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陕西省 西安市 710128)
摘要:本文主要以井上靖中国题材历史小说代表作《楼兰》、《敦煌》为中心,对他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引发的“西域旅游热”进行探索,并试将这一“西域文学”与中国西域地区的推广与发展联系起来,带来有关于西域旅游、经济开发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井上靖;西域小说;旅游业
井上靖(1907—1991)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一生在诗歌、小说、评论等多个方面有所成就,文学作品中尤其以中国题材历史小说被中国读者所熟知。在井上靖的全部作品中,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作品仅占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虽然比重不大,但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却极具特色,且占有重要地位。
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正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与提升,并获得广泛认同。研究井上靖西域题材历史小说,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加了解祖国西域文化,更能帮助我们了解战后日本人对中国文化,尤其是西域文化的看法,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从独特视角观察战后日本社会的精神文化之一隅。
一、战后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开拓者——井上靖
井上靖是战后最早着手写作中国历史小说的著名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将目光投向中国西域地区的作家。后续作家以西域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以及对古丝绸之路抱有浓厚兴趣随之而来的探险家、旅游者都或多或少受到过井上靖文学的影响。他的长篇西域题材历史小说《敦煌》(1959)写成后,被拍成同名电影,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从而掀起了一阵“西域旅游热”,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西部这块广阔而神秘的地域。而“西域热”,不仅对旅游业,还包括与旅游业相关一系列连带产业,例如酒店入住率、市场消费、人口就业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特色的“西域题材历史小说”开拓了当代日本文学的一片独特天地,将广褒无垠的“大陆性”引进日本文学的岛国视野中。井上靖于1958年发表西域小说代表作之一《楼兰》(1958),将西域古老的城邦作为舞台。作者阅读了现代西方考古学者斯坦因·海德记载楼兰之行的书《彷徨的湖泊》的日文译本,并根据《汉书》对楼兰的简单记载,将海德在楼兰遗址发现的一具年轻女性的干尸想象成楼兰国的美丽王妃,力图再现古代楼兰的历史风貌。[1]一年后,长篇小说《敦煌》问世,小说从主人公宋代举人赵行德错过殿试的考试时间、在市场上偶遇了一位差点被杀害的西夏女子开始讲述,这次偶遇使赵行德意识到与汉文化截然不同的西夏文化的存在,并坚定了他到西夏去的决心。作品在真实的故事背景与真实的历史人物之间穿插了三个包括主人公在内的虚构人物作为故事的主线,试图解释莫高窟千佛洞以及洞窟中收藏的数量庞大的佛教经卷的由来。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中日两国未实现邦交正常化,加上战后日本社会处于战争创伤与社会动荡的时期,致使日本作家们较为关注日本现实问题,这一时期少有中国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从这一角度来看,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选材视角则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二、“敦煌旅游热”与NKH纪录片《丝绸之路》
不仅在文学界,影视、纪录片方面也对丝绸之路逐渐显现出关注的趋势。如前所述,长篇小说《敦煌》作为井上靖西域题材历史小说中最为读者熟知的作品,曾轰动一时,之后被日本导演佐藤纯弥翻拍为同名电影,于1988年在日本上映,该片成为日本电影史上第一部“由日本人导演,以外国为舞台,扮演外国人,描写外国人故事”的作品。该片意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而电影的问世,更是让日本民众对中国西域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
井上靖受日本放送协会(NHK)之邀,于1980年代至中国西域的新疆等地区实地考察,拍成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同行的作家有日本当代文坛巨匠的华裔作家陈舜臣(1924-2015)、著名日本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1923-1996)等人。无论是他们的成行推动了“西域热”的发展,还是“西域热”给予他们足至西域的动力,他们无疑都在西域题材日本文学的发展上作出了贡献。
三、浅谈当代西域文学对中国西域地区的影响——以旅游业为例
文学与旅游业的影响是相互的。文学不仅促进了地域的推广,同时也丰富了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反过来,旅游又是文学创作的催化剂,是内在动因。
中国西域地区已不再是曾经人们眼中“偏僻”、“荒芜”的代名词。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之下,西域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的重点发展对象,也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瞩目的文化宝藏地带。而西域文学方面的研究也已成为文学界与史学界关注的对象。日本文学中的西域题材作品研究,不仅属于日本文学史中的一隅,中国西域文学的研究领域也不应将其忽视。从实用性的层面来看,正如文学与社会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样,日本西域文学对中国西域地区的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也功不可没。
5.1 甘肃:敦煌仿宋沙洲城
如上所述,电影《敦煌》改编自日本作家井上靖的长篇同名小说。该片的拍摄地点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由日方出资建成“仿宋沙洲城”,或称“敦煌电影城”、“敦煌古城”。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现已成为敦煌主要的游览参观点。
以下是1979年至2005年之间部分年份日本赴中国甘肃省旅游人数统计表。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电影《敦煌》上映的1988年,以各种目的与动机前往甘肃省的日本游客达到一个小高峰。1988年之后日本赴甘肃旅游的人数有所下降,之后又呈稳步上升趋势,直到为纪念敦煌藏经洞被发现100周年,举办旅游节的2000年,日本赴甘肃旅游人数达到顶峰。
本数据查询于《甘肃省历年统计年鉴》
5.2 新疆:若羌与巴里坤
井上靖作品《楼兰》中登场的西域枢纽城邦楼兰,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楼兰遗址位于罗布泊湖西部,而楼兰文化也充满了神秘、梦幻的色彩。位于新疆省南部、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的若羌县,坐拥楼兰遗址、罗布泊等著名景区,逐渐成为探险家的旅游胜地。
另外,井上靖的作品《狼灾记》,于2009年由中国导演田壮壮执导,改编为同名电影。其拍摄地点位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如今也已经成为巴里坤旅游指南中的景点之一。
下表为1978年至2005年之间部分年份日本赴中国新疆自治区旅游人数的统计。与甘肃省相同,2000年的日本游客数量达到峰值。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不能忽视的一点,也许是地域相邻的缘故,赴新疆的旅游人数与赴甘肃的旅游人数形成了连带关系。
本数据查询于《新疆省历年统计年鉴》
对比上述数据,可以明显发现1985年以后,日本赴中国甘肃与新疆两地旅游人数急剧增加,并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显然,将这一现象全部归结为文学著作的影响是不切实际的。19世纪70年代后,在邦交正常化的政策影响下,中日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这是日本赴中国旅游热乃至“西域旅游热”的大的背景。但我们不能忽视,日本近现代各作家的中国西域题材文学作品,也为中国西域地区的推广提供了一己之力。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的专家、学者已开始重视研究文学与经济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关系问题,但西域各地区文学、文化方面的旅游资源开发依然比较匮乏。如“汉唐丝绸之路文化内涵与新疆现代旅游业发展对策”一文中指出,旅游产品的开发对西域的“文化及历史内涵挖掘不足”。[2]
四、结语
井上靖作为战后西域文学的开拓者,对西域文化的推广曾起到长足的推助作用。研究井上靖的西域小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从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的角度看到日本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更能够透过国外的目光双向审视我国西北地区。
对西域文学以及西域题材日本文学的研究,其对西域经济的开发利用有何影响,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如何推进与完成西域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更好地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号召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参考文献
[1]王向远: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9
[2]道尔基, 李煜辉:汉唐丝绸之路文化内涵与现代新疆旅游业发展对策[J]. 文博, 2010(3):23-25
作者简介:李笑(1990.09-),女,新疆乌鲁木齐市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2016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论文作者:李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西域论文; 日本论文; 中国论文; 楼兰论文; 敦煌论文; 题材论文; 井上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