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肝病内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其液体复苏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接诊的患感染性休克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包含20例患者,施行常规临床监测的基础上给予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包含20例患者,施行早期目标导向监测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补液量、休克时间、肺水肿发生情况、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二次复苏情况与死亡例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补液量明显更高,休克时间更短,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二次复苏率及病死率均相对较低(P<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值得推广。
【关键字】护理干预;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影响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主要采用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治疗,该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体内循环的改善,提高血液流通度,改善多器官血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合理的护理干预则是确保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重要保证[1~2]。本研究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接诊的患感染性休克的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目标导向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接诊的患感染性休克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入组标准:(1)本组40例患者均符合2001SCCM/ESICM/ACCP/ATS/SIS国际脓毒症会议制定的关于脓毒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2)均未合并脑、心、肝、肾等其它严重器官性疾病;(3)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包含2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最低年龄18岁,最高年龄61岁,平均年龄(36.72±9.42)岁。研究组包含2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最低年龄19岁,最高年龄63岁,平均年龄(37.17±8.6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在施行常规临床监测的基础上给予液体复苏治疗,主要为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神志及皮肤灌注机毛细血管状态等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且按照监测结果给予患者合理的液体复苏治疗及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干预方法
研究组20例患者则施行早期目标导向监测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监测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输送(PaO2、SpO2)及尿量等指标,并按照相关监测指标的监测结果施行针对性的液体复苏治疗,具体包括以下护理内容:(1)CVP监测及护理:CVP能够评估患者的心功能、血容量及血管张力,以为确定输液的质、量及速度提供有效依据[4]。CVP过低代表患者的血容量不足,需酌情加快补液;CVP过高则代表心脏负荷过重或血管张力较高,则应给予强心药物、血管扩张剂用药,并适当减慢输液速度。早期液体复苏时,为了纠正患者的血容量不足情况,避免肺水肿的出现,将CVP调整为8~12cmH2O,若患者腹内压增高或正在进行机械通气,则调整CVP为12~15 cmH2O。(2)ScvO2监测及护理:如果患者液体复苏后CVP达到标准,但ScvO2<0.7,则应给予浓缩红细胞输注,保持血细胞比容≥30%,或给予多巴酚丁胺输注。监测时注意密切观察,确保导管的通畅与监测数据的准确,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3)氧输送监测及护理:对PaO2、SpO2进行监测可为液体复苏的速度及量提供依据,且可反应肺水肿与全身血液循环衰竭情况[5]。补液时监测PaO2、SpO2,按照监测结果对补液进行指导,例如合理补液后,在保持氧浓度不变的基础上,如果患者的PaO2、SpO2提高,则提示患者可耐受当前血容量,可继续保持当前的输液速度。(4)尿量监测及护理:尿量检测能够对患者的肾脏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评估,通过监测血压与尿量水平可有效减少肾脏器官衰竭的发生风险。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补液量、休克时间、肺水肿发生情况、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二次复苏情况与死亡例数,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详细记录后,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通过x2检验法分析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通过t检验法分析计量资料,以( )为单位,(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补液量明显更高,休克时间更短,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二次复苏率及病死率均相对较低(P<0.05)。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主要是因各种微生物及相关毒素引发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与全身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也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疾病易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损伤,临床治疗时主要是以液体复苏为治疗原则。早期及时的液体复苏治疗对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则是确保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保障。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给予目标导向监测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心血管扩张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血液循环容量,有效减少了灌注不足的时间,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补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休克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二次复苏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提示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确保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6~7]。
综上所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陆柳营,闫秋佚.感染性休克的研究现状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77-78.
[2]李艳茹.67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370-371.
[3]高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859-861.
[4]毛新娟.24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7):619-619.
[5]徐静华,张慧,胡建等.PICCO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8):736-738.
[6]魏晓勤.早期充分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4):616-617.
[7]边竟,郑红梅,熊晓美等.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影响[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4):428-430.
论文作者:林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患者论文; 液体论文; 性休克论文; 器官论文; 综合征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