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_世界遗产论文

世纪之交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_世界遗产论文

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中国文化论文,自然遗产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9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由人类的祖先和大自然创造的瑰宝,它们的意义首先在于传承,而 不是消费。遗产视其价值可以分为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视其类别又可以分为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文化遗产包括:①文物:从历史 、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世界级价值的建筑物、雕刻、绘画,具有考古性质成 份或结构的铭文、洞窟以及综合体,如敦煌莫高窟;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 度看,在建筑形式、同一性或与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世界级价值的单体或相互联系 的建筑群,如故宫;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世界 级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世界自然遗产包括:①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世界级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 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 k);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世界级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 划定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如世界上象龟唯一栖息地的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 岛(Galapagos Islands);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世界级价值的 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如黄龙、九寨沟。自然文化双重遗产兼具自然、文化 两方面的价值,如泰山、黄山。

1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价值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源于古代的名山胜水。这些风景名胜资源历经几千年的演化,形成 了独特的以具有美学、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 们对自然的精神文化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遗产的价值涉及多个学科,表现在诸 多方面和不同层次上。

1.1 自然科学价值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科学价值主要涉及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特殊生态系统和 自然美五个方面。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具有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武夷山素以“碧 水丹山”名扬天下,是全球同纬度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我国还建立了 一系列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它们的建立对于保护珍稀 动物生息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如黄龙、九寨沟这样的世界级自然遗产 更是以高山湖泊和钙化景观的突出价值,占尽了自然美的风致。

我国传统的山水审美中,名山大川的美学价值独树一帜。今天,风景名胜区还应该在 其自身美学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当代人进行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基地,成为自然与文化博物馆、生态实验室和生物基因库。换言之, 今天的旅游者不仅要观照灵山胜水的自然美景及其文化内涵,还要能从大自然的神奇造 化中领略地球波澜壮阔的发展演变史。

1.2 历史文化价值

清代诗人陈元龙有曰,“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这句话贴切地道出了我国风景 名胜区蕴藏着丰富的山水和历史文化的真谛。数千年以来,中国经典的山水诗词、山水 画、山水游记的不绝问世,很大程度上当视为是风景名胜激发了诗词家、丹青手、旅行 家的创作灵感。只需考察一下三峡、泰山、庐山、黄山等名胜的入诗、入画及其生辉文 学作品的辉煌史,其理不言自明。同时,大量经典山水作品的传世也留给了后人以山水 探美的精道点拨。

此外,摩崖石刻、铭文、题记、楹联等艺术形式在名山大川中的积淀,充分反映了书 法家面对大自然或先人胜迹时内心激荡的感受。这些作品,内容或丰或简,但是无一不 使后人体会到作者游历山水美景时的由衷感受,和抚今追昔凭吊先贤的叹兴。循着那一 幅幅越历史沧桑保存于世的书法作品,考古学者可探究其内容为史学考据所用,书法家 可借之领悟先人笔法的无声真谛。

风景名胜的美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人们走进大自然的 最初冲动几乎无不源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热爱。我们的祖先早就在寻山访水和凭海临 风的感性过程中为今人积累了大量的审美总结。自然美是风景名胜和遗产永不衰竭的宝 藏;成功的山水作品和建筑、雕刻、壁画等艺术形式也将永远闪耀着艺术美的光芒;自 然的四时美景和风景名胜的不同风格同时也向我们显现了它们的形式之美,诸如山峦有 波澜起伏,河流有曲折奔流,古城有小桥流水,建筑有雄伟、秀丽风范之别。

有的风景名胜区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世代承继的民风、民俗,为后人的民族学、民俗 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直观材料。

1.3 建筑艺术价值

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古建筑的设计建造匠心独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景建筑体系, 如武当山古建筑群、泰山古建筑体系等。它们向后人透射出师法先辈工程建筑技术与艺 术的宝贵真谛,因而还具有很高的建筑学与工程学价值。这些风景建筑艺术作品作为我 国传统建筑学和风景建筑的物化载体,是当今我们进行相关学科研究的宝贵遗产。

2 世界遗产问题的背景和新世纪面临的威胁

2.1 世界遗产问题提出的背景

自然原因是一方面。长期以来,遗产曾遭受过严重的自然破坏。如地震、火山、飓风 等对文明遗存的无情吞噬和扫荡。

社会的发展也对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刚刚走过的20世纪,是一个全球工业化 进程快速推进的百年。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向自然延伸臂膀,我们的地球前所 未有地遭遇了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在喧嚣的环境 中为后代保留多一些的自然景观,如何保护好前辈留给我们的文明遗存,如何使每一项 独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价值作用,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我们这 一代人的当务之急。

为了确保对世界遗产的正确评定与保护,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一项《保护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的首要使命是鉴定具有突出的全球性价值的自然 遗产和文化遗产,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相应设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 世界遗产基金”,以促进所有国家和人民对于这些重要遗产保护的有效合作。联合国鼓 励各缔约国签署《公约》,并鼓励各国将其境内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遗产 的保护得到国际援助和协作。《公约》还要求签约国在竭尽全力保护其领土内的世界遗 产的同时,还要保护好国家级遗产。

2.2 新世纪世界遗产面临的威胁

首先是来自无节制的旅游开发行为的威胁。在我国世界遗产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发 展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商业行为的巨大冲击,以及旅游经济错位开发的严重威胁。如二 十年来在泰山炸山开石修建索道的旅游项目,就给这一自然文化双重世界遗产造成了追 悔莫及的损失。

其次是大型工程的威胁。如20世纪50年代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坝(Aswan High Dam),流 域水位的抬高将淹没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神庙——古埃及文明的珍宝。1959年应 埃及及苏丹政府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发起一次国际活动,加速淹没区的考古 研究。阿布·辛拜勒神庙和菲莱(Philae)神庙被拆散,并得以迁至淹没区以外重新组建 。但是并非每一项大型工程给遗产带来的冲击都能得到国际社会及时有效的帮助,因此 ,威胁依然存在。

战争的威胁也不容忽视。毋庸质疑,两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战场国的自然遗产和文 化遗迹。而发生在过去乃至今天的众多地区冲突不但使得民生凋敝,而且使得文化和自 然遗产的赋存现状和安全前景更加令人担忧。

自然蜕变和自然灾害对遗产也有破坏作用。如古建筑自然损耗及地震、山崩、洪水等 自然灾害对遗产的威胁。

3 遗产地经济行为的最低安全标准(SMS)评价

当前,我国自然和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商业性经营行为和旅游经济错位开发的严重威胁 。许多早已超载开发的世界遗产地与风景名胜区还在大兴土木、开山伐树、修建索道、 商店、宾馆、娱乐园等等。这些滥拆、滥建行为致使风景区的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 严重下降,改变了遗产高品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功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传承了 数千年的珍贵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遭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1]。

但是,对于旅游业无序发展对遗产造成的损害,国内目前尚无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评 价方法。因此,笔者拟借鉴国际上最低安全标准(SMS)指标这一概念,以期对遗产保护 和旅游业发展的关系问题作一尝试性的论证。

Ciriacy-Wantrup(1968)[2]提出最低安全标准(Safe minimum standard,简称SMS)最 初是用于解决濒危物种的保护问题的。这一概念试图阐明怎样避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最 坏状态,如物种灭绝等。SMS认为物种的再生性只存在于一定阈限(thresholds)之内。 一旦物种(或资源)的利用超出这个阈限,进一步的利用就将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导致人 类可利用资源库的枯竭。由于社会和自然的不确定性,因而这种不可逆的后果是不可知 的。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后果,方法之一是采用SMS[3]。

笔者认为,在处理如何把握我国当前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二者尺度的问题上,SMS具有 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以泰山索道工程的开山炸石行为为例。

假设社会必须在两种可能的选择中取其一:①修建索道,获得旅游收益,但是导致泰 山部分原生岩石就此不复存在;②根据SMS,不建索道,以保存岩石赋存状态的原生性 ,但丧失索道的运营收益。再假设,可以获得的索道运营收益为X;原生岩石对未来的 价值有两种可能性:可能性Ⅰ,价值为0;可能性Ⅱ,价值为Y。这样,不同政策的选择 便决定着最大社会损失(见表1)。

表1 不同政策选择的社会损失矩阵

Tab.1 Matrix Of Social Loss Under Different Choices

可能性可能性Ⅱ最大社会损失

政策选择 Ⅰ时的 时的 (可能性Ⅰ与可

社会损失社会损失

社会损失能性Ⅱ比较

(1)修建索道 0 Y Y

(2)根据SMS X X-YX

由表1可以看出:根据SMS,采取建索道的政策时,最大社会损失发生在原生岩石对未 来具有巨大价值Y的情况下,此时的损失为Y;采取不建索道的政策时,最大的社会损失 发生在原生岩石对未来并无价值的情况下,此时的损失为X。最终选择哪一种政策,还 取决于X与Y值的比较。如果X<Y,则社会应选择SMS的不建索道政策,这时的损失值为X -Y;否则将选择建索道的政策,此时的损失为Y。

在实际问题中,SMS的社会损失矩阵中对选择不同政策时的社会损失X、Y进行量化研究 的案例很少,甚至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评价也是如此。本文尝试提出未来进一步量化索 道工程引起泰山的损失所需考虑的几个主要方面:①中天门—岱顶索道强加给自然景观 以不协调性,尤其该索道位于泰山的高敏感度景观带,因而成为审美过程中的视觉污染 。事实表明,在泰山“前额”炸山,破坏1.9万m2的地形。由于此条线路所处的坡度较 陡,被破坏的植被和裸露的新鲜岩石在10—20km以外都很容易被观景者看到。该带的高 敏感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索道修建的路线坡度较陡,在相当一段距离内都很容 易被观景者看到;其次,索道所在的景观轴线为主要观光路线,在观景者的视域内出现 的几率更高,持续时间相对更长,因此更增强了景观敏感度;②泰山的原生植被很少, 只分布在悬崖峭壁上。大面积炸石毁林,破坏了本来就很少的原生植被,影响了泰山景 观的多样性(diversity),也对植物群落产生一定的影响;③修索道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索道沿线的地面,要砍伐森林,要占大片土地作为站场,还要修公路接通下站 ,毁掉大批树木;④古人云,“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索道致使游人聚集在山脚 、山顶,弱化游人亲自登临泰山的身心体验,破坏了传承数千年来泰山特有的登山文化 ;⑤缩短旅游者游历泰山的时间,违背了“旅要快,游要慢,留住人,多消费”的旅游 经济发展原则,地区经济受损。

泰山索道工程不仅破坏了泰山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其炸石毁林的事实对遗产引起的社会损失,要远比修建索道带来的利益大。所以,根 据SMS,许多专家们早在20年前所建议的取缔索道工程以保持泰山的自然景观的政策应 被选择。

Bishop(1978)[4]考虑到利益的代际之间的分配,针对最小—最大值原理提出了一条改 进原则:除非社会利益的损失大到无法接受,SMS都应该被选择。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损失大到无法接受”这一概念不仅仅应从经济上进行评价,还应从伦理上分析,为了 避免对后代强加某种不确定的环境负面影响,当代人究竟愿意承受多大程度的损失。故 此,泰山岩石、植被的大面积遭毁除了从经济学、生态学角度进行评价外,更有伦理学 这一无形评估标准从另一个角度影响社会对两种不同政策的选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SMS概念最初针对解决的濒危物种与工程活动的关系问题,与本文 泰山索道工程对岩石、植被的破坏还有某些方面的不同。某一地区的濒危物种在其它区 域可能还有存在。但是,泰山原生岩石的毁坏却是其它任何区域即使是同种岩性的岩石 也无法替代其价值的。换言之,炸山行为的负面影响是无法弥补的。表1中Y的确定值无 论大小,其意义是无穷大的。

4 结论

第一,遗产的保护体现出遗产事业在当代“重在发展”的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遗产保护的技术手段和科技含量必将随之提 高,遗产保护的精度也将得到深化。例如国内目前对风景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还比较薄 弱。而在美国有的国家公园,为了保持区内生态系统的原生性,他们已开始了对于因受 人为影响而消失的某一原生种群进行重新恢复其生存必要性以及如何消除人工引入的外 来物种等工作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又如,当今国内外对壁画的保护仍旧是亟待提高的一 项技术难题。而我国敦煌大量珍贵壁画保护技术的指日升级,正与此一系列相关新技术 的发展休戚相关。所以,遗产的保护也是对其自身的一种积极发展。

第二,遗产价值的发掘和利用是无穷尽的。

随着工业化、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远离自然的人们将更加凸现出回归大自然的强烈 愿望。同时,他们对于遗产全新层面的价值认识的主观渴求也会逐步提高。这些是西方 一些发达国家已获证明的不争事实。因此,保持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当代人对于子 孙后代更深层次地探究遗产价值及其利用的唯一选择。

第三,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功能分区。

地球上有限的自然遗产的原生性决定了它们的稀缺性。此外,古建筑、雕刻、壁画等 文化遗产,其价值难解与历史脉络紧密关联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在时间意义上的珍贵性。 文化遗产一旦毁坏,即使是重建、重刻、重绘,也无疑会失去非时光流转才能留下的痕 迹和史学价值。因此,当代人决不能以破坏和牺牲遗产为代价换取眼前的蝇头小利。必 须处理好遗产保护区与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关系,进行功能分区,使二者协调发展。

收稿日期:2000-12-13

标签:;  ;  ;  

世纪之交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_世界遗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