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文剑平[1]2009年在《网络课程的无障碍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然而在网络教学实践中,由于网络课程易访问性的问题而排斥了本应从网络教育中受惠的许多群体,如各种残疾人、老年人等信息弱势群体。原因之一是在网络课程设计时设计者们没有考虑到这部分特殊的学习群体,使得他们在网上课程学习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造成网络课程存在易访问性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尚没有形成对网络课程进行无障碍评价的理念,更没有网络课程的无障碍评价的相关标准体系。在当前信息无障碍运动的大背景下,人们正在高度关注信息社会中信息弱势群体能否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在网络教育领域,人们对网络课程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在逐步提高,但对无障碍的评价关注的还不多,现有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中鲜有涉及无障碍评价的。因此,对涉及网络课程易访问性的无障碍的评价研究显得非常之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合理的网络课程的无障碍评价标准并实施,成为关系到网络教育未来发展,且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和文献检索法来进行前期的课题现状分析,查阅了很多国内外期刊和书籍,收集了大量相关论文,对有关本研究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吸收前人研究的宝贵经验,结合网络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找到关键问题并得到初步评价指标;然后运用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与特尔斐法这一科学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由五个一级指标、二十六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网络课程无障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等科学方法计算权重并最终得到评分标准,设计出评价结果的计算方式。最后对得出的网络课程无障碍评价标准进行了初步检验。本文主要分为七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是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方法等第二章主要阐述网络课程及无障碍评价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叁章首先对全球网络无障碍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接着对国内外现有网络课程和信息无障碍评价指标等参考信息源进行阐释。第四章详细讨论了网络课程无障碍评价指标的建构过程,用特尔斐法多次征询专家意见得到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初步得到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进行分类综述。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网络课程无障碍评价指标的权重的计算方法和过程以及标准的得出。第六章主要论证了无障碍评价标准的检验过程。第七章主要来总结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不足及展望。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尤其是教育信息的获取与理解是人们学习的前提,网络课程易访问性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更是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一套网络课程的无障碍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为以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董林林[2]2006年在《网络课程评价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影响网络教育成败的关键。由于我国的网络教育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人们在大规模建设和使用网络课程的同时,不可避免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其中,如何评价网络课程质量是众多网络教育工作者和使用者面临的问题之一。2002年,教育技术标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22——网络课程评价规范》。但这一标准由于在很多具体的操作环节上的不完善,从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称之为一个评价体系。本论文研究是在教育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的CELTS-22基础上,针对网络特性和网络课程的特点展开的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通过采用综合和分析(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最后形成了一个由一级指标5个(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使用性,艺术性,技术性),二级指标32个构成的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还运用一致性分析,证明和检验了权重设置的合理性,提高了指标体系的可信性和可用性。为了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将所涉及到的评价主体分为教师,学生,技术人员,媒体人员四个类型,对每类主体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集。为了证实上述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可用性,本论文还设计并开发了“网络课程评价系统”,以支持评价过程的进行及评价结果的统计。系统采用MVC(Model View Control)模式进行WEB的开发,使系统具有较强的伸缩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文中用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 Language)对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系统的具体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此外,本文还着重描述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为了系统使用的可移植性,安全性,系统采用JAVA的技术进行开发实现。

武书兴[3]2007年在《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课程是决定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人们对网络课程评价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提高。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教学的基础,开展网络课程评价是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在网络课程评价方面一直进行着积极的研究和探讨,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文论着,提出了一批评价量表、量规和指标集,这为本文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本研究在详尽阐释课程、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评价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网络课程的构成、特点和功能。在充分研究国内网络课程评价现状和借鉴吸收国外网络课程评价研究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出网络课程评价的意义、作用、原则、特征及过程。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规则和规律,综合采用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构建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始终使本研究在内容上保持前后一致、在逻辑上保持层层递进。全文共分六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概念界定。界定的概念主要包括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网络课程、评价与教育评价、网络课程评价、网络课程评价与网络教学评价。第二部分,网络课程理论研究。在界定网络课程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课程比传统课程具有的优势,阐述了网络课程的基本构成、特点及功能,进而指出了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网络课程评价研究现状。本部分首先研究了网络资源评价的相关标准,其次对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的现状展开研究,最后归纳总结出目前网络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网络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在前面研究分析、综合总结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评价的意义、作用、原则、特征、过程作了详细的解构和阐释,为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准备。第五部分,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本部分为论文的核心。我们在系统分析和归纳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及结构、建构原则、过程与步骤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网络教学评价、信息资源评价和网络课程评价等各类信息来源的资料收集,认真分析评价目标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提炼,根据其概念和描述采用综合分析法对之进行分类,最后形成一级指标6个(科学性、教学性、使用性、技术性、艺术性、规范性)、二级指标32个,形成了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然后运用一致性检验,证明和检验权重设置的合理性,提高了指标体系的效度与信度。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标准、划分标准等级,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在使用过程中能更加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网络课程,我们在等级划分时引用模糊数学的模糊函数公式,引入隶属度的概念,增加了指标体系的效度与信度。最后对指标、权重和标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以筛选或甄别指标,精炼标准,完善指标体系。第六部分,网络课程评价实证研究。建构网络课程指标体系是为了指导网络课程的评价工作。但指标体系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够起到指导网络课程评价工作,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我们按照网络课程评价的过程和步骤对某军医大学的《放射诊断学》网络课程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处理数据,对照评价结果,检验了本研究建构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致性检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对于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价和网络课程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志波[4]2003年在《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文中认为网络课程是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人们对网络课程评价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提高。这一点,从当前对网络课程评价的热烈的讨论中可以得到证实。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网络课程评价进行过探讨,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文,提出了一批评价量表、量规和指标集。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 本文在相关概念(评价、教育评价、课程、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和网络课件)详尽阐释、分类缕析的基础上提出网络课程评价的概念、评价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评价研究成果,提出了网络课程评价模式;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尽最大可能多渠道、多方面采集详尽的中外关于网络教学评价,信息资源评价和课件评价等相关资料,共收集到相关文章200多篇;相应的指标集、评价体系、评价量表十几张。在小规模的教学调查、专家咨询和小组研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评价目标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并将其毫无遗漏地排列出来共计汇总621项指标或标准。然后,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提炼,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去掉非本质的、作用不大的,合并同类项各相关项,除掉重复项,调整互相矛盾的以及有因果关系的因素,这样共筛选出的211项指标。根据其概念和描述对之进行分类,采用综合和分析(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最后形成一级指标6个(科学性、教学性、使用性、技术性、艺术性、规范性),二级指标32个形成了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运用统计法和层级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然后运用一致性检验,证明和检验权重设置的合理性,提高了指标体系的效度与信度。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标准、划分标准等级,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在使用过程中能更加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网络课程,笔者在等级划分时引用模糊数学的模糊函数公式,引入隶属度的概念,增加了指标体系的效度与信度。最后对指标、权重和标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以筛选或甄别指标,精炼标准,完善指标体系。 本研究的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自己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采用层级分析法求出各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致检验,获得了满意效果。该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对于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价和网络课程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中相关概念的阐述,特别是网络课程评价本质内涵的阐释,澄清了学术界当前关于网络课程评价的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提出的网络课程评价模式为我们评价网络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步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提出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对象是作为最终产品或阶段性产品的网络课程;可供获取(acquisition)、开发(development)、使用(use)、支持(support)、维护haintenance)或评审hudit)网络课程资源的人和机构使用,具体包括: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学习管理系统 (LM)和学习资源着作工具Muthoring Tool)的开发者、教育机构、教师和学习者和管理与评审机构。

李喜平[5]2005年在《网络课程评价专家系统》文中指出网络课程是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人们对网络课程评价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提高。这一点,从当前对网络课程评价的热烈的讨论中可以得到证实。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网络课程评价进行过探讨,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文,提出了一批评价量表、量规和指标集。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 本文在相关概念(评价、教育评价、课程、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和网络课件)详尽阐释、分类缕析的基础上提出网络课程评价的概念、评价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评价研究成果,提出了网络课程评价模式;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尽最大可能多渠道、多方面采集详尽的中外关于网络教学评价,信息资源评价和课件评价等相关资料,共收集到相关文章200多篇;相应的指标集、评价体系、评价量表十几张。在小规模的教学调查、专家咨询和小组研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评价目标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并将其毫无遗漏地排列出来共计汇总621项指标或标准。然后,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提炼,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去掉非本质的、作用不大的,合并同类项各相关项,除掉重复项,调整互相矛盾的以及有因果关系的因素,这样共筛选出的211项指标。根据其概念和描述对之进行分类,采用综合和分析(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最后形成一级指标6个(科学性、教学性、使用性、技术性、艺术性、规范性),二级指标32个形成了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运用统计法和层级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然后运用一致性检验,证明和检验权重设置的合理性,提高了指标体系的效度与信度。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标准、划分标准等级,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在使用过程中能更加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网络课程,笔者在等级划分时引用模糊数学的模糊函数公式,引入隶属度的概念,增加了指标体系的效度与信度。最后对指标、权重和标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以筛选或甄别指标,精炼标准,完善指标体系。 知识表达是人工智能研究重点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还深入研究了网络课程评价中的几种知识表达方式和实现。最后,分析了产生式系统的搜索策略,并提出了对搜索策略的改进方法,全面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本研究的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自己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采用层级分析法求出各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致检验,获得了满意效果。该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Prolog技术设计了网络课程评价专家系统,使网络课程的评价更趋专业、系统。

李炜[6]2009年在《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也繁荣起来。网络教育能够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突破传统教育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扩大了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此外,它还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使万千置身于新技术中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学生都在不断尝试,不断思考如何开发网络的教育利用价值。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育的载体,是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网络课程是否是高质量的,是否能够起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能否实现其教育价值,这就需要一个综合、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目前有关网络课程评价的一些标准和原则还没有形成较为权威实用的系统体系。因此,建立一套比较完善合理的评价标准并实施,成为关系到网络教育未来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网上学习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原有的传统课程评价理论主要针对的是传统教学,侧重于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主要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师、课程编制者的意图来进行评价,对于学习资源的评价较为忽视,而信息化网络课程评价注重评价学习资源,因此传统课程评价理论对于现代信息化网络课程评价指导意义不强,只能在评价方法、评价模式、评价的实施等研究方法方面和评价理论方面加以借鉴。而目前信息技术相关的教育评价都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本研究课题对促进网络课程评价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理论的成熟具有一定的意义,并对筛选优秀网络课程、指导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以及推广和发展网络课程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在详尽阐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我国网络课程评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网络课程评价须由网络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专家、学科专家、管理人员和网络课程使用者各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以不同的视角来评价网络课程,由此得出的评价结果才是最全面最公正的。针对当前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缺乏质性评价和评价对象不明确的现状,笔者提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建议,并设计了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基于评价者的六张评价表组成,由学科专家、网络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组成六个评价者,其中将网络课程学习人员和辅导教师归类为课程使用者。各评价者以各自的特长来评价网络课程。论文使用层级分析法来确定各类评价者的权重。评价指标的设计是在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规范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有关网络课程评价的文献得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并对二级指标描述细分为多个叁级指标,简化生成权重为同等权重,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作为评价标准。六个评价者的评价分值与各自权重的乘积的和就是评价某一网络课程的结果。最后以天津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为例,选取其中四门网络课程对本文所设计的评价指标进行验证。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预期结果。第二章主要是对网络课程评价的概述。第叁章对网络课程评价的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网络课程评价的建议。第四章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评价者的角度设计出六个指标表,以及各评价者间的权重和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第五章主要总结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不足及展望。

王雅婷[7]2017年在《小学语文微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及。近几年,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在我国中小学迅速发展起来。各种微课比赛越来越多,微课学习网站成为当代中小学生学习的一种新途径,学会做微课也成为中小学老师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是,目前微课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针对微课评价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微课评价标准不一,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评价标准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尝试对小学语文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制,希望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微课评价的内容,有助于小学语文微课的评审,从而促进小学语文微课质量的提升。本研究主要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微课评价标准,将所有可用指标进行归纳整理,结合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和优秀小学语文微课的特点,选择小学语文微课评价的维度和指标。其次,运用两轮特尔斐法修改评价指标,同时运用访谈法和专家进行沟通交流,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过程如下:第一步,使用yaahp10.5生成AHP问卷邀请七位专家填写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然后把7位专家的数据导入到软件中,利用群决策功能计算7位专家的平均权重;第二步,对于一致性检验没有通过的数据进行不一致矩阵的自动调整,当所有判断矩阵都满足一致性后,计算得出平均权重;第叁步,把权重值以百分制的形式赋到每个指标上去,所有指标获得相应分值,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小学语文微课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选题价值、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呈现效果、作品规范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具体的指标说明,并赋予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明确的权重。该指标体系适用于网络微课比赛或线下举办的微课比赛,在具体评审过程中应当兼顾学科专家和技术专家的意见。

黄建华[8]2005年在《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网络课程是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人们对网络课程评价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提高。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基础,开展网络课程评价是网络教育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网络课程评价进行过探讨,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文,提出了一批评价量表、量规和指标集。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本研究在相关概念详尽阐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网络课程评价的概念、评价的原则;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网络课程评价研究成果,提出了网络课程评价模式;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的评价案例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检验。本研究对于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价和网络课程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中相关概念的阐述,澄清了学术界当前关于网络课程评价的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提出的网络课程评价模式为评价网络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步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所提出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对象是作为最终产品或阶段性产品的网络课程。

张闻[9]2014年在《天津市第五周期数学教师培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师资力量,为了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就要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改革的方向,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标准。我国目前针对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探索还刚刚起步。同时,有关网络课程的评价也仅仅是针对互联网交互性本身,以用户体验为主,缺乏对教学内容、质量等深层次的评价。天津市第五周期数学教师培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在以往数学教师培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其特点,以网络作为载体,设计一整套科学、全面的天津市第五周期数学教师培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天津市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期刊以及相关论文,详细分析有关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评价的内容,考虑天津市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际情况,找到课程评价的关键问题。与进行天津市第五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的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课程学习者以及培训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当前课程建设与评价的现状与问题以及该课程的实际运行状况。运用相关方法设计一个基于不同评价者的、由几个评价指标表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科学方法确定权重及评分标准,设计出评价结果的计算方式,即依据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与自身所占权重的乘积的总和。天津市第五周期数学教师培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客观地、全面地,多角度地去评价课程,最终确立了需要由数学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课程学习者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管理人员四类评价者共同进行的课程评价,其中数学学科专家对课程的教学队伍、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方面进行评价;教育技术专家对教学设计与网络技术方面进行评价;课程学习者对课程的教学设计、可用性及教学管理部分进行评价;课程管理人员评价教学管理部分。由此设计了一整套科学、全面的适用于天津市第五周期数学教师培训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天津市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

陈超[10]2010年在《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综合素质能力,如何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如何有效的对教师进行职后教育等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明确提出要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从理论高度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网络教育发展成熟的今天,打破时空阻隔,共享优势网络资源的现代远程教育正是扩大教师教育规模,构建终身教育的必然之路。2003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资源建设”项目,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提供了学习平台和丰富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由此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远程培训的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其质量的高低已成为评价中小学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评价也是中小学教师教育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查阅了大量期刊和书籍,收集了近百篇相关论文,对有关本课题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和使用情况,总结国内外现有网络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旨在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构建一套全面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在详尽阐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网络课程评价原则和评价过程,总结出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原则和过程,并运用层析分析法和引入隶属度概念,通过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实际的评价案例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检验。本研究构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评价体系对指导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质量以及推广和发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有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阐述网络课程评价的相关概念、网络课程评价的原则和网络课程评价过程;第叁章主要阐述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原则及建构过程;第四章主要是通过实例来验证所建构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第五章主要总结本研究结果、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1]. 网络课程的无障碍评价研究[D]. 文剑平. 浙江师范大学. 2009

[2]. 网络课程评价系统研究[D]. 董林林. 东南大学. 2006

[3]. 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武书兴. 第叁军医大学. 2007

[4]. 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D]. 刘志波. 陕西师范大学. 2003

[5]. 网络课程评价专家系统[D]. 李喜平. 西北师范大学. 2005

[6]. 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李炜. 天津师范大学. 2009

[7]. 小学语文微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D]. 王雅婷. 浙江师范大学. 2017

[8]. 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 黄建华. 河北大学. 2005

[9]. 天津市第五周期数学教师培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张闻. 天津师范大学. 2014

[10]. 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陈超. 西南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