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年“远离选举”政治现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象论文,政治论文,美国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被看作是美国人民政治参与的温度计和政治心态的晴雨表。作为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力量,青年选民的投票率及选择代表着美国未来的社会心态和政治走向。事实上直至1971年,美国18至20岁的青年才获得选举人资格。此前,美国选举人的最低年龄为21岁。依照出生的时代背景,当今美国社会的三代人尤为令人注目:第一,“婴儿潮”一代,指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目前他们正接近退休年龄,约有7700万人;第二,“X一代”,即父母为“婴儿潮”一代、于1965年至1976年间出生的年轻成年人,目前届于35岁至24岁之间,约有4400万人;第三,“Y一代”,即“新千年一代”,也称“生育高峰回潮期一代”,于1977至1997年间出生,目前届于23岁至3岁之间,是有史以来人口最多的一代人,约有8000万。美国选举研究机构及大众传媒经常对以上三代人在青年时代的政治参与程度加以分析比较。
下表为美国自1972年以来各年龄段公民在历次大选中的注册率及投票率情况
美国大选各年龄段选民注册及投票率(%.资料来源于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
从上表可以看出,青年近年来在美国大选中的表现呈现以下趋势:第一,与其他年龄段的选民群体相比,青年的注册率、投票率及占总投票比率都最低。尤其是注册率和投票率,二者能准确说明政治参与程度,同时也是可比因素;第二,自1972年以来,美国青年在大选中的注册率、投票率及占总投票比率呈不断下降趋势。尽管1992年大选青年参与情况一度有所好转,但总体趋势没能改变。以上两点说明,美国青年不但比其他群体更为冷淡选举,而且他们对美国政治的关注及支持程度也逐年、逐代下降。
美国社会把青年近年来在选举中的这种表现称为“远离选举”政治现象。事实上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植根于美国青年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有报道说,美国“X一代”的父母们(即美国“婴儿潮”一代)深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曾经有一段生活相当艰苦的经历,因此他们追求思想自由和性解放,妄图把失去的损失补偿回来,但他们的子女也成为美国第一代饱尝父母离异、缺少父母之爱的年轻人。所以,“X一代”普遍信仰个人主义,认为生命短暂,应及时行乐,而且不信任政府。“Y一代”情况又如何?麦迪尔新闻服务公司的调查表明,“Y一代”青年中30%的人把自己描绘成政治保守主义者,37%的人认为自己走的是中间主义路线,另有26%的青年说自己是自由主义者。调查还显示出自称是保守主义者的人数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呈上升趋势。因为盖洛普公司在197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保守主义、中间路线和自由主义者的比率当时分别是13%、49%和35%。这种时代背景也造就了几代美国青年以消极主义、保守主义为主的政治哲学。具体地说,美国青年远离选举政治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美国青年的利益和声音没有得到候选人的足够重视,这是青年远离选举政治的直接原因。
当今美国青年最为关心什么问题?麦迪尔新闻服务公司1999年11月和2000年6月针对18至24岁社会群体的两次调查显示,美国青年最为希望下一届政府解决教育、青少年犯罪、学校安全、社会保障、保护环境、失业等问题。其中,81%的青年把下一任总统和国会首要的任务列为改革国家教育体制。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24岁研究生助理鲍尔·福斯特说:“我对教育主要担心的是高中教育水平实在太糟糕了。学生们不能为进入大学学习做好准备。”由于学校暴力的增多,64%的青年对学校安全问题也十分担心。女性和非洲籍美国人对这一问题尤为关心,比例分别为76%和75%。54%的青年还认为应该改进国家社会保障体制,采取长期财政支持措施,49%的青年赞成加强环境保护,43%的青年对自己能否在未来就业市场上找到合适位置表示极为关心。调查还显示,黑人青年有60%希望缓解紧张的种族关系,但白人青年只有44%关心这个问题;俄亥俄州24岁黑人青年戴塞·班钠思说:“白人青年每天早晨醒来后踏上快乐之旅,而我们黑人青年醒来后却仍是一片黑暗。”他并且说,“我们一无所有,没有权力。好事情对我们来说从来不会从天而降。我们往往是最后一个被雇用的,但却是第一个被解雇的。”黑人青年们并且指出,在教育等方面黑人青年也不能享受与白人青年一样的平等机会。
美国青年关心的这些利益问题并没有引起候选人的足够重视。以2000年大选为例,尽管布什、戈尔在他们的竞选纲领中也多少涉及了青年问题,包括打击犯罪、保证校园安全及改革教育等,但往往不是太空洞的承诺,就是不切青年实际,很难赢得青年的认同及支持。在麦迪尔公司的调查中,69%的青年说,不是我们没有声音,而是没有人听我们的声音。“参与选举”这一公益机构的公关部主任杰穆·格林说:“在本次选举周期,教育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对于18至24岁的年轻人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候选人只是谈减免赋税,让中等阶层的父母能供养孩子上完大学,而不谈依靠自己完成学业而且没有医疗保健的学生,这怎么能使年轻的选民产生认同感呢?”
其次,候选人没有采取适合青年的竞选方式,这是导致青年远离选举政治的技术原因。
根据美国选民研究委员会1998年的报告,在美国有资格投票的2.01亿人中,18至34岁的选民有6700万。因此,能够成功地争取到青年选民的候选人可能会取得明显的优势。然而,尽管各个候选人都投巨资建立因特网网站、买下电视广告及进行马不停蹄的游说,但对青年所起的作用却十分有限。
人们普遍认为,因特网在美国2000年大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政治在线总裁菲尔·诺贝尔说:“因特网在2000年大选中所起的作用与1960年电视对竞选所起的作用一样吗?我认为,可以肯定地说作出回答。因特网已经成为竞选班子与选民和记者们联系的方式,还通过它筹集到大约5000万美元的竞选捐款。”但是,在说服犹豫不决的选民、特别是青年群体时,因特网的力量仍然得不到证实。“第三千年选举2000”在西雅图和辛辛那提市实施的名为“忽视2000”调查项目发现,18至34岁的青年对传媒的竞选广告一般置之不理,他们在信息时代却并不经常浏览网络上的竞选消息,而代之以获取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研究资料及生活娱乐信息,他们并不相信候选人的网站和网络广告。“第三千年选举2000”的一份调查还显示,2000年大选广告的收视者中占到选民总数31%的18至34岁的青年选民的收视率只占总收视率的14.1%,而占到总选民数36.6%的50岁以上人群的收视率则高达总观众的63.8%。青年冷淡竞选广告的主要原因是广告内容和形式都并非以青年为主要对象。有关机构对2000年7、8两个月调查表明,在10大电视市场中,61%的政治广告是针对50岁以上的观众,26%的广告针对的是35至49岁的观众,而针对18至34岁观众的广告只有13%。
电视辩论是各候选人赢取民心的重要环节。“忽视2000”项目在总统电视辩论前的一份调查显示,85%的青年认为候选人的辩题应该是青年关心的问题,68%的老年人也持同样的观点。大家普遍认为,在美国当前政治参与程度十分低、尤其是青年参与较低的情况下,显然应该关心青年正在考虑什么。然而,在电视辩论中,当被问到如何对待感觉这些辩论问题与青年无关而没有参与选举的青年选民时,布什和戈尔的回答都很含糊,只是说需要重新树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以使所有选民回到这个体系,而没有提到年轻选民关心的失业、缺少培训机会、加强枪支管制等问题。北卡罗来纳州20岁的学生森特·柯林说:“谈的都是社会保障制度。他们想做的就是讨论老年人的保健医疗制度、医疗补助制度和处方药问题。他们没有谈到任何与大学生有关的问题。”一些年轻人利益维护者也说,青年选民远离选举的主要原因是候选人没有以特别针对年轻选民的方式对待年轻选民关心的问题。
此外,一些选举服务机构还普遍认为,总统候选人及美国社会缺乏对青年选民的选举教育工作,许多青年不知道选举的具体程序,不了解选举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具有选举权的青年,他们有可能在一无所知、茫然失措中最终选择了呆在家中而不去投票站。麦迪尔新闻服务公司的调查就表明,63%的青年说学校在提供选举信息方面没有做好工作。
最后,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的信任危机是美国青年远离选举政治的根本原因。
波多黎各前总督拉裴尔·埃尔南德斯2000年11月3日在西班牙《阿贝赛报》上发表题为《美国的民主》的文章,指出所谓的美国民主选举政治是世界上参与率最低的选举政治,“低下的参与率反映了公民对一种政治制度的疏远,这种制度是普通公民不能改变的。在我看来,这种态度是他们不去投票的原因。”美国《波士顿环球报》10月23日也发表文章,认为美国青年对政治持怀疑态度,他们感到在竞选中受到了冷落,并因过于敬仰这个体系而不愿费心参加投票,最终退出了这个政治参与体系。
美国青年对政治和社会的信任危机源于越南战争,当时大批21岁左右的美国青年在政府的花言巧语中客死他乡。水门事件后,美国青年与报界加剧了对政治和政府所持的玩世不恭态度。1992年,克林顿靠一张“娃娃脸”赢得不少青年选票,然而,青年心目中的年轻总统接连制造的性丑闻使他们伤心至极。麦迪尔新闻服务公司的调查表明,克林顿性丑闻在青年心理上造成很大影响,使总统在青年心目中的形象及青年对总统的信任一落千丈。他们非常不情愿地看到总统正被作为美国社会及全世界的一块笑料,不愿看到这就是选出总统的作用。因此,青年们把诚实作为对下一届总统最重要的要求。一位名叫约格尼·艾肯的20岁青年说:“我不知道当你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诚实的时候是否就可以把你的国家交给他去管理。”“青年选举2000”新闻发言人约翰·德尔文也说:“现在的青年人比1992年更加玩世不恭。他们认为,目前的美国当权政治家丑闻不断,竞选资金充满腐败,因此普遍对政治活动产生了厌恶感。”加利福尼亚大学针对来自全国的新生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青年对政治的兴趣一直较低,只有不到30%的新生说他们对政治感兴趣,不到16%的新生说他们想参与政治。当问及他们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时,“Y一代”的回答是他们没有看到选举政治能产生什么真正的影响。
令人注意的是,以上原因正在发生综合作用,有可能形成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恶性循环现象。选举政治事实上是一个候选人与投票人互动的政治过程,双方的联系作用方式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然而,当今美国选举一方面是青年在被忽视及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政治感到厌倦和敬而远之,另一方面候选人显然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来改变这种情况。正如“对2000年选举漠不关心”项目负责人拉斯·弗赖曼说:“年轻人是最不愿意参加投票的,所以最终出现的情况是候选人也不愿为他们付出财力和精力。这是互相忽视的过程。”
美国青年远离选举政治现象不仅表现出美国民主模式发展前景的暗淡之光,而且使大选所代表的民意广泛性大打折扣。为改变这种状况,美国社会各界绞尽脑汁,成立了许多促进青年投票的团体、科研和民意测验机构。
“青年电子选举”是美国一全国性的运动,目的在于促进青年参与政治过程、提高青年的政治思想。在美国历史上它也是第一个开展网上在线注册和选举的活动。全国高中以下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参加总统、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的模拟选举及重大事件的模拟全民公决。参与这一活动群体除学生外,还有教育家、青年团体、技术专家,他们的设想是使今天的学生成为明天的选民,促进公民教育在学校的开展。目前,全美共有10万所学校正开展这个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唯一的注册号,并从网上和辅导教师那里得到关于候选人、待表决问题及选举程序等有关问题的信息,然后进行投票,每人一票。2000年的投票日期是10月23日早7时至11月2日晚7时,模拟选举结果于11月2日、即正式大选前的第5天公布,共收到130万张模拟选票,布什得票率为56%,戈尔为38%。
另一个非赢利性的促进青年选举的组织是“美国孩子选举”。它是一个面向基层的组织,目的在于通过青少年参与选举过程来保证美国社会的未来民主。它与社区和学校相配合,通过在大选当天为未到选举年龄的青少年提供模拟投票经验来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在这项活动中,“孩子”的定义是从幼儿园儿童到高中学生。它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被允许在大选当天在正式投票点进行模拟投票的活动。“美国孩子选举”还通过一些特殊的课程、家庭参与和社区促进来教育青少年认识政治知情权的重要性和选举的义务性。这一活动的组织网络目前正快速发展,已有500万学生、20万教师、6千所学校、8万志愿者和2万选区参与其中。2000年11月7日选举日当天,共有150多万名学生在家长或教师的陪同下走向投票点去模拟投票。结果显示,50%的学生投了布什的票,另有45%的学生选择了戈尔。“美国孩子选举”自认为成立10多年来主要的经验就是证明了鼓励青年参与民主程序的最好方式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及体会一下投票滋味的机会。堪萨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迪亚那博士的研究也表明,少年时参与过这一项目的18岁选民的投票率要比未参与过的高8个百分点。美国有关机构的研究同时发现,起初只是由孩子参与的这一活动对家长们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因为如果孩子要在选举日到投票点模拟投票,一般都会由家长陪同,尽管有时家长们的行为不是自愿的。专门研究此项目的沙菲博士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孩子们参与这一项目,全国父母的投票率可提高5个百分点。
此外,为动员青年参加2000年大选,美国“黑人青年选举”、“校园绿色选举”、“公民权利领导大会”、“妇女选举团”及美国华人协会等团体还专门成立了名为“青年选举2000”的独立竞选组织,用以提高30岁以下青年投票率工作。
在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下,美国希望青年一代能重新积极投入到美国民主政治过程中,美国一些人士对此也抱有信心。“青年资讯”总裁莱恩兹说,她和其他一些选举观察人士对未来还是有一定的信心,下一代—也就是现在还未满18岁的年轻人可以改变这种趋势,因为“Y一代”青年对总统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持乐观态度。《新千年一代的崛起:伟大的下一代》一书的作者尼尔·豪也认为,“X一代与Y一代都认识到现在美国政治生活中腐败的一面,但不同的是,前者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后者则准备行动起来改变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