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从“电车难题”想到的
宋育卓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 思想政治修养是大学的必修课,华南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有着自己的特色,教师在课上以“电车难题”对法的起源的探讨,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学生对道德、伦理的衡量标准的思考。人们思想的判断准则,是功利还是道义?当教师将我们置于具体情境中时,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衡量的标准出现了变化。
关键词: 电车难题 思想 教育
思想政治修养是大学的必修课,是高校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所以,其课堂引入的案例就会涉及不同的学科。以法律为背景的案例总是发人深省,因其具有专业性以及后期引发的思考。法的起源是理性还是情感?是功利还是道德?能给大学生更深层次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出自1967年《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一文,其作者菲利帕•福特也因此被称为“电车难题之母”。不管人们以多么义正词严的态度来说电车问题不是难题,一旦人们置身于具体情况下,并有人与其争论时,任何人无法说服他人,也会怀疑自己的观点。课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将这个问题的第一个情境公布在班级微信群,并引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讨论。
在第一个情境中,我们把自己置身为一个有轨电车司机。在一个分岔路口,有5个工人在电车原定经过的路径上工作,1个工人在铁轨另一边的岔路上,他们都没有发现逼近的火车,作为司机的我们可以选择走哪条路。走原定的路线,将撞到前方的5个人,如果转向到分叉路,虽然5个人得救,但那1个人绝无生还可能。在必须要作出的选择时,无论是思修班的同学,还是行政班的同学,发言的人基本站在“救五保一”的持方。我的选择是,让电车按照它本来的方向行驶。
而电车难题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第二种假设:你站在天桥上,看到有一台刹车损坏的电车。在轨道前方,有5个正在工作的人,他们不晓得电车向他们冲来。一个体重很重的路人,正站在你身边,你发现他的巨大体形与重量,正好可以挡住电车,让电车出轨,不致于撞上那5个工人。你是否应该动手,把这个很胖的路人从天桥上推落,以拯救那5个工人,还是应该坐视电车撞上那5个工人?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个时候,第一选择放弃原有电车行进路线,选择拯救5个人的发言者沉默了,他们的选择变得沉重起来。
二、电车难题引发的功利主义
对这个问题,思修班的同学从“五大于一”、5个人的社会价值大于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等角度进行反驳,行政班的同学也从无辜与否等角度进行反驳。但是通过这些争鸣,我领悟了一个道理——观念正确与否与事实正确与否有时并无关联,起决定作用的是衡量标准。如果选择“舍一保五”,无疑衡量标准就是社会价值的多少,也就是边沁“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结果为导向。如果以此为依据,我们将陷入有趣的困境:如果你好心办了坏事,那么你其实就是有罪的。如果选择“舍五保一”,无疑是以个人的价值判断为标准,也就是康德“道义论”的基本观点,以动机为导向。法的起源是什么这个问题,结果其实出乎意料,法的起源是以“正义论”为基点的,“正义论”兼有着“功利论”和“道义论”的观点,有机地整合二者。
当代文学史讲了胡适先生,其中有载:“学者朱学勤说,最难能可贵的是,终其一生,他始终坚持着与自由主义这一信仰相匹配的温和态度。他从没有被20世纪他所处的时代所激怒,在激怒中一起毒化;也没有沦陷在旨在逃避时代的文人情趣中。他完全有理由走向这两极的某一极,但是这个温和的人竟然做到了某种倔强性格做不到的事情——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自己所处的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这样一种平和的态度,竟能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坚持了一辈子,不是圣人,也是奇迹。”他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与正义。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只能看见别人的错误,却往往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也会有部分教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对自己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是不符合师德建设的标准及要求的。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的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每一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知错就改。尤其是教师这么重要的职业就更加要善于认识自己。所以说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注重自我反思。
三、功利主义的伦理难题
这个结论往往会被“法理之外,尚有人情”所指责,但“电车难题”给我们展示的正是“法不容情”以及法律有其自身的法理并保持统一性。我们被告知的正确以及我们所认为的正确,可能只是我们所说的“约定俗成”,总是屈从于传统或者我们的感性思维。
同样的“正义的谋杀”也存在于英国历史上。1884年,Mignonette号沉没,3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员,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岁男仆。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员杀死了孤儿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在生还之后,3名船员被判有罪,但免予执行——实际上默认了罪行的正义性,听起来十分矛盾,罪行的正义,就是法律尊严的丧失。
人们通过改换具体的情境,把电车难题再度升级。比如,我们将不再是司机而是一名医生,我们面对的是5名伤患和一名等待体检的健康的人。5名伤患各有一个器官病变,如果我们趁体检的人睡着时摘下他的器官,就能救下5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人会选择伤害健康的人。但在第一种情境下,人们却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一个人来拯救5个人。这其实正是“正义的谋杀”。
四、电车难题的意义
在第一个情境中,人们选择“舍一保五”。而在第二个情境中,我们作为旁观者站在桥上,身边站着一个胖子,电车开过5个人就会死,但如果我们把胖子推下桥去,我们就能救下5个人。人们的观点就出现了神奇的转变。行政班中一个发言的同学,在第一个情境中果断地“舍一保五”,却在第二个情境中强调,“不要连累无辜的人”;行政班上的辩论队同学也认为推胖子下去是违反了基本道德。在第一种情境下,这二者都认为应当“舍一保五”。但在第二种情境下又都认可不能连累无辜,这是人的潜意识中的道德——我不能亲手杀人。
(4)在建工程核算的变革。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统一基本建设业务的会计核算,基建会计不再单独建账。在基建工程增加时,按权责发生制的规定,以基建工程实际发生的工程款项来核算。
电车难题告诉我们,始终坚持要尊重那一个人的生命这唯一的原则与正义。正如康德所说:“他所尊重的只有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三是大量洪水无法利用。江西省降雨集中在主汛期,降雨集中、强度大,农业等用水相对较少,加之大型骨干控制性工程少,已(在)建大中型水库最大蓄水能力仅为254.63亿m3。大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以洪水形式流走,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往往形成灾害。
当出现争论的时候,始终坚持着的正义以及道德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其实是从中国知识分子骨子里面生长起来的信念。
非自然降水量、滞后降水量因不影响采集数据,MDOS对其不作备注要求,但值班员应将情况记录在值班日记中,便于以后工作中的查询等需要。记录时要注意写清楚非自然降水时间、雨量、处理方法及处理结果。
参考文献:
[1]朱学勤.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J].法制资讯,2008.
[2]猷虞堂主人.读杨万里《桂源铺》及其他[EB\OL].http://blog.sina.com,2012.
[3]读者(001-200期合集)[EB/OL].http://www.saohua.com,2017.
[4]让自己光明,是抵抗黑暗的最好方法——胡适先生55周年祭[EB/OL].http://blog.sina.com,2017.
[5]吴钩.两种批判风格[J].书屋,2003.
[6]被偷的自行车牵出一张张“受欺负的脸”[J].南方都市报,2012.
中图分类号: B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16-0253-02
[作者简介] 宋育卓,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杨国栋
标签:电车难题论文; 思想论文; 教育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