环境变化能力不会受到各种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系统包含三个部分:社会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自然生态安全。土地作为重要的发展载体,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评价中的重要因素。在对规划区域土地进行规划时要充分统筹协调好社会、经济与自然三者的关系,保证规划区域的生态安全,维持土地、自然、社会、经济长期协调发展,从而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可持续性。

(三)分析规划区域生态足迹

对于区域的发展,可通过生态足迹的大小来评估。所谓生态足迹分析,即以相应土地的生态生产力来对特定人口或经济体的资源消费与废物吸收进行估算,是一种持续性规划的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把土地作为生产发展的总资本,按照经济学理论的方法分析某个区域“资产”负债情况,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产生生态盈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区域生态足迹分析主要用于研究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同时测算出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此外,区域生态足迹分析还可以对该区域的生态可行性进行评价。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类型划分

综合考虑土地的利用现状与土地的使用用途,可以将土地分成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农用地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等。近几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逐渐转变,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耕地的节约集约,在对土地进行分类利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三方面的功能。并且,在土地总体规划中要明确各种地类的不同功能用途,根据土地体系功能对其进行提取、归并。

二、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活动,实施后造成的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改变具有不可恢复性。如湿地、热带雨林、原始森林、地质遗迹、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这些自然环境具有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重要的生态价值,还是极其重要的旅游景观资源,它们都很容易受土地开发、整治等人类行为的影响。

(二)对土壤的影响

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会对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使土壤受到污染,导致土壤盐化、酸化、板结或土壤生物活性降低,进一步使土壤退化。在规划实施时,会对土地结构做出调整,从而导致大片森林被破坏,草地变为耕地,植被的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进而致使土壤中腐殖质流出,降低土壤的肥性,又进一步影响植物的生长。

(三)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

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会改变地下水位、水资源的区域分配以及水环境质量。近几年,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如防洪、灌溉、治涝、水电、输水等系统的建立,与土地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对周围地表及地下水系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受建筑物及水管网建设的影响,下垫层的滞水性和渗透性不断减弱,降雨之后,地表雨水的下渗量减少,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蒸发量,而降低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量。还有就是,在建设新城镇、布局工矿企业时,会增加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给规划区域的湖泊、河流等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进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

(四)对植被的影响

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加了大量城镇建设用地,从而造成了对草地、林地以及荒地的过度开发,地表植被的覆盖率逐渐降低,原来的森林草地变成了农田作物。还有部分规划区域为矿产采区,在开采完矿山之后,并没有对矿山区域进行整治,对该区域的植被造成严重破坏。此外,一些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大量抽水,导致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进而又影响到地表植物的正常生长。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生态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规划目标的确立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包括公平目标、效益目标与管理目标,具体见下图:

(二)加强规划编制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在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要认真落实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在评价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协调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以便在规划实施时能够通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来了解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而清楚地知晓规划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针对规划中对自然生态环境有害的因素,规划方要及时进行修改或者重新规划,对用地结构和布局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就可以使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得到保障,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

(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充分运用生态保护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开发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只有先制定良好的总体规划,才能确保规划区域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所以,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将生态理念贯穿始终,采取多目标规划模式,以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为规划核心,将生态效益融入于规划目标。另外,要坚持把生态环境要素纳入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划分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评价以及土地供需预测分析范围内。结合土地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并完善符合生态发展需要的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在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开发中坚持生态原则,明确出特定的生态功能用地。

(四)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管理体系

规划和实施管理是促进土地利用规划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保障,规划管理的基础就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划编制的最终目的是规划的实施,是落实土地利用战略的具体表现,建立实施保障体系是达到预期效果的有效途径。所以,要加强各级土地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不断充实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严格监督规划的实施。

结语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不断改进与完善,以完成总体的土地规划。在进行总体规划时,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对土地资源进行配置,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究[J].魅力中国,2017(15).

[2]汪鹏,杨庆媛,文森,等.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讨——以重庆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1,13(4):111-116.

[3]谢付杰.基于生态理念的多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D].西南大学,2007.

论文作者:胡凯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讨论文_胡凯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