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及整复的价值和经验。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套叠小儿患者60 例,通过空气灌肠观察小儿肠套叠的X 线表现,并通过不同空气压力进行整复,对于部分患儿辅以肌注药物解痉、联合辅助手法整复。对于空气压力整复无效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次60 例患者中,肠套叠顺利复位者52 例,所占比例为86.7%。剩余8 例患者在整复过程中,难度大、所需时间长,或因患儿套叠时间过长,超过72 小时,出现高热,果酱样黑便,症状极度萎糜,因此中转为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及整复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空气灌肠;小儿肠套叠;诊断;整复;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59-01
小儿肠道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起病急,临床多有哭闹不止、发热、疼痛、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及右下腹部包块等症状,若不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可诱发便血,对其胃肠道功能及自身生长发育均造成不良影响[1]。通过空气灌肠法不仅可达到诊断作用,同时可对达到治疗作用。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分析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整复价值,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套叠小儿患者60 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其中男33 例、女27 例,患者年龄为1~5 岁,平均(2.24±1.28)岁。患者病程为5~50h,平均病程为(21.2±1.2)h。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发热、疼痛、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及右下腹部包块。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若患者病情严重、身体状况较差,则需立即与医师取得联系。并对患者行低压诊断性空气灌肠。在进行诊断过程中,对患者先行立位透视,若见膈下出现游离气体,则表明出现肠穿孔情况,可直接转手术治疗。若膈下无游离气体, 以20-22Fr 气囊导尿管,加以石蜡油润滑,插入直肠内[2]。插入深度约为4~5cm。向气囊内注气20~30ml,并需注意气体量不可过少,以防不利于后期的灌肠操作。但气体量又不可过多,预防肛裂出血。患儿取平卧位,由家长对患儿肩部与大腿根部进行固定,于透视状态下注气。初始压力约6~9kp,若压力不足,则增加至12kp。若见结肠内软组织阴影,并向右下腹逐渐退缩,回盲区通常停顿几秒至几十秒。待小肠突然气化后表示复位成功。若治疗效果不明显,则采用肌肉注射654-2 (?)mg15 分钟后联合辅助手法整复,或停顿20min 后再次整复。以电视荧屏下监察杯口状软组织影消失视为整复成功[3]。在复位成功后,患儿家属需对患儿进行密切观察,6h 禁食,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与抗炎治疗,预防短时间内再次发生肠套叠。若患者为诊断性空气灌肠,需立即停止加压,并中转为剖腹手术治疗,一切以保障患儿生命安全为基本原则。
2 结果2.1 诊断特征空气灌肠前,可见部分患儿右中部、右下腹存在软织织肿块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且块影远端因结肠含气而对比显示弧形突出。部分患者可见肠套叠近端充气呈漏斗样。注气后气柱前端呈杯口形或钳状,套入部分呈软组织块影,块影主要呈半圆形、哑铃形与球形。
2.2 治疗结果本次60 例患者中,肠套叠顺利复位者52 例,所占比例为86.7%。
剩余8 例患者在整复过程中,难度大、所需时间长,因此中转为手术治疗。
3 讨论小儿肠道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主要发生出生1-5 岁小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发病率逐渐降低。根据小儿肠套叠的发病部位,可将其分为小肠型、结肠型、回肠型、回盲肠型等,其中以回结肠型患者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认为回盲区淋巴组织增生及肠动力增快均可诱发该病[4]。及早的诊断与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在本次调查中,笔者重点分析了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整复价值。
通过立透视或摄片可见患者出现低位肠梗阻表现,最为典型症状为梗阻上的肠腔充气扩张,并存在多个液气平面,如“阶梯状”。
空肠回肠充气扩张可见短效气液平面,同时可见肠管充气柱较高,表示肠管张力尚好,此类患者可进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认为整体技术的实施并不十分复杂,其重点在于详细、完整而定术前评价。如对于病情重、病程长的患者,需立即告知医师,通过空气灌肠诊断,而后确诊后行剖腹手术治疗。
若患者可通过空气灌肠进行诊断,需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学会适宜的应用气压大小及按摩,若套叠阴影较大,则需放缓注气与放气的节奏,或在注气过程中稍作休息,给予患者相应的腹部按摩,适当松解套叠肠管后再次注气[5]。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放气状态下,需对肿块进行用力按压,预防局部肠管浆膜撕裂而诱发穿孔。部分文献中指出,压力最高可增加至13.3kPa,但出于安全性考虑,我院给予患儿最高压力为12KPa。此外,以空气灌肠对小儿肠道叠对患者进行整复治疗,可减轻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与外科手术治疗而言,该种手术方法不会留有疤痕,同时不对机体细胞造成损伤,避免了术后疼痛感,降低了患儿内心的恐惧。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本次60 例患者中,肠套叠顺利复位者52例,所占比例为86.7%。
剩余8 例患者在整复过程中,难度大、所需时间长,因此中转为手术治疗。对于整复成功的患者,我院依然要求对其观察24h,以确定无异常发生。
综上所述,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整复应用价值显著,但在诊断与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明确的术前评估,与患儿家长及时、充分的沟通,澄清利弊,以保障诊断与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1] 代燕增.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价值及提高整复成功率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7):116-116.[2] 薛宗哲,朱金奇,郭帆亚等.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4,(24):91-91,92.[3] 包会礽.152 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法及复位治疗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1):55-56.[4] 卢晖.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181 例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3):183-185,202.[5] 常佳俊.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188-188,256.
论文作者:赵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肠套叠论文; 灌肠论文; 患者论文; 小儿论文; 空气论文; 患儿论文; 价值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