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不但具有施工速度快,而且质量非常好。然而,由于在中国发展较晚,施工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将深入探讨施工现场的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并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控制方式进行合理的探讨,希望能给同行以借鉴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问题;质量控制
前言:
装配式建筑的操作原理是在建筑施工现场有效运用PC构件和专业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组装而成的,所运用的构件无论从生产、运输,直到施工环节的每一个细节都与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相一致。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环节中,对于施工中建筑整体质量的要点把控,不仅关系到施工的安全性,还直接影响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设计形式多样化,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2)功能现代化,装配式建筑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在外墙设有保温层,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夏季空调的使用,冬季采暖的能耗,在建筑梁柱节点上增设了复合材料抗震加固的作用,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达到抗震、防火、隔音的效果;
3)制造标准可以统一,传统的建筑工程仅仅依靠现场施工达到外观优美和保持色彩的持久性,非常困难,但装配式建筑能够很轻松做到这一点,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都是厂家定制生产的,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都能进行就紧密控制;
4)减少施工时间,相比传统的现浇施工,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施工时间;
5)操作流程比较简单,装配式工艺操作流程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即基础工程板块、主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其质量主要有基础板块和施工工艺决定。
2.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准备内容不充分,导致施工配件损坏
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是在施工现场对材料进行组装的建筑。因此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①施工准备②现场施工③竣工检测。而作为最重要的施工准备环节,目前却并未受到重视。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施工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便是施工管理人员的失职。例如在准备途中,工程管理人员缺乏相对专业的施工计划,施工蓝图制定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组建和装配材料准备不充分,都会严重干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配件内容的不合理,以及施工工人的技能不达标,造成施工实际质量和施工预期目标出现严重偏差。
2.2工人专业能力较差,技能不达标
工人施工技能是控制装配式建筑质量优劣的主要内容之一。如若对施工人员能力没有硬性规定,工人施工途中便会出现许多操作问题,和竣工后房屋出现建筑质量问题。比如在灌浆环节如若操作不恰当,施工环节不合理,便会使得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又比如因为装配式建筑由大量配件组装而成,而每一个配件所应对的配件如果没有匹配正确,则会使得拼缝较大,使建筑标准出现误差。这些工人施工问题,轻则将会导致竣工周期延长,重则使得建筑整体结构能力较弱,导致房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2.3施工单位与检验部门对材料监管力度较弱
作为施工三大环节的最后内容,施工检测不仅是考核建筑质量的主要工作,同时还是提高施工途中工人施工技能的主要途径。而从目前我国施工质量和施工步骤来看,施工单位和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仍存在缺失问题。部分施工单位对施工材料的把持与控制并不合理,以及检验部门在施工配件出厂以及现场组装结构的监督力度不够,都是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造成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仍旧处于新生态势,无法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加强辅助工具使用
1)转角板“L型”吊具。转角板在运输、管理、吊装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折弯和损坏现象,为了最大限度保证转角板的质量,在吊装过程中使用“L型”吊具,把,转角板吊装时所承受的张拉力转移到“L型”的吊具上,进而保证转角板的质量。
2)设置合理的平板护角。根据预制构件的型号和种类,设计制作出与之相匹配的橡胶护角,从转角板出厂以后,就将护角套在的转角板的四角。从而减少转角板的损坏率。而且使用过的平板护角,可以二次使用和三次使用。
3.2其他措施
除了加强辅助工具使用之外,还要减少叠合板制作的跨度,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叠合板在吊装过程中发生断裂,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保证叠合板的跨度小于其挠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吊装过程中叠合板损坏的概率。针对叠合板在吊装预埋过程发生脱落问题,在预埋件周围直接吊装叠合板桁架筋,不仅可以叠合板的吊装起到保护作用,还能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随时更改吊装点的角度和位置。
3.3加强对施工人员培训
邀请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专业人士,对上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规范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或者派遣人员到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单位进行学习,把先进的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应用在施工过程中,从而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
3.4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机制
很多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施工人员造成的,而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或者预制构件在生产加工中存在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控制在萌芽当中,进而减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以便更加全面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5建立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机制
在施工过程中,会伴随着工程出现一些施工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与施工本身无关,很可能是在施工的某一环节出现了失误,进而导致后续施工出现故障。面对这些问题,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根源,有关单位可以通过建立起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机制,并对其进行完善,保证其监督和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由此更好地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产品质量。
3.6建立质量管理平台
在建立装配式建筑质量协同管理平台时,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操作,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自动化检测工具来完成对现场质量的数据收集工作,之后将其上传到BIM管理平台,最后按照由现有规范、标准生成的质量问题排查清单对检测系统进行模型匹配和误差分析,再由分析结果自动生成管理统计系统,为相关方进行科学质量管理做好辅助工作。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建筑业的施工质量与民生安全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装配式房屋的质量,消除建筑问题成为建筑施工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具有施工效率高、能耗低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建筑施工的速度。另一方面,必须深入研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提高施工质量的途径。希望未来的建筑设计理念能深入到千家万户,提升人们对建筑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袁林.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08):218-219.
[2]王进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109.
[3]常春光,张瑜.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470-475.
[4]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7):114-115.
[5]齐宝库,李长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4,43(15):20-24.
[6]齐宝库,李长福.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2014,43(15):25-29.
论文作者:胡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叠合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转角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