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堂应用的实践与思考--以“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为例_微课论文

微课运用的实践与思考——以“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价格变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微课是近年来继微博、微信等社交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它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录制教学过程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开始在国内流行。笔者以“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的微课制作与应用为例,谈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微课资源。

      一、微课运用的实例

      在教学《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时,笔者针对“需求弹性曲线图”知识点采用微课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微课制作的初衷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容易理解“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这一知识点,但结合实际分析问题时就频频出现失误。比如在实际案例中学生无法正确区分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曲线图,而对于替代品与互补品的需求弹性曲线图更是难以把握。由于课时紧张,教师没有时间去反复讲解该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会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思考在下一个班级教学时应如何帮助学生化解这一难点。经过一番研究后笔者认为,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或许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微课设计的内容

      微课具备简短精悍、主题突出等优势,非常适合“需求弹性曲线图”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分清这四类商品的需求曲线图,笔者将微课内容划分为两部分来讲解: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的需求曲线图、替代品与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图。笔者根据“由易到难”“由抽象到具体”“由单类商品到相关类商品”的理念原则设计了三幅曲线图。

      

      在明确横轴与纵轴所代表的变量关系基础上,图1主要是根据“由易到难”原则,从一般的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化入手,建构知识基础;图2通过大米、黄金等具体的商品,采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示价格变化的不同影响,并通过阴影部分所代表的需求变化值相对比,变化值大说明需求弹性大,即高档耐用品。由此,帮助学生从具体商品对比中总结出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两类抽象商品的需求曲线图。图3通过演示汽车这一商品价格变化时火车、汽油两种商品的需求变化方向,学习替代品与互补品这两类相关商品的需求曲线图。这一微课制作的关键在于呈现图2、图3中四根曲线图变化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动画中深层次感受、理解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曲线,从而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微课使用的成效

      微课制作好后,笔者将其放在班级学习QQ群中,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先观看微视频,再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学生如果不懂可以反复观看。上课前,笔者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能够熟练掌握“需求弹性曲线图”,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帮助其内化知识。微课的使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关键点,大大降低了他们在相似的问题、案例分析中的错误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运用的益处

      思想政治课每框题一般有一到两个重点,易于把握,考试重难点也比较集中,这使得尝试微课教学有了天然优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微课有诸多益处。

      1.反复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

      微课通常采用动画等三维立体形式,对学生感官的冲击力较强,增加了其再次观看视频的兴趣,减少了其对文字阐述的知识倦怠感。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在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时不能主观中止课堂教学活动,但微课可以暂停、询问,也可以重复播放视频,有助于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吸收。比如“需求弹性曲线图”微视频中的互补品和替代品的曲线图,学生观看后可以暂停播放,用纸笔模仿勾画,找到需求值变化的方向,如有疑问还可倒退视频再次学习。

      2.差异学习:解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问题

      虽然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素质和主观努力的不同,学习的个体差异在所难免,主要表现为吸收知识的程度不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般会侧重讲解错误率较高的典型例题,但这对于已完全理解的学生而言,无异于浪费课堂时间。而微课都是针对重难点制作的,大部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典型例题,可以缩短这部分的时间,转向解决学生实践练习中出现的个性化漏洞,增强方法的内化。比如在“需求弹性曲线图”微视频中,不同的学生对四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理解程度不一样,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练习。学生课后还可借助微课视频弥补自身的知识盲区,缩短与同学间的学习差距,若还有疑问可以单独向教师求助。

      同时,如果对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很难理解,学生可以利用微课与同学课下进行交流思考,还原疑问点。当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教师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制作不同层次的微视频,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3.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微课能够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比如“需求弹性曲线图”微课不仅能用于课后复习、练习,而且能用于课前预习和前置性学习,降低新课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不限学习地点,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高中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迅速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均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希望能够自由支配其课余学习时间,而微课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只要我们设计出目标明确、形式生动、内容科学的微课,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也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创造性。

      三、微课运用的思考

      我们必须看到,微课一定程度上是碎片化学习的产物,单个、孤立的微课所包含的知识点被切割成碎片,无法达到知识贯通和融合创新的目的。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

      1.恰当选用微课以协调政治课的育智和育德功能

      是否运用微课要视教学目标而定。侧重于实现知识目标的知识点可以适当采取微课教学,侧重于实现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知识点却不太适用,这是由思想政治的德育课程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包括育智和育德,根本功能是育德,即个体的公民素质养成功能,帮助学生个体实现思想政治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微课教学可以借助动画演示、框题总结直观生动地展示知识点,达到部分育智功能,这对侧重于达成知识目标的数理化学科是非常实用的。但思想政治课的特色在于其育德功能。帮助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在教学的探究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等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性。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仅包括对学生有意注意和理性思维的启发,而且还包括潜在意识和情感的启发”。比如,《经济生活》中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的“三观教育”;《政治生活》中关于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政治信心和增强政治自信的内容。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认可,避免出现“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现象。这类内容需要求教师凭借自身的理论修养,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知识与观念加以修正,摆事实讲道理,使其从内心认识到观点的不合理性,这是微课等客观手段无法实现的。

      2.灵活使用微课以增强教学实践性

      教师要灵活使用微课,有效发挥其教学价值,不要“一刀切”;要根据教材内容综合运用讲授法、实践法、探究学习法等,因课制宜,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目前,制作微课的主体是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鼓励与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制作微课解决知识点的学习。微课不应停留在内容的传递层面,而应更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活动过程的记录与思考。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从理念与实践上加以培养与指导。比如《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的经营”,学生固然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优秀企业视频总结出经营成功的要素。但是若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搜集资料并实地采访当地知名企业,并拍摄成10分钟的简短视频,讨论与总结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营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好,不仅能实现知识目标,而且能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培养公民参与能力,进一步提升微课的教学价值。

      3.重视微课中的教师指导作用

      微课的出现没有弱化教师的指导功能,更没有替代教师的作用。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师要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人格。微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久而久之,教师便无法把握学生的主观需求;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无法感染学生,学生的人格培育难以完成。

      微课内容离不开教师的选择与创造。思想政治课微课的素材不仅涉及国内外时政形势,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状况等;还包括学生的生活世界,如社会热点话题、时政新闻、学生的生活经验、逻辑思维和心理发展规律、兴趣领域等。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变化,教师制作前必须主动了解、甄选、呈现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社会时政新闻话题,否则会造成微课时效性不足。

      从微课作用的实现角度看,教师的点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观看微课只能停留在“知道”“理解”的能力层次上;教师在适当的地方进行讲解与点拨,可以帮助学生运用该知识点分析实际问题。教师可以丰富微课的内容、环节,加入配套练习和反思提问,使微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先布置学生观看相关知识点的微课,集中在课堂上解决重难点,以提高微课的课堂价值。同时,教师应该树立责任意识,合理、恰当运用微课。

      我们要冷静、客观地对待微课。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是否采用微课,更要辩证地利用微课,丰富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科学恰当地使用微课,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必须是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成长、更好地实现课堂的三维目标,回归教学之本,从学生实际出发。

标签:;  ;  ;  ;  

微型课堂应用的实践与思考--以“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为例_微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