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苯基-2-氨基乙醇及衍生物的合成与手性拆分的研究

1,2-二苯基-2-氨基乙醇及衍生物的合成与手性拆分的研究

袁帅[1]2017年在《氨基酸酰胺色谱分离和亚磺酰胺不对称催化》文中认为大多数天然产物具有手性。随着对手性物质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手性化合物在药物、精细化学品以及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手性化合物中的对映异构体具有很多相近的理化性质,但是,不同手性的对映体在生命体内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获得对生命体有益作用的异构体对人们来说变得尤其重要。获得这些单一光学纯异构体的一般方法是手性拆分、手性试剂合成、不对称催化和生物合成。本文将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对手性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的手性拆分和新型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手性氨基酸酰胺衍生物的液相色谱分离。在众多的手性分离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使用越来越普遍,手性化合物大多能通过这种手段进行拆分。手性氨基酸酰胺类衍生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手性药物中间体,但是使用手性固定相对氨基酸酰胺衍生物进行拆分的报道还很少,所以对它进行拆分研究很有意义。首先,采用课题组以前报道合成方法对10种氨基酸酰胺衍生物进行合成,然后对这10种氨基酸酰胺衍生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进行手性拆分研究。在正相色谱条件下,改变不同的色谱条件,选出最优分离条件。其次,在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下,根据不同条件下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化合物结构的差别解释不同基团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对手性拆分机理进行简要的阐述。第二部分:N-芳基亚磺酰胺-烯手性配体的不对称催化。手性配体在不对称催化研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是具有“优势结构”的膦、亚砜以及亚磺酰胺类等手性配体。本次实验通过合成结构简单的亚磺酰胺配体进行催化反应研究。首先,在以前实验的基础上合成了几种手性亚磺酰胺-烯配体。这些手性配体用于铑催化的芳基硼酸对环状α,β-不饱和酮的共轭加成反应。以环己烯酮和芳基硼酸作为底物分别对手性配体、碱和溶剂的种类进行条件优化。其次,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分别对α,β-不饱和酮、硝基苯乙烯、苯偶酰、叁氟苯乙酮等与一系列的芳基硼酸化合物进行反应普适性的考察。结果发现,硝基苯乙烯不参与反应,除了α,β-不饱和酮以外,其他几种化合物虽有部分反应,但是均不能和一系列的芳基硼酸有比较好的反应效果。综上所述,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十种手性氨基酸酰胺的液相色谱拆分,考察了手性固定相、柱温、流动相等各种因素对手性氨基酸酰胺的色谱拆分影响,从热力学角度对手性氨基酸酰胺在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机理进行探讨。本论文还对手性N-芳基亚磺酰胺-烯的手性配体用于铑催化的不对称加成反应进行研究。

沈报春[2]2007年在《大环抗生素及其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研制与药物对映体分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是关于大环抗生素及其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研制及药物对映体分离的研究,主要包括大环抗生素手性柱的制备、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分离及影响对映体分离各要素的考察与手性识别机理的探讨。论文的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了对映体分离的意义和常用方法。论文第二章对大环抗生素手性固定相、多糖衍生物手性固定相、Pirkle型手性固定相的研究及进展进行简要的评述。论文第叁章用替考拉宁手性固定相(TE CSP)分别与间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和对氯苯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了两种新型的手性固定相—间甲基苯基异氰酸酯替考拉宁手性固定相(MP-TE CSP)和对氯苯基异氰酸酯替考拉宁手性固定相(PCI-TE CSP)。在反相及极性流动相中对替考拉宁及其衍生物CSP的对映体分离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在反相流动相中,考察了有机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缓冲液的pH值等条件对7种氨基酸化合物和3种非氨基酸化合物在叁种CSP上对映体分离的影响,计算得出了溶质在叁种CSP上的手性选择性自由能差值,初步探讨了这些溶质在叁种CSP上的手性识别机理。氨基酸在叁种CSP上的保留按以下顺序递减:TE>PCl-TE>MP-TE,手性选择性和分离度的顺序则是:MP-TE>PCl-TE>TE。10种溶质中,只有去甲羟安定在TE上的分离效果比在MP-TE上稍好,其余溶质对映体都是在两种衍生物CSP上的分离效果比在TE上更好。在极性流动相中,用叁种CSP对6种氨基醇类化合物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研究。固定酸/碱的比例、固定酸(或碱)改变碱(或酸)的浓度,考察流动相中酸碱添加剂的改变对氨基醇类化合物在这叁种CSP上对映体分离的影响。氨基醇类化合物在叁种CSP上的保留顺序为:PCl-TE>MP-TE>TE。MP-TE是叁者中对氨基醇类化合物分离效果最差的CSP;PCl-TE CSP对6种氨基醇化合物中的4种(67%)分离效果更好,2种(33%)在TE CSP上表现更佳。论文第四章用叁种本实验室自制的手性固定相,替考拉宁(TE),苯基异氰酸酯替考拉宁(Phe-TE)和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替考拉宁(DMP-TE CSP)在反相及极性有机溶剂两种流动相体系中对19种化合物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研究。Phe-TE和DMP-TE CSP是通过衍生化试剂,苯基异氰酸酯、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分别和TE CSP反应而得。与TE相比,衍生物CSP减少了羟基/胺基增加了芳环。在不同的流动相中,不同的作用力对溶质的保留和手性识别起了不同的作用。在反相模式中,溶质与CSP之间的静电作用、疏水作用、氢键作用和空间位阻等共同影响着手性识别。叁种CSP对氨基酸的手性分离能力顺序为:DMP-TE>Phe-TE>TE。通过计算各CSP间的手性选择性自由能差值发现,用TE与Phe-TE、DMP-TE CSP分别比较时,11种化合物中的55%在Phe-TE CSP上分离效果更好;64%的化合物在DMP-TE CSP上获得更好分离。流动相pH值对衍生物CSP的影响较TE稍大。在极性流动相模式中,溶质与CSP之间的π-π作用,氢键作用和空间位阻共同参与了手性识别。在极性模式下,与Phe-TE和DMP-TE CSP相比,TE是分离β-受体阻滞剂的最佳选择。从机理学观点看,衍生物基团通过4种方式参与手性识别。论文第五章用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Van CSP)分别和间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和对氯苯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两种新型手性固定相:间甲基苯基异氰酸酯万古霉素CSP(MP-Van CSP)和对氯苯基异氰酸酯万古霉素CSP(PCl-Van CSP)。在极性和正相模式中,用这叁种CSP分别对叁种溶质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研究。在极性流动相中,考察了甲醇流动相中酸碱添加剂的浓度和比例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在Van和MP-Van CSP上,弱碱性药物拉米呋定及其中间体都是在MP-Van CSP上保留更强而在Van CSP上分离效果更好;近中性药物酞胺哌啶酮在MP-Van CSP上保留更强选择性也更大,且流动相中的酸碱浓度对它的影响较小。在正相模式下,对叁种轴手性化合物在叁种CSP上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研究。改变流动相中醇类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探讨了叁种CSP的手性识别机理。联二萘酚只在MP-Van CSP上得到部分分离;联二萘胺在MP-Van CSP上保留更强而在Van CSP上分离效果更好;联二萘酚胺在MP-Van CSP上保留更强选择性也更大。由于溶质在PCl-Van CSP上的理论塔板数与在另外两种CSP上的理论塔板数值相差较大,溶质在该CSP上的对映体分离没有和前两个CSP进行比较。论文第六章用手性柱和非手性柱对一个自己合成的扁桃酸衍生物,2-苯基-2-四氢吡喃氧基醋酸甲酯进行了光学异构体分离研究。由于其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中心,溶质有4个光学异构体。用(S,S)-Whelk-O1手性柱进行分离时,得到了4个完全分离的色谱峰。考察流动相添加剂对溶质光学异构体分离的影响时发现,当用甲基叔丁基醚(TBME)作为有机添加剂时,溶质得到了最好的分离效果。但是流动相中的TBME却影响了溶质的保留行为,光学异构体的保留因子在含TBME的流动相中发生了漂移。而且TBME的浓度还影响了保留因子漂移的程度,溶质在含5%(v/v)TBME的流动相中的保留因子漂移比在含8%(v/v)和10%(v/v)TBME的流动相中都要大。当流动相添加剂换成异丙醇时,保留因子漂移现象消失。溶质在CDMPC手性柱上的光学异构体分离效果并不理想,只获得了3个色谱峰。在叁种非手性柱(C18,硅胶柱和气相色谱HP-5柱)上,溶质分别获得了2个峰。论文第七章在O,O′-二(3,5-二甲基苯甲酰)Ⅳ,Ⅳ-二烯丙基酒石酸二酰胺(CHI-DMB)及(R,R)-3,5-二硝基苯甲酰基-1,2-二苯基乙烷-1,2-二胺((R,R)-DNB-DPEDA)手性柱上对喜树碱合成中间体—-2-[N-对甲苯磺酰基-(R)-脯氨酰氧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酮-1,2,3,9-四氢中氮茚-7-基]-丁酸乙酯进行了光学异构体分离研究。考察了流动相中极性醇类添加剂的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并比较了溶质在这两种手性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在这两种手性固定相上,溶质与手性固定相之间的吸引作用都是产生手性识别的关键。从溶质与固定相的空间结构看,在CHI-DMB手性柱上,π-π堆积作用及偶极偶极作用是关键的;而在(R,R)-DNB-DPEDA手性柱上,π-π堆积作用,偶极偶极作用及氢键作用对分离有利。此外,空间位阻在喜树碱合成中间体光学异构体分离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根据溶质和固定相的空间结构,推导出两个光学异构体的流出顺序,并通过相应的光学异构体得到验证。论文第八章在两大类五种手性固定相上对两种新型有机膦化合物,[(2-氯-苯胺)-(2-羟基-苯基)]-膦酸二乙酯(化合物1)和[(2-氯-苯胺)-(4-氟-苯胺)-甲基]-膦酸二乙酯(化合物2)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研究。分别考察了在正己烷流动相中醇类添加剂的种类及浓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同时,通过研究溶质的立体结构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探讨了这两种有机膦化合物在不同手性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化合物1在(S,S)-Whelk-O1,CHI-DMB,CDMPC和纤维素叁苯基氨基甲酸酯(CTPC)手性柱上得到了分离;化合物2在(R,R)-DNB-DPEDA和CDMPC上获得分离。在叁种“刷型”CSP上,溶质和CSP之间的吸引作用对手性识别是非常必要的。在(S,S)-Whelk-O1和CHI-DMB手性柱上,溶质和CSP之间的氢键作用对手性识别较为重要;在(R,R)-DNB-DPEDA手性柱上,溶质和CSP之间的偶极偶极作用和π-π作用对手性识别有利。在(S,S)-Whelk-O1和(R,R)-DNB-DPEDA上,建立了溶质流出顺序和绝对构型的关系图。在纤维素衍生物CSP上,流动相中的酸添加剂是必需的。溶质和CSP之间的空间适应性对手性识别较为关键。此外,化合物1和CTPC之间的氢键作用对手性识别较重要,但是它和CDMPC之间的氢键作用对手性识别影响较小。论文第九章在CDMPC和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上分别分离了稳杀得、千金和禾草灵叁种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的对映异构体。在这两种手性固定相上分别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和溶质的结构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叁种溶质在两种CSP上的手性识别机理。叁种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千金在CDMPC上保留最强而禾草灵分离效果最好。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对叁种溶质的分离效果明显不如CDMPC。本章使用的方法为寻找高效低毒的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提供了技术支持。论文第十章在正相模式下,用直链淀粉衍生物手性固定相Chiralpak AD柱对二茂铁衍生物—3-(1-N,N-二甲基)乙基二茂铁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研究,考察了醇类添加剂种类和浓度,碱的浓度以及温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乙醇作为醇类添加剂对AD柱手性空腔立体环境的改变最有利于溶质在AD柱上的对映体分离。流动相中碱的加入改善了峰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离度。热力学研究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15-35℃),固定相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发生改变。此外,△△H~0和△△S~0均为负值,说明该系列化合物的拆分为焓驱动过程,温度升高对分离不利。同时,计算出了对映体分离转折温度T_(iso)。

曹靖[3]2007年在《大基团取代的末端手性环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聚合物的合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述了具有单向螺旋构象手性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针对普通聚醚在溶液中难以保持稳定的螺旋构象缺点,开展了带有大基团手性螺旋聚醚的合成以及基团性质对聚醚手性光学性质及溶液中构象影响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通过对手性末端环氧化合物的几种合成方法的研究,找到了以手性环氧氯丙烷为合成子与有机锂在低温下无催化剂存在下一步合成高对映体纯度的手性末端环氧化合物的方法,其中利用1,1-二苯乙烯与普通的有机锂制成新的有机锂与手性环氧氯丙烷反应可得到各种带有大基团的手性末端环氧化合物如(S)-4,4-二苯基-1,2-环氧丁烷、(S)-4,4,4-叁苯基-1,2-环氧丁烷、(R)-4,4,4-叁苯基-1,2-环氧丁烷、(S)-4,4-二苯基-1,2-环氧壬烷、(S)-4,4,6,6-四苯基-1,2-环氧己烷和(S)-4,4,5-叁苯基-1,2-环氧戊烷。2)通过其它方法合成了(S)-叁苯甲基缩水甘油醚、(R)-5,5,5-叁苯基-1,2-环氧戊烷、(R)-4,4,4-叁苯基-丁烷-1,2-环硫醚等其它手性末端环氧单体,除此之外,本文中也合成了相应的各种外消旋环氧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CD光谱等表征手段确定了本文中所合成的环氧化合物结构以及立体构型。3)研究了带有大基团的手性末端环氧化合物的各种聚合方法,主要采用阴离子聚合方式合成了侧链带有不同大基团的手性聚醚,重点以手性4,4,4-叁苯基-1,2-环氧丁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手性聚醚的形成过程,发现单体所带大基团对于所形成的聚醚分子量的大小有强烈的影响。4)通过研究各种手性聚醚与相应单体之间手性光学性质的关系,找出了带有大基团的手性末端环氧化合物结构与相应聚合物手性光学性质的关系。研究发现其中的聚手性4,4,4-叁苯-1,2-环氧丁烷能够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单一螺旋型构象,而其它的一些手性环氧单体所形成的聚醚则不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其它聚醚侧链基团之间的相互排斥力不够大,难以使聚合链在溶液中维持稳定的螺旋性结构。5)研究了手性螺旋聚(S)-4,4,4-叁苯基-1,2-环氧丁烷的耐甲醇溶剂解的能力,表明聚醚具有良好的耐甲醇溶剂解的性能。6)本论文有关手性螺旋聚醚的合成研究表明,虽然聚醚的主链较为柔顺,其螺旋构象很容易在溶液中发生翻转,但是也可在适当位置引入较大位阻的刚性基团,借助这些大位阻的刚性基团相互之间的空间排斥作用,使聚醚即使在溶液中也能保持稳定的单向螺旋构象。

刘博[4]2008年在《手性Morita-Baylis-Hillman(MBH)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Morita-Baylis-Hillman(MBH)反应是一类形成碳-碳键,生成多个官能团分子的有效合成反应,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越来越受到化学家们的重视。MBH反应主要是醛和活性多烯生成多官能团的反应。此类反应具有高效合成方法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如反应选择性(化学的、区域的、非对映的和对映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条件温和以及产物具有多个能进一步转换的官能团,已有多篇综述发表这个反应在有机合成上极具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MBH反应产物中大都包含一个新手性中心的形成,即存在不对称诱导的可能性。和生成手性产物的任何反应一样,不对称信息可能存在于影响MBH反应的四个组分的任何一个中,即光学活性的活化烯,亲电试剂、催化剂和溶剂。因此,将不对称性引入MBH反应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化学家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利用不对称MBH反应制备的手性载体和手性催化剂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和催化中,特别是在手性药物的拆分上,有着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MBH反应的机理,类型,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并概括性的介绍了最有代表性的螺环药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研究情况。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合成了一系列取代苯甲醛和季戊四醇缩合的螺环化合物,并利用已知的手性固定相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拆分实验。利用手性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合成的3,9-二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和3,9-二(4-甲酰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进行了手性拆分。(2)利用MBH反应原理合成了带有DMAP的树状化合物,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3)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多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并在合成过程中利用手性催化剂L-脯氨酸和R-联萘酚对化合物进行手性催化。我们的目标是用合成的具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作为新的手性固定相,对手性化合物进行拆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摸索到了一些较好的手性MBH反应的条件,对合成出的手性化合物的比旋光度进行了测定。

郑冰[5]2014年在《手性配体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手性是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一对对映体通常会具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生理活性,因此高对映选择性地合成手性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利用手性配体与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是获得高光学活性化合物最直接和最高效的途径,也是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法。因此将手性配体与金属组成的催化剂应用到不对称催化反应及天然产物全合成中是有机化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本论文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配体L1、L76、L93应用到重要催化反应中,希望能够对其分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而获得优异的催化结果。手性硝基仲醇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的合成。因此,我们系统研究配体L73-80与锌组成的催化剂在醛与硝基甲烷的不对称Henry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配体L76与锌用于催化合成手性硝基仲醇化合物的反应时获得了较高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以对甲基苯甲醛为底物时的反应产物ee值最高达到84%。手性炔丙基醇是合成众多精细化工品及天然产物的重要中间体,因此,我们将环丙烷氨基醇配体与锌组成的催化体系应用于1,3-二炔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系统研究配体结构、反应温度、反应溶剂等因素对催化结果的影响。在确定的最优反应条件下,研究了各种取代的1,3-丁二炔与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获得了优异的结果,大部分炔丙醇产物的ee值均大于90%,其中最高获得了95%的ee值。此外,我们还发展了以手性炔丙醇产物为关键中间体完成了海洋天然产物的合成。我们首先通过偶联、还原、氧化等一系列高收率的反应合成了长链烯醛,然后通过不对称炔基化的方法获得了炔醇片段,最后在碳酸钾的作用下脱去保护基得到了目标产物。该路线步骤简便,总产率较高,虽然加成产物只得到了81-82%的ee值,但经过酯化重结晶的方法ee值高达95%以本论文还系统地研究了配体与钯催化甲基砜与溴苯的芳基化反应。在氮气保护下,以甲苯为溶剂,Pd(OAc)2及配体L93形成的催化体系下,甲基砜与各种芳基溴可以很好地发生芳基化反应,产率在70-90%之间,同时产物的选择性也基本在10-20:1以上。该方法为今后合成砜类化合物提供了一个简便的途径。最后,本论文还研究了配体与钯催化的酰胺与芳基卤化物的芳基化反应,底物均得到了良好至优秀的产率(最高达到95%)。通过对碱和溶剂等反应条件的筛选,有效地控制单双芳基化反应产物的比例,最高的比例可以达到50:1。我们还证明了该催化体系可以应用于酰胺的分子内芳基化反应。

王明慧[6]2005年在《α-苯乙醇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合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等应用的增多,人的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不断降低。大型移植手术、肿瘤和严重损害机体免疫机能的艾滋病等均会损害机体免疫系统而导致真菌感染的增多,其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有效控制深部真菌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唑类化合物能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的14-α-去甲基酶,使细胞膜麦角固醇不能合成,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丢失而使真菌死亡,如咪康唑、益康唑、氟康唑等都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大量应用。随着对不同光学异构体药物药理作用研究的进展及对外消旋药物申报和使用的种种限制,手性药物的开发和研制已经成为国际新药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为了增加药效和降低副作用,光学活性氮唑类药物是未来抗真菌药物研究开发的一个趋势。 本文合成了光学活性咪康唑、益康唑、噻康唑,并且用氟取代苯基上的氯,合成了氟代咪康唑、氟代益康唑、氟代噻康唑的消旋体和光学活性新型抗真菌药。 间二氯苯、间二氟苯既为反应物又作为反应介质,氯乙酰氯为酰化剂,在无水叁氯化铝催化下进行Friedel-Crafls反应,避免了使用有毒易燃的有机溶剂,高产率、高纯度合成了2-氯-1-(2,4-二氯苯基)-乙酮和2-氯-1-(2,4-二氟苯基)-乙酮。 用硼氢化钠(钾)在甲醇中还原2-氯-1-(2,4-二氯(或氟)苯基)-乙酮制备相应的1-(2,4-二氯(或氟)苯基)-2-氯-乙醇。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对还原产物的影响,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加入氯化钙和氯化镧等金属氯化物,能够促进还原α-氯代苯乙酮反应的专一性,提出了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另一方法是在非质子溶剂THF中加入阳离子树脂,还原反应也具有较高的产率和选择性。 用脂肪酶催化不可逆转酯化反应制备本文所合成的药物的关键手性中间体(R)、(S)—2-氯-1-(2,4-二氯苯基)-乙醇和(R)、(S)—2-氯-1-(2,4-二氟苯!基)-乙醇,以来源于Pseudomonas stutzeri的脂肪酶为催化剂,乙酸乙烯酯同时作酰化剂和溶剂,消旋底物的合适浓度为0.4mol/L。体系的碱度对酶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很大,通过加入叁乙胺、二甲胺等有机碱,使体系的碱度增大,显着提高了酶的活性,加快了转酯化反应速度。2-氯-1-(2,4-二氟苯基)-乙醇的转酯化反应有较高的对映选择性(E=19),一次拆分即可得到高e.e._s值的(R)—2-氯-1-(2,4-二氟苯基)-乙醇。由于2-氯-1-(2,4-二氯苯基)-乙醇的对映选择性低(E=7),通过二次拆分提高了其光学纯度。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未反应的(R)-对映体醇和

马红竹[7]2005年在《手性镧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不对称催化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合成了D-樟脑-β-磺酸、L-半胱氨酸两大系列手性Schiff碱配体和52个新的手性镧系Schiff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圆二色光谱(CD)、热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两大系列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部分配合物在不对称合成α-芳基丙酸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所合成的手性配合物在该反应中表现出一定的不对称催化活性。 (1) 首次由手性D-樟脑-β-磺酸盐与四种不同的胺(羟胺、氨基脲、邻-硝基苯肼及邻甲苯胺)以一定的摩尔比反应得到了四种D-樟脑-β-磺酸手性Schiff碱配体;与LnCl_3反应,合成了四大系列32个新的D-樟脑-β-磺酸手性Schiff碱镧系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系列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配体及其配合物提出了可能的键合方式;通过对部分配合物CD光谱的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的可能构型。 (2) 首次由手性L-半胱氨酸盐酸盐与叁种不同的羰基化合物(苯乙酮、苯偶姻、乙酰丙酮)以一定的摩尔比反应得到了叁种新的手性Schiff碱配体;配体与不同的镧系氯化物反应,得到了20个新的手性镧系配合物;对所合成的系列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配合物提出了可能的键合方式;通过对苯乙酮-L-半胱氨酸手性Schiff碱稀土配合物CD谱的测定,得到了与文献报道相同的规律:氨基酸残基的构型决定手性氨基酸稀土配合物的CD光谱:残基为L-构型,CD光谱在长波处表现为正的Cotton效应,在短波处表现为负的Cotton效应,若为D-型,则相反。 (3) 在手性配合物的催化下,以(6-甲氧基-2-萘基)-丙酮为原料,采用1,2-芳基“一锅”重排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即缩酮、溴化、重排、水解等多步合一的实验方法,得到了光学活性与化学收率均较高的光学活性产物—α-芳基丙酸[(S)-(+)-萘普生]。研究表明,所合成的手性配合物在此反应中有一定的手性催化作用;与传统的分步法相比,合成路线短,操作简单,化学收率与光学收率均较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张万里[8]2018年在《2,3-联烯酸酯合成反应研究》文中指出联烯作为一类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最简单的累积烯烃,在许多天然产物和活性药物分子中都有着广泛的存在,而其独特的轴手性也使得含有联烯片段的手性化合物可以作为手性催化剂或配体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同时,联烯由于其多样的反应活性也被运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合成中。2,3-联烯酸酯作为一类重要的官能团化联烯,同样具有着优异的反应活性,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合成砌块,因而发展简单高效的方法来选择性地合成2,3-联烯酸酯,尤其是光学活性的2,3-联烯酸酯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论文从炔丙醇出发,围绕着2,3-联烯酸酯的合成展开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钯催化炔丙基碳酸酯出发2,3-联烯酸酯的不对称合成。我们从炔丙基碳酸酯出发,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富电子手性双膦配体的修饰与改造,发现当使用(R)-或(S)-3,4,5-(MeO)_3-MeOBIPHEP作为手性配体时,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以90-98%的ee值制备一系列叁取代2,3-联烯酸酯,与之前使用(R)-或(S)-ECNU-Phos的结果相比,反应的对映选择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反应过程中酯基、氰基、甲氧基和卤素这样的官能团都可以被兼容。第二部分:钯催化炔丙醇出发的2,3-联烯酸酯合成。我们从炔丙醇出发,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量的Br?nsted酸来帮助切断炔丙醇中的C-O键,进而在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与一氧化碳和醇反应以中等到优秀的产率合成了多取代的联烯酸酯产物。在对手性配体的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使用(R)-DTBM-Garphos作为配体可以经过动力学拆分以84%的对映选择性得到光学活性的四取代联烯酸酯,但其产率只有16%,同时还有82%的原料回收;而使用(R)-BTFM-Garphos作为配体时,联烯酸酯的产率可以提高至83%,但其ee值降至63%。第叁部分:基于炔丙醇拆分的2,3-联烯酸酯合成。在(R)-或(S)-DTBM-Segphos作为配体时,可以通过Pd催化剂和Br?nsted酸的共同作用实现叁级炔丙醇的动力学拆分,以90-99%的ee值制备一系列光学活性的叁级炔丙醇化合物,为这一类手性叁级炔丙醇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同时,拆分得到的手性炔丙醇也可以在过渡金属与Br?nsted酸的催化下转化为光学活性的四取代联烯酸酯产物,反应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手性丢失。

Yan, Guo, Paola, Viganò, Bernardo, Secchi, Peijun, Shi[9]2012年在《Disaster and Urbanism》文中研究表明1,2-二苯基-2-氨基乙醇及衍生物的合成与手性拆分的研究

Paola, Viganò[10]2012年在《Extreme Cities and Bad Places》文中研究说明1,2-二苯基-2-氨基乙醇及衍生物的合成与手性拆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氨基酸酰胺色谱分离和亚磺酰胺不对称催化[D]. 袁帅. 成都理工大学. 2017

[2]. 大环抗生素及其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研制与药物对映体分离研究[D]. 沈报春. 浙江大学. 2007

[3]. 大基团取代的末端手性环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聚合物的合成[D]. 曹靖. 湘潭大学. 2007

[4]. 手性Morita-Baylis-Hillman(MBH)反应的研究[D]. 刘博.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5]. 手性配体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 郑冰. 中国农业大学. 2014

[6]. α-苯乙醇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合成[D]. 王明慧. 浙江大学. 2005

[7]. 手性镧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不对称催化性质研究[D]. 马红竹. 西北大学. 2005

[8]. 2,3-联烯酸酯合成反应研究[D]. 张万里.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9]. Disaster and Urbanism[J]. Yan, Guo, Paola, Viganò, Bernardo, Secchi, Peijun, S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12

[10]. Extreme Cities and Bad Places[J]. Paola, Vigan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12

标签:;  ;  ;  ;  ;  

1,2-二苯基-2-氨基乙醇及衍生物的合成与手性拆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