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辩证法建立“假言推理”系统结构图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假言论文,辩证法论文,图示论文,结构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形式逻辑,它包含有极为丰富的内容,是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着一门学科。
在这门学科的“假言推理”中,内容多,规则不易掌握、关系复杂、结论真假难辩,是诸多推理方法中的一个难点。对不少人来说,“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等逻辑关系,确实很难把握。为解决这一难点,就必须对“假言推理”进行透彻的分析。认真研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种假言推理所包含的肯定式、否定式及其相应的逻辑规则、逻辑关系和逻辑特征以及逻辑要素之间的矛盾变化规律。
二、析“假言推理”系统中的矛盾关系
假言推理是根据假言判断前件(p)与后件(q)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进行推演的推理。这种推理的前提至少有一个是假言判断。根据大前提的不同条件,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假言推理。
每一个假言推理的“大前提”(M)以及其中的“前件”(p)“后件”(q),“小前提”(S)——对于p、q的肯定或否定——和“结论”(D),作为性质、作用、 大小不同的五个逻辑要素而构成一个特定的逻辑推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逻辑要素间存在着有机联系,随着逻辑式——肯定式与否定式之不同,M中p、q真假值之变化而确定D的是否成立。现着重对“充分”、“必要”、“充要”条件这三种假言推理剖析如下:
(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从这种推理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及其相应的规则与公式看:
1.肯定式规则——肯定前件p,就能必然地肯定后件q;而肯定后件q,却不能必然地肯定前件p。其公式为——M:如果p,那么q。
2.否定式规则——否定后件q,就能必然地否定前件p;而否定前件p,却不能必然地否定后件q。
其公式为——M:如果p,那么q。
可见:在肯定式中,如果S是q,但D不一定是p;在否定式中,如果S非p,但D不一定非q。
据此可以认定——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特征,在特定的逻辑系统内,从逻辑要素的因果制约关系讲,前件p可以单独构成结论q (即D)成立的原因之一——“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也就是说,当推理的大前提M(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真时,那么就能由p 而决定q,也就是由小前提S(p)而推出结论D(q)成为必然。这重推理关系我们以“”表示,其中p与q的真假制约关系是:
p真,q必真;q假,p必假,反之不然。
如果p真而q假或q假而p真时,则的推理结论必然为假。
不难看出:要使以为真的判断作大前提,从而得出必然性的结论,其前件p与后件q的制约关系在肯定式中不可逆转,否定式中可逆转。
这是第一个结论。
(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我们同样从它的规则和公式入手。
1.肯定式规则——肯定后件q,就能必然地肯定前件p;而肯定前件p,却不能必然地肯定后件q。
其公式为——M:只有p,才q。
2.否定式规则——否定前件p,就能必然地否定后件q;而否定后件q;却不能必然地否定前件p。
其公式为——M:只有p,才q。
可见:在肯定式中,如果S是有p,但D不一定有q;在否定式中,如果S无q,但D不一定无p。
同理,我们得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特征:当为真时,从因果制约关系讲,前件p不能单独构成结论q(即D)成立的原因。所以p与q的真假制约关系是:
p假,q必假;q真,p必真。反之不然。
如果p假而q真或q真而p假时,则的推理结论必然为假。即在此种推理时,对前件p与结论q(即D)的关系来说,“无之,必不然; 有之,却未必然”。既无p必然无q,有p却未必然有q。
同样,我们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
要使以为真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作大前提,从而推出必然性的结论,其前件p与后件q的制约关系,同样在肯定式中不可逆转,否定式中可逆转。
三、直观图象系统的建立
我们从相互联系的视角去研究形式逻辑中“假言推理”这一特定对象的各个方面,将我们获得的认识成果综合为个整体。要做到这点,其关键就在于能准确地抓住各种假言推理系统中,一切要素相互联系的“中介”。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
抓住要使“结论成立”这个总的逻辑特征,反过来则要求前件p 与后件q的逻辑关系,必须符合推理规则。换言之,只要p与q 的真假制约关系符合规则,那么结论必然成立。
可见“q”这个逻辑要素,在假言推理过程中的真假变化,直接关系到结论之是否必然成立。所以它居于这个推理系统构建的“中心”,各要素,通过这“中介”联系起来。对于不同条件下的假言推理,在规则运用上起导向作用,以保障其推理系统结构的层次、顺序处于有序状态,从而使系统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使推理能得出正确结论。
现根据假言推理的各项规则,按前件p与后件q真假制约关系的顺序,在前面得出的三个结论基础上,我们可以作出这三种假言推理的肯定式和否定式的系统结构图示如下:
假言推理系统结构图
第1层次逻辑式;第2层次大前提和前后件顺序,第3 层次小前提和p与q的逻辑关系。
(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结构图示解
按图所示的逻辑结构层次、顺序(→所指)则可确认的推理规则——顺箭头(→)所指方向叙述——肯定式:肯定前件p,必然肯定后件q。否定式:否定后件q,必然否定前件p。 反之(即反箭头方向则)不然。若叙述与箭头方向相逆的关系,则是规则的后半部,即肯定式中,肯定q,不能肯定p。否定式中,否定p,不能否定q,不能否定q。表现为箭头方向不可逆转,对判定各重关系起导向作用。
(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结构图示解
肯定式:肯定前件p,必然肯定后件q。肯定后件q, 必然肯定前件p。
否定式:否定前件p,必然否定后件q。否定后件q, 必然否定前件p。
借助这个图示,不仅能准确无误地分别确定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这三种假言推理的肯定式、否定式共计六条规则以及正反间十二重逻辑关系,从而还能准确无误地判断结论的必然性。按此图示对假言推理所涉及的各重关系进行审断,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假言推是系统结构图”的使用方法——以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为例——按图上箭头方向所指,以箭尾处的逻辑要素为起点, 箭头所指处的逻辑要素为判断对象,凡与箭头所指方向同向者,则首尾两者间具有一致性,反之不然,据此例可推知:
1.肯定式规则:(其箭尾处为q那么)肯定后件q, 必然肯定前件p。反之,不然。
2.否定式规则:(其箭尾处为p,那么)否定前件p,必然否定后件q。反之,不然。
3.逻辑关系:无p必然无q(同向),有p却未必有q(逆向)。即前件p对后件q来说,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如p对q,则有q必有p(同向),无q未必无p。即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逆向)。
4.逻辑特征:
笔者认为:运用辩证法这种哲学思维方式,去研究假言推理系统中诸逻辑要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矛盾关系后,找出其各子系统的共同点,抓住这个关键,建立起一个能包容各个子系统的属性,并超越各子系统的作用与功能的母系统,进而使母系统的结构图示化。融感性思维——图象和理性思维——逻辑推理于科学、清晰、简要的“结构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