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序列结合入手改革中小学课程与教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序列论文,教材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循序渐进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序”,一是指学科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一是指儿童认知、情感等心理发展的序列。对于学科知识序列,学科专家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具体体现在各学科教材中。儿童心理发展也遵循自身的规律,这个序列由发展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所揭示。教育的循序渐进,就是选准学科知识序列与儿童心理发展序列的最佳结合点,在儿童心理发展的适宜年龄,提供适宜的教材内容,使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科学方法,从两个序列的最佳结合上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实现教育效率和速度的最优化结合。由于没有注意到序与序的结合,义务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智能发展落后于知识积累、语文外语教学质量不高、品德教育效果不佳等弊端。为克服这些弊端,许多有志于教育改革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过实验改革,但多是单科的、局部的。有些实验取得了成效,但无助于从根本上扭转教育的被动局面。有的在短时间内成果显著,但从长远看却不利于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的实验提高了单科学习成绩,却是以牺牲其他教育目标为代价的。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义务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从整体上加以思考,从根本上加以改革。为此,我们进行了从序列结合入手,从整体上改革中小学课程设置与教材的教育教学实验(以下简称“双序实验”)。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课程设置与目标
(1)语文教学实验:学前期为口头语言训练期,进行听说训练;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认读同步、直呼音节、集中识字训练;三至五年级听说读写同步教学,进行扩大阅读量教学实验;初中阶段着重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英语教学实验:从幼儿中班(4、5岁左右)开设英语,听说同步,重在培养幼儿的语感,使其能听懂会说简单的日常用语;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英语单词整体认读实验;三至五年级听说读写同步进行,至小学毕业能阅读英文通俗读物;初中阶段进行系统的语法及口译、笔译训练。实验结束,学生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3)数学教学实验。小学一、二年级不设数学课,每周安排一次趣味数学活动,旨在积累必要的数量概念,激发儿童的数学兴趣;三至五年级进行数学高起点快速教学实验,用三年时间,完成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任务;初中进行数学自学实验。初中毕业,实验班与对比班数学成绩持平,数学自学能力高于对比班。
(4)创造力开发实验。幼儿大班至小学二年级开设创造活动课,重在发展学生一般智力品质及发散思维能力;三至五年级开设“发明创造史话”课,初中开设“科技创造课”。在实验班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意向、创造精神及创造的个性品质。
(5)德育实验。从小学一年级始开展三维结构品德系列化实验。从德育内容、品德自我教育能力、良好个性三个维度,开展发挥隐性课程作用、重践行的多样化品德教育方法的实验。
(6)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指标。
根据以上实验项目及目标,可把双序实验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幼儿中班至小学二年级为语言集中训练期,共四年;第二阶段,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为数学高起点快速教学期,共三年;第三阶段,初中阶段为全面教改实验期,共四年。整个实验期为十一年。
2.实验教材
(1)语文:小学采用统编全日制五年制教材。初中以欧阳黛娜主编的《阅读》、《写作》教材为主,参考人教版的初三和高中语文教材及《中国现代文学精选作品导读》(杨洪承主编)进行组合编排。
(2)英语:幼儿段由课题组编写出2册实验教材,一至五年级使用《Look Listen &Leam》(以下简称《三L》教材)。初中使用《三L》教材及统编初中教材。
(3)数学:小学一二年级使用课题组编写的《趣味数学》教材,三年级使用高起点过渡性教材(上下册),四年级后用统编教材。初中使用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主编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材》。
(4)创造活动:幼儿段至小学二年级用《创造活动》(一、二、三册),三至五年级用《创造发明技法》。初中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从事科技制作。教材由课题组编写。
教材编写与选择着重处理好学科内在逻辑体系与学生心理发展序列之间的关系,强调各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3.实验方法与步骤
随机指定实验学校,校内设实验班与对比班(即不进行以上实验)。两班成员为随机选定。随机选用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时让他们了解实验程序与做法。自双序实验开始以来每年组织实验教师集中备课。
三、结果与分析
1.语文教学实验
(1)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明显高于对比班,基本上达到了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
初中四年级第一学期末,我们以实验班和对比班按高中水平进行了语文能力的测试,共测试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语文能力明显高于对比班(t=3.86,4.01,4.53,3.47),从第一阶段实验开始,到第三阶段,实验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一直显著高于对比班。对实验班语文基础知识的测试表明,学生对于初、高中阶段应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及格率为99%,优秀率为61%。这说明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较牢固。
(2)实验班写作能力
实验班学生在三个阶段的实验中,先后有12人次在全国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35人次在省、市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32篇。文章思路清晰,用词准确,语义连贯,能用准确生动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英语教学实验
(1)幼小段为语言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阶段,只要求幼儿听懂、会说,不进行认读、书写教学。实验班幼儿经两年英语学习,平均掌握单词476个,日常用语215句,英语歌曲20首,发展了幼儿外语听说及口译能力。幼儿普遍发音准确、清晰、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实验班学生进入小学后,着手组织英语整体教学实验,即听、说、读、写同步训练,小学毕业学生能阅读简单课外英语读物,会唱英语歌曲38首,认读单词2000个左右,听力及会话能力相当于高中毕业生。
(2)中学段语言能力全面发展
中学阶段,进行系统的语法口译和笔译训练。我们于1997年3月对实验学校学生听、读、写和语法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测试材料为高中二年级期末统考试题。并结合本班特长,对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了考查,还对学生学过的单词、组词、句式做了全面考查和分析(表略)。
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总成绩优于高中二年级的成绩(实验 _ _
班X=89.31,对比班X=71.25,t=5.04)。在各分项能力上,阅读理解、写作成绩与高二普通班成绩持平。实验班学生的听力、读音、语法成绩高于普通班(t=16.21,10.01,2.08),语法知识中close test的成绩最好(实验班x=11.93,对比班x=6.14,t=4.59,P<0.001),说明实验班学生语感强,语言经验积累得多,语言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摸底测试表明,实验班学生现已学习和认知了近4500个单词,约1200个相关的惯用语及固定搭配,其中领会式掌握3200个单词,复用式掌握约2000个单词。句型方面,实验班学生已学了12种时态中的8个,其中有4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已能在写作和会话中应用,各种词类、句型都已接触过并运用自如。学生听力与口语方面的测试结果显示出,实验班学生听力和口语都有较高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实验学校及学生面对高中升学考试的压力,学完《三L》教材后不得不从头学起统编教材,这无疑影响了学生外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数学教学实验
(1)幼小段注重数学兴趣的培养
一年级第一学期末,我们对实验班及对比班进行数学一般能力测试。实验班没有开设数学课,对比班按教学大纲要求正常开设数学课累积18周。测试结果表明:四种数学一般能力中,除数的计算一项实验班与对比班无显著差异(实验班略优于对比班,无统计意义)外,其它三项实验班均优于对比班,差异达显著水平(表略)。
(2)小学三年级的高起点快速数学实验
从整体上看,趣味数学的开设,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高起点快速教学的关键在三年级。经调查,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仍高于对比班,但计算能力尤其是计算速度低于对比班,这给三年级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三年级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在教材处理上减少循环圈,加强知识的渗透;b.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实验班成绩在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末低于对比班,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过半年的教学,到五年级上学期末,对比班成绩稍高于实验班(对比班为72.29,实验班为70.23),但经统计检验表明,这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数学成绩基本持平,达到小学数学实验目标。
(3)中学段的数学自学辅导实验
实验班学生进入中学后,采用“启、读、练、知、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把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旨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教学自学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实验班和对比班初中四年的数学实验材料表明,实验班在初中一年级时的数学学习成绩与对比班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中二年级时的数学成绩显著高于对比班,到初中三、四年级时的数学成绩显著地高于对比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优势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1997年3月,实验学校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初中数学能力测试,实验_
班学生的数学能力显著地高于对比班(实验班X=121.59,S=9.27,对比班_
X=114.91,S=10.65,Z=2.87,P<.005)。另外,统计检验的结果还表明,实验班在省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人数显著高于对比班;实验班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化程度显著低于对比班。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缩小了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4.创造力开发实验
(1)学生智力水平发展情况
我们采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并将结果与实验班前的智力测验结果做对比,然后对实验前相同智力水平没有进行实验的对比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智力水平在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t=6.18,P<0.01)。与控制班对比,二者差异亦达到显著水平(t=1.58,p<0.05),说明实验前后学生智力水平差异是实施实验的结果,不属于学生智力的自然发展。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对课堂上参与活动程度不同的男女生也进行了对比考验。结果是在实验前实验班男女儿童智力水平基本没有差异,可实验后,由于参与创造游戏的程度不同,男生比女生更加积极参与活动,课堂上较女生活跃,对活动更感兴趣,实验后男生智力发展快于女生(t=2.38,p<0.05)。控制班则没出现这种分化(p>0.05)。这更进一步证明创造活动课促进了实验班学生智力的发展。
(2)学生创造力水平
我们采用郑日昌、肖蓓玲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同时进行了创造力测试(表略)两班学生创造力发展有显著_ _
差异(实验班X=57.36,对比班X=40.54,t=4.69,p<0.01)。在创造力的各个分项上,实验班在图形、言语上的成绩都高于对比班,两班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2.99,4.73,p<0.01)。其中,言语创造力的优势更加突出。在创造力的三个特征上,实验班学生在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上都优于对比班,两班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4.61,2.60,6.15,p<0.01)。其中思维独创性的优势更为突出。这一结果说明,创造活动实验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学生的科技活动兴趣与创造性成果
我们通过科技创造课,培养了一批具有各类特长的创造型人才。实验班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创造意识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特长,在科技创造课上制作了许多闪耀着创造火花的创造产品,一些学生的创造成果已受到社会的接受和赞同,实验班先后有15名学生的创造成果在省、市、科技发明展览中获奖。
5.三维结构品德教育实验
为探索品德教育的科学性、规律性,我们从品德内容规范、良好个性品质、品德心理能力三个维度组织品德系列实验。并着重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发展儿童自主能力、实现品德评定科学化三个方面组织实验。除按品德统编教材教学外,还注重教育教学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知识化。制定:尚礼、好学、活泼、力行八字校训,编制校歌,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实验班学生轮流当干部;值周班长制;人人有岗位责任制;试行新的《小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方案》,进行品德评定标准化实验。经过实验,学生品德面貌良好,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学生家长反映“没想到孩子进了实验班变化这么快,懂礼貌、有道德、有知识、长身体,我们当家长的放心了”。
6.各科教学实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效应
教育教学实验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课程设置与教材的改革须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前述结果已说明学生的智力发展明显快于对比班,那么,促进智力发展的教学因素是什么呢?我们用2x2x2的方差分析方法来检查创造活动课、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作用(表略)。结果表明,三种教学都不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智力的发展,对学生智力发展起主要作用的是创造活动课和语文课教学的交互作用(p<0.05),即二者的交互作用在智力发展上产生效应。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创造力低组,无论语文成绩高低其智力发展都无显著差异,创造力高组,语文成绩高低对智力发展影响显著,语文成绩高则其智力发展快,语文成绩低其智力发展慢。创造活动课对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影响语文成绩而实现的。即创造活动课不仅使学生在创造力测试上表现优异,而且对所学的其它课程也形成了积极的正迁移。语文教师认为实验班的学生思维敏捷、流畅,在以往学生身上常出现的作文没话说的现象很少,不少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独特设想和极大的变通性。数学课上,在以往学生身上常出现的不理解应用题题意、编应用题困难的现象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比班,接受理解数概念的能力较强,总成绩优于对比班(由于受创造力测试方式的影响,这一点未在测验结果中显示出来)。这些都表明创造活动课对其它学科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开展双序实验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各实验班重视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尽量少留或不留家庭作业。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测验结果表明,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常,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九大城市儿童身体发育指标。
四、讨论
1.遵循心理发展规律适当调整课程结构,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马克思认为,个体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文化史的复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语言发展先于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思维是大脑抽象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现行小学的课程设置从一年级开始,语文、数学同时开设、同步进行。在数概念尚未有足够积累、语言发展还未达到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相应水平的情况下,儿童不得不把应该用理解的方法获取的数学知识当成教条死记硬背。这样做尽管可以训练出学生的某些技能、技巧,却无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不仅加重了儿童学习负担,而且扼杀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实验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趣味数学、创造活动)积累数量观念,了解数量关系,发现数量变化的规律,重视数学兴趣的培养,他们的一般数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加快小学数学教学速度,实施高起点快速教学,实验证明这是切实可行的。初中数学进行自学辅导实验,采用“启读练知结”的教学模式,变教师讲授为主为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成绩和数学能力均显著优于对比班。这说明适当调整课题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是能够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数学能力的。本实验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2.在儿童语言发展敏感期集中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家关于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认为,11,12岁以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其中2-4岁是口头语言敏感期,6-7岁是书面语言敏感期,此期内儿童有学习语言的内在欲望,兴趣强烈,学习语言的速度快、记忆牢。抓住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向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双序实验第一阶段(4岁半左右至8岁左右)正是儿童语言发展敏感期,在此阶段进行语言集中训练,教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自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语言集中训练取得阶段成果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以发展思维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写作能力为核心的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汉语)、全面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英语),并坚定不移地贯彻是语言教学取得丰硕成果的有效途径。
3.应把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纲入教育教学目标体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当代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就不仅应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以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如本实验中的数学自学能力培养,以发展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让学生在这里体会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了解课堂知识与生活问题呈现的异同之处,感受进行改革创造的具体程序。创造活动系列课程就是这样一种旨在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创造潜力的课程。实验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促使科技创造成果的产生,而且也促进了其它课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兴趣,这说明把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纳入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其意义是深远的。
4.品德教育应以全方位的人格教育为基础
儿童知识、智力、品德发展虽有密切联系,但却不是同步的,学生品德发展不是知识教学、智力培养自然促成的结果。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应以体现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人格教育为基础,力求实现儿童品德教育目标的规范化、稳定化,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全方位的人格教育,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5.教育实验应注重整体性
幼儿园中班至小学二年级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顺应儿童语言学习的需要,着重从教材结构、知识的起点、知识的难度方面着手改革,进行语言集中训练。语文、英语基本过关后实验重点转移到数学教改实验上,着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其它学科也同步进行。这样,既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又把学科知识作为整体看待,不仅强调整体发展中的双序结合,又突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和特色,从各分项实验看,实验结果都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从整体看,多学科的优化组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了学生一般智力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取得了整体优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