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档案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杨京香

健康档案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杨京香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0078

【摘 要】目的:评价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方法:对在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管理、规范治疗、定期随访。随机抽取180名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同时与我院医务人员(管理层人员、医务人员、防保人员等)一起设计调查问卷,从不同层面来分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结果:建档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控制情况,自我保健意识及医疗费用情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建档前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社区管理起着积极作用,是综合防治高血压,提高医务工作者效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健康档案;高血压;三级管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943-01

目前以高血压为代表的一组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健康水平的重要问题。2006年调查显示,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7.2%,而控制率不足10%。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由其引起的死亡约占心脑血管死亡的30%~40%,导致的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可高达人民币100亿元。由此可见,新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强调,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是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的措施之一。现将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管理作用,分析研讨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象为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芳古园站辖区的高血压患者,自愿参加高血压健康档案管理,承诺配合医生工作。随机抽取180名患者作为调研对象,18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90例,女90例,年龄35~75岁。其中35~45岁12例,46~55岁46例,56~65岁67例,66~75岁55例。1级高血压82例,男42例,女40例;2级高血压68例,男34例,女34例;3级高血压30例,男16例,女14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 健康档案内容采用北京市统一的健康档案格式,由首诊医生推荐,在患者自愿的原则下,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一般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等,病史部分按照S、0、A、P格式书写,包括一般情况、高血压病史及目前相关症状、伴发的其他慢性疾病、家族史、不良嗜好、饮食习惯、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分层等。确定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患者有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制定相应个性化的治疗目标。建档后每月预约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1次,个别情况可上门随访,指导患者用药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每次随访情况均记录于电子健康档案。

1.2.2 问卷调查为在我院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的患者160人进行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涉及高血压的基础知识,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自我管理以及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建档1年后再次回答问卷内容,评估、比较两次调查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用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见表l。

2.2 血压控制效果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有显著的差异。 180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优良58例(32.2%),尚可74例(41.1%),不良48例(26.7%),180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71.3%。

2.3 治疗费用

建立健康档案前后治疗高血压的年均费用间的差异。建档前.社区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为1328+249元。而建档后,社区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降为912+108元。建档前后,治疗费用间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3 讨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我国社区人群疾病逐渐从以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而慢性病又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身心虚弱、残疾、死亡和医药费用大量支出的主要疾病[2]。国家对于慢性病的策略也由后端治疗前移,进行融合预防与治疗的系统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是决定高血压并发症的最基本因素,高血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降低血压[4]。因此,提高血压的控制率一级预防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措施。电子健康档案能使一级预防有效、规范地进行。其优点在于连续性、系统性、及时性、主动性,医生能全面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和医生互动性良好,治疗依从性高[5,6]。

由于这项研究,我们也充分了解到目前高血压电子健康档案的不足之处:(1)未能做到全民建档;(2)社区部分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影响了建档速度;(3)信息软件设计上仍有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未做成动态档案;(4)使用率还有待提高。

高血压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慢性高发病,只有从多方面人手,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有效的降低血压、保持血压平稳的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对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进一步完善系统化管理,才能更有效,更合理地做好一级预防工作,从而从实质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降低了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雷松蕙,朱秀娥,李娉.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 8 (5):12~13.

[3]鲍勇.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

[4]ASCC高血压协作组.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登记调查及治疗达标研究[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5,10(12).

[5]任冲利,任喜德.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 1483.

[6]李华英,胡宝珍.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6,9(3):227.

论文作者:杨京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健康档案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杨京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