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在应用中的各种干扰问题是应用中的一个难题,它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准确性,因此在自动化检测系统中应用各种抗干扰措旌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就必不可少。以下就自动化检测系统中的抗干扰措施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抗干扰;研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网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生产的重要支柱,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发展,对电网负荷的要求逐渐提升,给电网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做为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调度自动化系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加强系统运行的监控,为调度过程提供准确的信息,对提高供电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分析县级调度自动化能够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然而,调度自动化设备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干扰因素,需找出远动抗干扰的相关措施。
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概念
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的自动化系统的总称,是在线为各级电力调度机构生产运行人员提供电力系统运行信息(包括频率、发电机功率、线路功率、母线电压等)、 分析决策工具和控制手段的数据处理系统。
2、调度自动化的作用
2.1对电网运行状态实现监控
电网正常运行时,通过调度人员监视和控制电网的频率、电压、潮流、负荷与出力;主设备的位置状况及水、热能等方面的工况指标,使之符合规定,保证电能质量和用户计划用电、用水和用汽的要求。
2.2对电网运行实现经济调度
在对电网实现安全监控的基础上,通过调度自动化的手段实现电网的经济调度,以达到降低损耗、节省能源,从而实现发电成本最低化的目标。
2.3对电网运行实现安全分析和事故处理
导致电网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的因素非常复杂,且过程十分迅速,如不能及时预测、判断或处理不当,不但可能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甚至会使电网瓦解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3、干扰的产生的原因
干扰来自于干扰源,它们在系统内外都可能存在。在系统外部,一些大功率的用电设备以及电力设备都可能成为干扰源,而在系统内部的电源变压器、机电器、开关以及电源线等也均可能成为干扰源,干扰的引入方式主要如下:
3.1电磁感应,也就是磁耦合
信号源与仪表之间的连接导线、仪表内部的配线通过磁耦合在电路中形成干扰。像我们在工程中使用的大功率的变压器、交流电机、高压电网等的周围空间中都存在有很强的交变磁场,而仪表的闭合回路处在这种变化的磁场中将会产生感应电势。
3.2静电感应,也就是电的耦合
在相对的两物体中,如其一的电位发生变化,则由于物体间的电容使另一物体的电位也发生变化。干扰源是通过电容性的耦合在回路中形成干扰。它是两电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附加热电势和化学电势:主要是由于不同金属产生的热电势以及金属腐蚀等原因产生的化学电势,当它处于电回路时会成为干扰,这种干扰大多以直流的形式出现。在接线端子板或是干簧继电器等处容易产生热电势。
3.4振动: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因此在振动的环境中把信号导线固定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这4种干扰都是和信号串联,也就是以串模干扰的形式出现。
3.5不同地电位引入的干扰:在大地中,各个不同点之间往往存在电位差。尤其在大功率的用电设备附近,当这些设备的绝缘性能较差时,这一电位差更大。而在仪表的使用中往往又会有意或无意的是输入回路存在两个以上的接地点。这样就会把不同接地点的电位差引入仪表,这种地电位差有时能达1~10伏以上,它是同时出现在两根信号导线上。
4防干扰措施
在了解了各种不同的干扰源之后,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加以消除或避免。因为所有的干扰源都是通过一定的耦合通道而对仪表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切断干扰的耦合通道来抑制干扰。
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信号导线的扭绞、屏蔽、接地、平衡、滤波、隔离等各种方法,一般我们会同时采取多种措施。
4.1串模干扰的抑制
串模干扰与被测信号所处的地位相同,因此一旦产生串模干扰,就不容易消除。所以应当首先防止它的产生。防止串模干扰的措施一般有以下这些:
4.1.1信号导线的扭绞。由于把信号导线扭绞在一起能使信号回路包围的面积大为减少,而且是两根信号导线到干扰源的距离能大致相等,分布电容也能大致相同,所以能使由磁场和电场通过感应耦合进入回路的串模干扰大为减小。
4.1.2屏蔽。为了防止电场的干扰,可以把信号导线用金属包起来。通常的做法是在导线外包一层金属网(或者铁磁材料),外套绝缘层。屏蔽的目的就是隔断“场”的耦合,抑制各种“场”的干扰。屏蔽层需要接地,才能够防止干扰。
4.2共模干扰的抑制
由于仪表系统信号多为低电平,因此,共模干扰也会使仪表信号产生畸变,带来各种测量的错误。
4.2.1接地:为了提高仪表的抗干扰能力,通常在低电平测量仪表中都把二次仪表“浮地”,也就是将二次仪表与地绝缘。以切断共模干扰电压的泄漏途径,使干扰无法进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将屏蔽和接地结合起来应用,往往能够解决大部分的干扰问题。
4.3另外,经常采用的抗干扰措施还有隔离,也是通过阻止干扰回路的形成来抑制干扰。这些方法的作用是叠加的。通常,我们会采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来提高信号测量的抗干扰能力。
结束语:
干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要针对不同的技术要求,不同的工作环境,干扰源的种类。干扰的途径等具体情况,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抗干扰措施,使系统可靠正常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继文.传感器与应用电路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沈聿农.传感器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匡伟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干扰论文; 电网论文; 导线论文; 抗干扰论文; 信号论文; 电势论文; 仪表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