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富裕程度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富裕论文,青少年论文,程度论文,家庭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2)06-0022-07
一、问题的由来
青少年健康行为(HBSC)是一项调查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青少年健康的研究。HBSC研究始于1982年芬兰、挪威和英国的研究者发起,在1985/1986年该项目完成第一轮合作调查并取得成功以后,它被WHO采纳为一项合作性研究项目。目前已有包括北美、加拿大、欧盟、中东、地中海等5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HBSC研究,并已成功地成为采集、存储和分析青少年健康数据的枢纽。参与国每隔4年时间进行一轮跨国调查,使用一份标准化通用国际调查问卷,每个参与国都有责任向WHO提交一份包含跨国家和地区的比较和倾向分析报告,它涵盖了家庭氛围、学校环境和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背景等方面的心理变量/特征也包含在调查之中。
青少年健康不平等问题由来已久,各国对青少年健康不平等问题有不同的表述,怀特黑德(Whitehead)和达尔格伦(Dahlgren)把健康不平等定义为根据不同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地域、年龄、残疾、性别和种族不同,对不同健康经历和结果进行测量,在群体和个体之间用死亡率和发病率来显示其客观区别。但是人们通常把“健康不公平”或“健康不平等”定义为不同人群的获取健康的机会不一样,导致了不能充分得到公共医疗健康服务、营养食物和舒适住房,他们把这些包含可以测量出的差异理解为不公平、不公正。过去30年里研究者根据该定义对成年人和青少年健康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与比较富裕、拥有更高社会地位或受过更好教育的人相比,教育程度低、工作地位低和收入低的个人更易遭受健康状况差、死亡率较高。近年来人们运用社会经济地位(SES)对青少年健康影响的分析已成为研究青少年健康行为十分重要的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2005/2006年全球41个参与青少年健康行为成员国所提供的调查数据和2010年本人主持的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的调查数据,这些数据是使用统一标准化的国际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问卷搜集得来的,该数据库为研究不同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下青少年健康状况和健康流行发展趋势分析提供了可比性数据。
2.样本
2005/2006年国际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中的样本包含了欧洲、以色列、加拿大、美国等41个国家204534名中、小学生(男生100233人,女生104301人),2010年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样本有14727名中、小学生(男生7207人,女生7356人)。HBSC研究是由持续的跨群体调查组成,从在校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1岁、13岁和15岁青少年样本,这些年龄组代表了青春期初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参与国安排统一的时间收集资料,使其样本平均年龄分别为11.5岁、13.5岁和15.5岁,各国在经过调查培训的调研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调查的学生填答标准化调查问卷,统一整理完数据后汇总到HBSC数据库中心,然后分发给各参与国分享这些数据。
二、家庭富裕程度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家庭富裕程度指青少年的社会经济状况。由于针对儿童有关于他们父母教育职业或收入问卷回答率极低,而误差率较高,HBSC开发了一套用于测量家庭富裕程度量表来衡量青少年社会经济状况的各个方面,包括家长的职业地位、家庭富裕程度和家庭贫困情况。在此我们选择了以家庭富裕程度(FAS)来划分青少年社会经济状况,它是以青少年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一系列问题为基础,儿童和青少年很容易回答这些问题,比如询问家庭拥有的汽车、卧室、假日和家用电脑等项目。该衡量工具有很多优势,青少年拒答的比例很低,便于开展国际之间的数据比较(24,25,29,38-40)。相反地,家长的工作问题很容易遇到数据缺失和各国职业分类体系的差异。家庭贫困因素仅仅影响少数青少年(虽然各个国家情况有所不同),但每一位青少年都能根据家庭富裕情况将其归类,各国青少年都按该项目总评分进行分类,根据总体评分记录中分低、中、高三个等级。本文所采用的青少年健康与幸福感的数据变量是由社会发展环境决定的,它表明了家庭富裕程度与每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文章从社会环境(包括家庭氛围、学校环境、同伴交往)、积极健康行为、危险行为、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幸福感五个方面比较各国青少年健康状况与家庭富裕程度之间的关系。
1.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1)亲子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全球41个参与国中大多数国家的女生和超过三分之一国家的男生与母亲交流的容易程度与家庭富裕程度密切相关,这些国家青少年与母亲交流的百分比从77%至89%,青少年容易或非常容易与父亲交流的程度在各个国家差别很大(从58%至68%),该调查结果表明家庭富裕程度对男生和女生与母亲、父亲的交流程度都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中国有73.9%的学生认为向母亲倾诉烦恼是容易的,有45.3%的学生认为向父亲倾诉烦恼是容易的,与男生(76.1%)相比,女生(79.5%)认为与母亲讨论非常困扰自己的问题更容易些。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母亲谈话的容易性下降,富裕家庭的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的比例比贫困家庭的比例高一些。
(2)青少年同伴交往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富裕程度与男生、女生与同性朋友交往情况呈正相关,超过一半参与国的学生家庭富裕程度越好,他们与三个或三个以上亲密朋友交往的关系越密切,在所有参与国中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同性朋友的青少年很普遍(从57%至90%),性别和家庭富裕程度对亲密朋友关系同时起着作用。在中国青少年家庭富裕程度也与他们拥有朋友的数量呈正相关,青少年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同性朋友的比例为66.3%。
各国青少年每天通过电子媒介与朋友进行沟通的比例差异很大(从10%至76%),在北欧富裕群体中这种现象也较为常见。中国青少年使用网络与朋友交往的比例为58%,家庭富裕程度与青少年使用网络交流呈负相关,家庭富裕程度一般的学生使用网络交流的比例最高65.1%,比较富裕的14.7%,不富裕的12.7%,很不富裕的5.9%,非常富裕的1.7%。
(3)青少年对学校的喜爱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参与国青少年家庭富裕程度与他们对学校的喜爱度呈正相关,如在少数国家家庭环境良好的大部分女生和少部分男生与对学校的喜爱度密切相关。绝大多数国家中家庭富裕程度困难的青少年对自己在学校的表现评价相对较低,性别和家庭富裕度的差异是在校表现评价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富裕度较高的学生更有可能表示在学校表现良好,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评价水平会下降,但是在15岁年龄组这种评价仍然维持着较高的水平。
但中国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富裕程度与学生喜爱学校的程度没有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喜欢学校的程度最高79.4%,家庭富裕程度较富裕的学生喜欢学校占62.9%,不富裕占68.2%,很贫穷的学生喜欢学校的比例占27.0%。家庭富裕程度贫穷的学生在学校容易遭受歧视,这就导致他们厌恶学校,这在世界各地都是普遍现象。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差异可能来自于对家庭的分类,中国贫富分化严重,富裕人口比较少,学校中大部分是家庭富裕程度一般的学生,尤其在城市当中。另外,学业成绩也是学生喜爱学校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同国家青少年对在校表现良好或优秀的评价不同。家庭富裕度差异是在校表现评价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那些家庭富裕程度富裕的学生得到的评价会更高。
青少年感到学校压力较大的现象在各国差异很大(从9%至68%),家庭富裕程度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青少年感到学校压力与家庭富裕程度呈负相关,压力最大的是家庭富裕程度一般的青少年(65.1%),然后依次是比较富裕家庭(14.7%)、不太富裕家庭(12.7%)、贫穷家庭青少年(5.9%)、最富裕家庭(1.7%)。
调查结果显示表示赞同或非常赞同班级同学是友好且乐于助人的比例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从45%至82%),一半参与国的男生和三分之一以上国家的女生表示,班级同学支持度与家庭富裕度呈正相关,对于北欧许多国家的男生来说,家庭富裕度是赞同班级同学友好而乐于助人的比例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中国情况有些差异,认为班上同学友好且助人为乐的有71.3%,其中家庭富裕程度一般的同学认为班上友好且助人为乐的比例最高(74.3%),依次为比较富裕和不富裕的家庭、最后是富裕家庭,这表明家庭富裕程度与青少年感觉班上同学是友好且助人为乐之间关系紧密。
2.家庭富裕程度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
(1)饮食。每天吃早餐与家庭富裕程度呈正相关,特别是在西欧和北欧大多数家庭富裕程度与学生有可能吃早餐呈正相关。所有年级的学生吃早餐的百分比从40%到50%。各参与国青少年每日水果的摄入量不同,大多数国家青少年水果摄入量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大而降低,男生和那些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中这些比例更低,不富裕家庭与水果摄入量较低也密切相关。在半数以上的国家中家庭富裕程度与非酒精饮料饮用量有很大的关联性,在西欧和北欧大多数国家中低收入家庭更明显地倾向于饮用无糖饮料,而在东欧和波罗的海诸国则正好相反,半数以上国家中无糖饮料的饮用量与家庭富裕程度呈正相关。
中国青少年每天吃水果、糖果的百分比随着家庭富裕程度降低而呈现下降趋势,比较富裕家庭的青少年每天吃蔬菜百分比最高,其他依次是一般家庭、非常富裕家庭、不太富裕家庭和不富裕家庭。
(2)刷牙。刷牙情况与家庭富裕程度呈正相关,刷牙频度低与家庭富裕程度差有关,所有参与国的学生都存在这种情况,各国青少年每日刷牙一次以上的比例从36%至76%,家庭富裕程度良好的学生每日频繁刷牙的情况非常普遍。中国比较富裕家庭的青少年中每天刷牙一次或者一次以上的百分比最高(91.3%),以下依次是一般家庭(91.0%)、不太富裕家庭(88.6%)、非常富裕家庭(86.3%)和不富裕家庭(85.6%)。
(3)减肥。只有少数参与国减肥行为与家庭富裕程度有很重要的联系,而且主要对女生来说减肥与家庭富裕程度有关,其他则没有明显差异。实际上减肥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特别是在西欧和北欧减肥可以看作一个通常是13岁左右女生生活方式的特点。
而我国家庭富裕程度与青少年自我感觉肥胖比例呈负相关。在我国家庭富裕程度一般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点胖或太胖了的百分比最高(91.1%),其次是非常富裕家庭(89.7%)、不太富裕家庭(89.4%)、较富裕家庭(88.3%),不富裕家庭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点胖或太胖了的百分比最低(88.2%),其相差幅度不大。
(4)体育锻炼。在参与国中不到一半的青少年日常体育活动的频度与家庭富裕程度呈正相关,日常体育活动的发生率(MVPA)较低与家庭富裕程度较差的男生和所有家庭富裕程度的女生紧密相关,而且各个国家之间每日MVPA比例的差异相当大,几乎在所有参与国中男生和年龄更小的学生更积极。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频度与家庭富裕程度也呈正相关,学生每周从事4天或4天以上体育活动的比例最高的是非常富裕家庭,其次是较富裕家庭、一般家庭、不富裕家庭和不太富裕家庭。
3.家庭富裕程度对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影响
(1)抽烟。全球调查数据表明首次吸烟在13岁或15岁之间。一般情况下男生早期开始吸烟与家庭富裕程度关系密切,几乎所有国家其家庭富裕程度越低,每周吸烟的青少年比例越高,北欧国家的女生中这种现象尤其明显;我国青少年吸烟情况与此类似,家庭富裕程度与吸烟呈负相关,但在其他地区特别是东欧和南欧,家庭富裕程度通常与吸烟关系不大。
(2)饮酒。饮酒与吸烟都是经常发生在男生中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在三分之一以上参与国的男生中,家庭富裕程度与每周饮酒比例呈正相关,但在女生中相关性不明显,在所有地区这种关系模式是类似的,每周酒精消耗情况在不同参与国中存在巨大差异(从1%到53%),这或许与民族习性有关系。大多数情况下男生每周饮酒比较常见,在13岁和15岁年龄组中男生每周饮酒率大大增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男生在过去12个月里曾至少有过一次饮酒情况与家庭富裕程度呈负相关,最高的是不富裕家庭,其次是不太富裕家庭、较富裕家庭、中等家庭和最不富裕家庭青少年。而在过去12个月里女生中曾喝过至少一次酒的情况与家庭富裕程度呈正相关,百分比最高的是较富裕家庭,然后是富裕家庭、不太富裕家庭、中等富裕家庭,最低的是不富裕家庭。
醉酒。调查结果显示15岁青少年醉酒现象与家庭富裕程度有关。如南欧、东欧少数国家家庭富裕度与青少年醉酒现象呈正相关,而大多数北美、西欧国家显示出家庭富裕程度与醉酒比例却呈负相关。中国15岁前男生有醉酒经历的百分比最高的是不富裕家庭,依次是较富裕家庭、不太富裕家庭、一般家庭,非常富裕家庭的青少年没有醉酒经历。而女生情况却不同,女生在15岁前有醉酒经历的百分比最高是较富裕家庭,然后是一般家庭,但非常富裕家庭、不太富裕家庭和不富裕家庭的青少年没有醉酒经历。
(3)吸食大麻。对三分之一参与国的女生来说长期摄入大麻与家庭富裕度之间的联系是明显的,特别是在东欧一些国家,长期摄入大麻情况与家庭富裕度呈正相关。从青少年起终身使用大麻的情况各个国家差异巨大,仅有罗马尼亚、马其顿、希腊、以色列、瑞典和芬兰5个国家的使用率很低(2%至6%之间),大多数国家如北美、加拿大、西欧的青少年终身吸食大麻的比例在10%至20%之间,南欧和东欧有14个国家的这个比例在20%至30%之间。在调查前30天各个国家青少年使用大麻的百分比有很大差异,一些国家实际上并没有这方面的报告,尽管15%参与国的青少年报告说过去30天里大麻吸食率较高,在过去30天内大麻的吸食率与家庭富裕程度关系不大。中国在校青少年曾经吸食过大麻的百分比非常低(0.1%),富裕家庭青少年吸食大麻的比例略高于不富裕家庭,这与中国的国情有关,特别是与中国的文化、心理、政策等方面有关。
(4)性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半以上的参与国中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有过性交经历,少数参与国的女生性交比例比男生高一些。北欧参与国女生有过性交的比例最高,南欧和西欧参与国女生性交比例相对低。三分之一参与国的男生有过性交比例与家庭富裕程度有明显联系,但对少数参与国女生有过性交比例也有一些影响。一般来说男生家庭富裕程度越富裕,女生家庭富裕程度越贫穷,有过性交比例就越高,在东欧参与国中男生这种现象尤其明显。报告显示性交时女生比男生更有可能选择使用避孕药,东欧和南欧参与国青少年在性交时最不可能选择使用避孕药,但西欧青少年性交时最有可能是选择使用避孕药。
(5)打架。调查显示东欧参与国青少年打架频率与家庭富裕程度呈正相关。调查各国关于前12个月青少年打架的情况反映一致,男生中发生打架的频率远远高于女生,打架的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尽管各国青少年打架频率差异很大,然而并没有发现男生打架与家庭富裕程度有很多联系。中国男生打架百分比最高的是相当富裕家庭的青少年(37.5%),最低是不很富裕家庭的青少年(14.1%),女生打架最低的比率是中等家庭(10.2%),最高为非常富裕家庭(21.6%)。
调查显示三分之一以上参与国的女生和更少国家的男生,家庭富裕程度与被欺负频率之间呈负相关,这种情况在西欧国家的女生中发生频率非常高。在大多数参与国中家庭富裕程度并不是青少年成为受欺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少数几个国家中找到了富裕家庭与欺负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欺负的高发生率有可能出现在东欧富裕家庭和其他地区家庭不富裕的青少年中,在大多数国家男生欺负别人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家庭富裕并不是欺负别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男生欺负情况与家庭富裕程度呈负相关,一点都不富裕家庭的男生欺负别人的百分比最高(28.3%),其次是非常富裕家庭(19.4%),最后是比较富裕家庭和中等富裕家庭(15.1%和11.4%)。但女生欺负情况与家庭富裕程度呈正相关,所有家庭类型中非常富裕家庭的女生欺负别人的百分比高于男生(25.5%),最低为中等家庭百分比为11.4%,其中一点不富裕家庭的青少年受欺负情况最严重(男生41.4%,女生34.4%),非常富裕的家庭中男生受欺负最少(仅有24.6%),中等家庭中女生受欺负最少(24.5%),男生受欺负状况随着家庭条件的提升而不断好转,但女生的情况则是先有好转,但随着家庭条件进一步提升却有加重的趋势。
三、青少年健康行为及健康结果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与青少年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果。有些案例中健康行为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简称SES)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坡度,而有些缺乏这样的差异。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结果、健康行为、年龄、性别以及国家人口差异等不同评估方式的使用带来了多种调查结果,同时它还表明同侪、学校和媒介对青少年健康结果的同样影响。
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这个阶段的生命潜力可以为青少年将来成年期的社会经济差异起源提供了更好的解释,并为鉴别成年人健康差异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理解。由于青少年健康的发展需要了解社会经济决定因素的潜在意义,所以这个问题就其本身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下面将从社会背景、健康结果、健康行为、高危行为四个层面阐述社会经济因素对青少年健康行为及健康结果的影响。
1.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促使社会经济对健康产生影响尚有争议,因此分析不同社会环境中社会经济因素就非常重要,尽管家庭富裕程度与学校相关的压力并没有很大关系,但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学生更普遍地拥有好的学习成绩。此外同学支持率高也多数与家庭富裕程度较高相关,在很多国家反映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更可能喜欢学校,但是在少数国家情况则会恰恰相反,中国的情况是家庭富裕程度与学生感受的学习压力呈负相关。
富裕家庭的学生更多地反映他们与母亲有良好的沟通。在所有国家富裕家庭的男女生都发现他们与父亲很容易交谈,这个调查结果非常明显地一致,并可能会构成其它因素的基础,而这些因素与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极低的健康水平有关。同侪关系也与家庭富裕程度有关,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性朋友、每天与朋友进行网络交流都更普遍地出现在那些家庭富裕的青少年中,在很多国家富裕家庭的青少年每周花四个或更多次晚上与朋友一起出去玩更普遍,不过也有少数国家情况相反。中国调查结果显示与上述情况相类似,家庭富裕程度与父母亲交流呈正相关,与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与同伴交往情况也呈正相关。
2.健康结果
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结果的社会影响经常出现在成人阶段,但在青春期就已经可以发现这些健康方面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不富裕家庭的学生一致反映出一般或较差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女生也会有多种的健康疾病出现,其中最显著的是家庭富裕程度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联系的一致性,在大多数参与国中富裕家庭的学生更多地反映出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体重过重和肥胖与家庭富裕程度有着明显的联系。不富裕家庭的学生更有可能会体重过重和肥胖,他们也会更多地感觉自己太胖,相反地家庭富裕程度更好的学生普遍地接受就医治疗的伤害。中国的调查结果显示与上述情况相类似,家庭富裕程度与学生自我报告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都呈正相关,与学生自我感觉肥胖呈负相关。
3.健康行为
几乎所有国家青少年健康行为都与家庭富裕状况紧密联系,然而地区不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也会变化。在大多数西欧和北欧国家,不富裕家庭的男女生每天喝碳酸饮料的百分比更高,相反地,在东欧和波罗的海诸国,碳酸饮料的消费量与富裕的家庭富裕程度相关,吃早饭、吃水果以及每天至少刷一次牙的状况都更普遍地出现在家庭富裕的学生身上。体育锻炼频度低的状况常常出现在家庭不富裕的学生中,同样他们也更爱看电视,这种情况在西欧和北欧国家最为突出。控制体重行为更普遍地出现在来自富裕家庭的女生中,但是对男生而言这种控制体重行为与家庭富裕状况的联系并不明显。中国的调查结果显示与上述情况相类似,家庭富裕程度与喝碳酸饮料、吃早饭、吃水果以及每天至少刷一次牙的状况、体育锻炼频率都呈正相关,但与看电视频率呈负相关,控制体重更多地出现在富裕家庭的女生中,男生控制体重与家庭富裕程度联系不大。
4.高危行为
在极少数参与国中吸烟或低龄饮酒与家庭富裕程度之间有显著的关联,在大多数案例中过早的高危行为与不富裕的家庭状况相关,不富裕家庭的学生更可能每周吸烟,家庭富裕的青少年酗酒和醉酒的经历往往更普遍,不过在大多数案例中不到一半数量的参与国中,吸烟喝酒行为与家庭富裕程度有关联。总的来说大麻的使用和社会经济因素没有明显的联系;大麻的使用与富裕家庭和不富裕家庭的状况相同,少数参与国中家庭富裕的男生更普遍地反映他们有过性交(特别是在东欧)行为,而家庭富裕的女生很少有过性交行为。不富裕家庭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欺负,欺负他人与家庭富裕程度的关系不大,不过也有比较明显的联系,东欧的富裕家庭和其他地区不富裕家庭的学生较多地会受到欺负。与家庭富裕程度相关的少数身体打斗案例中,男生出现频繁的打斗行为与家庭富裕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欧洲这种状况更明显。中国的调查结果显示与上述情况相类似,家庭富裕程度与饮酒、吸烟、高危行为之间关系密切,大麻的吸食率非常低,这与中国的国情有关。
四、讨论
通过家庭富裕程度来评估大多数国家男、女生健康行为及健康结果时发现,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与积极的健康成果相关,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就医治疗的伤害出现在家庭富裕程度较高的学生身上,相反地高危行为与家庭富裕程度的关系非常小,总的来说吸烟行为出现在家庭不富裕的学生身上,酗酒则出现在家庭富裕的青少年中。
家庭富裕的学生大多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但是其他的学校因素与家庭富裕程度就没有这么大的关系,几乎在所有国家中拥有很多的朋友、晚上与朋友长时间相处和经常与朋友通过电子媒介交流的现象,大都出现在家庭富裕的青少年身上,大多数国家家庭富裕的女生更普遍地反映与家长有良好的沟通,但这一点在男生身上并不明显。青少年健康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非常复杂。我们的调查结果证明了现存研究的观察结果,各个国家青少年健康的社会差异依据健康结果、性别不同其评估结果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与其他因素相比较,一些健康和健康行为的评估方法对家庭富裕程度更为敏感。家庭富裕程度、积极健康以及健康促进行为之间的联系,佐证了先前青少年健康行为关于自我健康评估、日常水果食用、碳酸饮料饮用、刷牙以及体育活动的研究。先前的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发现青少年社会经济地位和吸烟酗酒之间存在微弱的关系。2005年至2006年调查结果和2010年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出一个关于健康行为有意思的状况是,在几乎所有国家的各种健康结果都与家庭经济状况的联系十分明显,但在冒险行为方面却不存在这种一致性的联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确实有一些高危行为与家庭经济状况相关,但是联系的趋向是不同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种联系根本不存在。
健康行为与高危行为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健康行为主要形成于幼年时期,家长在这个时期的影响远比在青春期的影响强得多,当家庭富裕程度对青少年高危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时,由家庭、同侪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就会在青春期对青少年产生更大的冲击。
致谢:HBSC研究是一项与欧洲世界卫生组织相互合作执行的一项国际性研究。国际合作者是Edinburgh大学的Candace Currie教授,Bergen大学的国际数据银行管理。2005/2006调查是由个人负责的首席调查员在全球41个参与HBSC研究的国家中进行的。非常感谢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办事处2008年5月授予本人使用Candace Currie,"Inequalities in Yong People's Health Behavior in School-aged Children International Report From The 2005/2006 Survey",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Denmark,2008.的翻译及数据授权书,本文中所有使用的调查结果都是来源于该书中的相关数据。
收稿日期:2012-10-07
注释:
①HBSC是Health Behavior of School-aged Children简称。
②本文使用的家庭富裕程度(FAS)也有一定的偏差和局限。由于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结构明显不同,量表在不同国家执行起来是不同的,尤其是在跨国研究的背景下,比如汽车拥有量可能会依据城市或农村居住地区而变化;卧室分配可能与文化和家庭规模,还有家中其他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相关;假期可能会依据不同文化而意味着不同的时间或距离长度,尽管如此单项指标综合形成的总分数(正如在结果中将会看到的)形成了一种一致的计量方法。
③41个国家是指参加HB项目的成员国,主要有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冰岛、爱尔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瑞典、英国(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加拿大、格陵兰、美国等国家。
标签:青少年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