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胸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用于治疗小儿Ⅱ型肺结核持续性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先后入院顺序将58例Ⅱ型肺结核持续性高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抗结核治疗,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儿美罗培南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疾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Ⅱ型肺结核持续性高热患儿美罗培南治疗,能够促进患儿体温恢复,进一步改善患儿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患儿用药风险。
关键词:小儿Ⅱ型肺结核;持续性高热;抗结核治疗;美罗培南;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虽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结核病防治水平明显提高,但结核病的发病形势仍较严峻。Ⅱ型肺结核即血行散播型肺结核,在小儿群体中较常见,发病后多存在持续性高热,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发育[1]。为进一步改善Ⅱ型肺结核持续性高热患儿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美罗培南治疗,获得较满意疗效,现进行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8例Ⅱ型肺结核持续性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4岁;(2)明确诊断为Ⅱ型肺结核持续性高热。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2)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将先入院的29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本组中,男患儿16例,女患儿13例,年龄4~14岁,平均(6.98±2.28)岁。将后入院的29例患儿设为研究组,本组中,男患儿15例,女患儿14例,年龄3~14岁,平均(7.02±2.2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在获取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实施。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抗结核治疗,用药方案为利福平(国药准字H51020786,生产单位: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异烟肼(国药准字H51020788,生产单位: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吡嗪酰胺(国药准字H21022354,生产单位 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利福平10mg/kg,每日1次,异烟肼10mg/kg,每日1次,吡嗪酰胺30mg/kg,每日1次,连续用药2周。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儿美罗培南(国药准字H20143080,生产单位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治疗,用药剂量15mg/kg,每日滴注3次,连续用药2周。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为:(1)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疾病治疗总有效率;(3)不良反应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2]:根据胸部X线检查结果和痰菌转阴情况进行疗效判定。(1)基本治愈:胸部X线检查显示结核病灶吸收>90%,痰菌转阴;(2)明显改善:胸部X线检查显示结核病灶至少吸收60%,痰菌转阴;(3)无效:痰菌未转阴或治疗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分别采用x2、t检验计量、计数资料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5.93±1.02)d,早于对照组患儿的(8.91±1.11)d(t=10.645;P=0.000)。
2.2疾病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儿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3.讨论
常规抗结核方案为我国临床治疗结核病的常用方案,多为四联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吡嗪酰胺[3]。小儿Ⅱ型肺结核患者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较差,为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性,我院联合应用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三种药物对其实施治疗。为进一步改善存在持续性高热症状的Ⅱ型肺结核患儿临床疗效,本研究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美罗培南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美罗培南用于Ⅱ型肺结核持续性高热患儿的临床治疗,能够促进患儿体温恢复,改善患儿整体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分析得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功效已得到较多实践研究证实。美罗培南为一种有非常广泛抗菌性及可供注射的抗生素,是人工合成的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美罗培南容易穿透大多数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能够与异烟肼、利福平协同发挥抗细菌功效[4]。因此,能够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方面,可能与本研究为小剂量用药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美罗培南在小儿Ⅱ型肺结核持续性高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加快患儿体温恢复,整体疗效可靠,且不会增加患儿用药风险,可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吴展陵,钟敏华,谢志斌.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菌群分布特点及其耐药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15(2):160-162.
[2] 徐海和、鲁梅华,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2(3):170-172.
[3] 罗宣平.程永素.黄冰.徐敏,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8,28(6):1659-1662.
[4] 刘春永,王继绪,朱英斌.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病原学研究[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4,15:3726-3728.
论文作者:聂韵 李晓琪 胡海霞 王晓霞 通讯作者黄绍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患儿论文; 肺结核论文; 高热论文; 持续性论文; 异烟肼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