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郎织女》传说发展演变的“X档案”及文化意义论文_刘崇富,沈金龙

浅谈《牛郎织女》传说发展演变的“X档案”及文化意义论文_刘崇富,沈金龙

昭通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牛郎织女》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汉族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同时,也随着民族的迁徙、融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受本地区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的影响,故事传说愈发的丰富多彩。《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发展演变体现了不朽的艺术魅力及文化意义。

关键词:牛郎织女 发展 演变 文化意义

牛郎织女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天空中的一抹亮丽彩霞,为世人传颂,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然而它并不是一尘不染地从其发源地走向各个民族,它在传播过程中无时不刻的不处在变动之中。在基本面目不变的前提下,各民族在保留了主题和主要情节的基础上,与本民族的自然风景、风俗习惯、民族性格、生产特点、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产生融合,并在传说的情节、叙述模式、人物形象等方面发生大小不等的变化。历代的七夕节,无论是表层的节日习俗还是深层的文化内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七夕节俗是建立在农业耕作基础之上的,很多活动大都与古老的农耕习俗紧紧相连,成为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的《牛郎织女》传说的产生及发展

《牛郎织女》传说一开始形成,便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牛郎织女》传说自西汉初成型以后,就随着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人口的迁徙,不断地流传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牛郎织女》传说,最初只是出现在《诗经·大东》中牵牛、织女两星的名称,还看不出有后来《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以后人们由星名的含义,进一步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男耕女织的生活,给两个星名附加上了新的人物身份,使他们成为广大男女农民的代表。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牛郎织女》传说在情节上日趋丰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丰富的变异性。

一、牛郎织女的演变历程

有关牵牛织女的最早记载,要推《诗经·大雅·大东》,诗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其中只有牵牛、织女两星的名称,还看不出有后来《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以后人们由星名的含义,进一步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男耕女织的生活,给两个星名附加上了新的人物身份,使他们成为广大男女农民的代表。秦始皇时已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情况。在汉初以前的传说中,已有乌鹊搭桥以渡牵牛、织女的情节。而且在汉代的《牛郎织女》传说中,早已有鹊桥相会的情节。据记载秦以前所流传《牛郎织女》故事的基本情节和汉代所流传基本一致。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写的诗、赋、杂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这些诗、赋也只是借牛女故事和牛女的离别之情来抒发自己的各种个人感受而已。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似乎涉计的不是很多。虽然较前有牛女故事情节的更完整的记载,但是很多记载篡改了牛女神话的原貌,将织女篡改成一个对天帝惟命是从,婚后懒惰废织的仙女。从织女的成婚到织女与牛郎的分离,仿佛天帝是非常公正的,即使自己的子女,如果不辛勤劳作,就会毫不留情地处罚她。这显然是封建文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迎合统治者,把天帝美化成一个至善至美而又公正的家长。唐代以七夕为题材的诗达70多首。从唐代的许多诗文描写七夕乞巧之事的诗可以看出当时的乞巧风俗也颇为流行。另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牛女故事却被解读为另外一层意思,反封建礼教变为宣扬“孝”的思想的“董永”的故事在唐代也流传的也非常多。此时牛女的内涵其实也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和争取人身解放的朴素理想。宋代取代了唐代的崇尚道家思想转而重视理学。这在宋代记载牛女故事的文献中均有明显的反映。宋元以后,民间小说、戏曲大为繁荣促进了牛郎织女传说发展的流变。明代,产生了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小说、戏曲。明初,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程朱理学获得了官方学术地位。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民间的《牛郎织女》传说受到了文人的否定。明代后期,随着商业经济的萌芽和发展,文艺作品背离了民间传说的倾向,体现了浓重的文人意识。经过明清以来的舞台加工和演出,牛郎织女的形象更加丰满动人。

二、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意义

1、对真善美的渴求

牛郎织女是通过老牛的撮合而结合的,但后为又被王母娘娘所拆散,被一道银河阻隔,最终在二人不懈地努力下,每年七月七可以见上一面,以叙衷肠。这个故事本身,包括了中国封建时代婚姻制度和婚姻特点。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男女婚嫁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所以老牛就扮演了媒人的角色,但这种婚姻是不平等的,织女出生于拥有神界和人间最高权利的家庭,为金枝玉叶,而牛郎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所以门不当,户不对,且事先并未征得王母、玉帝的同意,最后终被拆散。但二人最后终于可在七月七见面,反映出人间青年男女为争取自由、幸福的爱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这个神话传说本身抹上了一道亮光。

2、争取自由、幸福的爱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这则神话传说大力宣扬人性,歌颂人间真情,鞭挞人情中的炎凉,所以老牛成了歌颂的对象,它的助人为乐,成人之美,任劳任怨的品德在传说中被大大渲染,凸现出来。而牛郎哥、嫂的无情则成了批判的对象。故事中的牛郎是一位憨厚朴实、心地纯洁、善良的人,表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的基本要求,具有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3、团圆一统的传统文化观念

牛郎与织女的结合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的,这里的牛郎是千百万中国家庭中男性的代表,而织女则是靠织布为主的千百万中国家庭中勤劳、善良的女性代表,他们的结合组合成了一个男耕女织的家庭,自给自足,它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基本家庭模式和家庭生活的缩影。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牛郎织女》传说在情节上日趋丰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丰富的变异性。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说明了家长制在婚姻中的作用;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善恶、美丑的认识,对做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 北京:中华书局, 1965.

2、《全宋词》唐圭璋, 北京:中华书局, 1965.

论文作者:刘崇富,沈金龙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浅谈《牛郎织女》传说发展演变的“X档案”及文化意义论文_刘崇富,沈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