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全球荒漠化防治_土地荒漠化论文

面向21世纪的全球荒漠化防治_土地荒漠化论文

面向21世纪的全球荒漠化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被视为地球“溃疡病”的荒漠化,是目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联合国环发大会把防治荒漠化列为《21世纪议程》的优先行动领域。1994年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环发大会后续行动通过的第一个环境公约。因此,荒漠化防治以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特有的贡献,愈来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荒漠化现状与危害

荒漠化或正在经历荒漠化过程的地区遍及世界六大洲的一百一十多个国家,全球有10亿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害。荒漠化灾害涉及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在全球出现荒漠化土地的六大洲中,非洲排名居首,世界上荒漠化土地的半数以上在非洲。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流沙每年向南扩展近150万公顷,向北吞没农田10万公顷。欧洲66 %的旱地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全球陆地面积约有1/4受到不同程度荒漠化的危害,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且每年仍以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423 亿美元。随着荒漠化的加速蔓延,人类可耕种的土地日益减少,已严重影响世界粮食生产。这也是近年来世界饥民由4.6亿增至5.5亿的重要原因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出警告:“照此下去,地球将被卷入一场浩劫性的社会和经济灾难之中。”

荒漠化使人们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和家园,资源的枯竭引发着社会和政治的动荡不安。在非洲撒哈拉干旱荒漠区的21个国家中,80年代干旱高峰区有3500万人口受到影响,一千多万人背井离乡成为“环境难民”。目前,全世界“环境难民”的人数已达三千多万人。

荒漠化造成的贫困和社会动荡,不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亚洲的荒漠化程度也十分惊人,荒漠化已占总面积的34%。中亚地区由于前苏联时期的过度开发,生态恶化已影响到400 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目前,咸海水面正在逐渐缩小。据联合国环境署介绍,北美洲四亿多公顷荒漠化土地日趋加剧,南美洲荒漠化已影响到2.9 亿公顷的土地。

二、国际进程和实践

围绕荒漠化形成、发展、防治、监测、评价和预测等诸多领域,国际范围的研究十分活跃。美国、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从防治土地退化的需要出发,利用地球资源卫星及3S技术对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大规模监测评价,并对荒漠化过程、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在利用先进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各种环境下土壤风蚀速率的定量评价、土壤养分、水分及有机质动态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在土地荒漠化评价方面进行过一些研究。进入90年代,欧盟启动了“地中海沿岸的荒漠化与土地利用(1991年~2000年)”超级研究项目,由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希腊5国联合定位监测南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荒漠化现状、 动态及其逆转情况。

美国荒漠化的研究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了,主要探索荒漠化形成机制,荒漠化的生态和经济后果以及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和策略。

以色列的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的75%,从一定意义上讲,以色列的建国史就是一部治理、开发和利用荒漠化土地的奋斗史。以色列依靠高新技术,走科技与生产相结合之路,采用高科技、高投入战略,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大力治理荒漠和发展林业,在荒漠地区创造出了高产出、高效益的成就。

荒漠开发遇到的首要也是至关紧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色列对水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保护、管理、调配和使用,特别是“边缘水资源”(废水回收、人工降雨、咸水淡化等)的有效开发,并通过各种节水措施,使之在农林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色列的温室技术十分先进,主要是用来生产蔬菜、花卉、水果、养鱼等。这种温室最突出的优势一是充分利用了光能,二是自动控制,植物生长光合作用需要的水、肥、光、热、二氧化碳、氧气等因子都通过计算机实现了自动控制,以达到最佳的受控生长环境。

三、荒漠化防治的趋势

纵观荒漠化防治的发展历史,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进程将日益加速和日渐深入,其研究的未来走向也将出现多极化的态势。 概括起来分为5个方面:

(1)宏观上更大范围地研究荒漠化防治的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及其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在研究规模上,则逐渐由传统的地区和国家水平发展到区域、分区域的合作一体化,并最终向次大陆和全球这种大规模、综合性的趋势过渡。

(2)微观上进一步研究旱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结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产品多样性,同时要阐明生物种类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竞争和互助机制,进一步创建更加高产、稳产、高效、持续的荒漠化治理新模式,并借此深入分析系统内部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各组分的生态功能、系统中的一些主要生态过程。

(3)在研究深度上,将从传统的小范围、静态的定性调查描述, 转向定位、定量的对荒漠化格局、过程及其内在机制宏观、动态且具有辅助决策作用的系统研究,并借此对未来(20年~50年)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4)研究方式上则更加注重学科的联合和渗透,协同攻关, 形成由地学、生态学、农学、林学,气象、畜牧、经济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共同攻关的研究群体,构建和完善荒漠化防治的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

(5)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强调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同步进行,结合野外定位观测、遥感监测和GPS/GIS应用,实现荒漠化动态的自动监测网络,并最终建立全球荒漠化进展的预报预警系统。对荒漠化发生、发展及其防治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将成为荒漠化研究的另一热点。

标签:;  

面向21世纪的全球荒漠化防治_土地荒漠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