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欧洲一体化的欧洲青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青年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时有很多社会研究者思考全球化的影响。如国际社会学会会长马尔泰利在一封给社会学会成员的公开信中,强调了日益的全球整合及技术金融、信息之间的互相信赖与社会、政治及文化系统间的日益分割的巨大矛盾。但是同时,不同地区由于历史发展所造成的差距,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不同的。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间,具有头等重要性的仍然是本地青年在自己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所遇到的发展问题,只不过在考虑发展方向的时候要从全球化的趋势着眼,落后地区和先进地区彼此分享发展的经验。本文所要介绍的是欧洲的结构“欧洲一体化”和其青年公民的文化本地化(如本国化,或本地区化)间的分割。对于中国青年的发展相信会有一些参考价值,因为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国家里,青年发展实际上是相当不均衡的,既有农村青年,又有城市青年;既有沿海开放地区的青年,又有内陆省份较落后地区的青年;既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又有文盲青年。等等。他们所面对的最迫切的问题不太可能是一致的,青年政策及措施也要基于他们的不同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区而异。
欧洲一体化的复杂过程开始于一战结束后不久。首先是建立了欧洲议会(1949),然后建立了欧共体(1956)。欧洲议会的成员只限于民主政体国家,而欧共体只是一个只有六个西欧国家的俱乐部,意在加强经济合作,以对抗东欧及苏联所组成的经济合作体系。这个俱乐部开始时只有六个成员,后来发展到12个,又发展到15个。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即欧洲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欧共体采取了几项重要措施对原来的俱乐部进行扩展和整合,发展出欧联(EU)。1999年1月1日,这个跨国经济体系将到达顶峰,即进入欧洲货币联盟。15个欧联成员中的大多数国家将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欧洲大陆于是就处于一个从未见过的巨大变化的边缘上:独立的国家共同来实验货币统一。在经历过了20世纪的惊人的意识形态对抗,民族分裂和种族战争之后,这确实是惊人的一步。可以看作是为对抗全球高度竞争体系中其它玩家而加强欧联成员的竞争力的一种战略。一个统一的“欧元”,或许可以同美元一道,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货币。
但是,这个过程对于那些普通人而言,即那些旁观者及牺牲品又意味着什么呢?他们是欢迎它呢,这是不信任它?对于欧洲人中的年轻人,又意味着什么呢?
“欧洲大家庭”
欧洲现在正处于自冷战以来一个转折点上。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会对欧洲大陆上青年一代产生巨大影响。经济虽可能统一,但文化仍然存在着巨大分歧,后果较难预料。
北欧和西欧的居民害怕欧联向南和向东的扩张,也就是怕接收更多的巴尔干国家和以前原来是苏联一部分的一些小共和国。EU向东南扩张的计划所产生的许多疑问,主要是围绕着对西方的政治稳定及福利可能产生的影响而起的。但是很多以前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公民又希望藉加入EU这个“欧洲大家庭”(戈尔巴乔夫语)来给他们带来一些机会。
无论在地理上,政治上,文化上,军事上或经济上,欧洲都不是一个清楚划一的整体。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欧洲的历史,或者在人文科学及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欧洲并不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再回顾一下在过去两百年间这个大陆上所发生过的血腥的战争,回顾一下彼此间为主宰或孤立其他国家所采取的那些狭隘的民族主义政策,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在制度水平上,欧洲的界定集中在它的两个跨国实体,即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的组织、概念和战略分歧上。欧联目前同15个成员国组成,而欧洲议会则有47个成员国。这已清楚地表明并不存在什么清楚划一的所谓地理上的“欧洲”,而且在将来也不存在。欧联和欧洲议会现正都(伴随着NATO的军事战略)向东扩张。
现在东欧和西欧的学者都在讨论新的“铁幕”的出现,及欧洲被划分成“穷”(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富”(西部和北部)两个地区。匈牙利、捷克、波兰、爱沙尼亚及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加入NATO之后,在经济上也与EU加强了联合,开始使这些国家相信自己也“属于西方”——亚洲开始于他们的东部边界。
目前欧洲尚不存在一个“跨国的大交流社区”。学者一般都同意,我们这个时代很有意思且最难的问题不再是国家性的,我们得学会从跨国的或后国家的角度,来思考,来行动,特别是在寻找答案的时候。欧洲的政治家,学者及青年研究人员这方面是刚刚开始向多国间的交流及对话迈进。现代传播媒介(使用英语作为交际语言),利用了现代科技,利于信息的交换。但是它们的使用仍然受到金融上的,文化禁忌上的及多元语言上的一些障碍。
欧洲青年
政治家们和研究者们仍倾向于把青年作为某一国家的青年来认识及处理。当他们说“欧洲青年”的时候,他们只是多国青年的一个点缀。在欧洲的水平上,及在欧洲的网络上,青年被认为具有双重角度:国家的(民族的)及跨国家的。
在欧洲现代的后工业社会中,青年作为一个次群体在缩小,其主要特征是,性别、阶级、种族及代际之间的对抗。性别问题国与国间不同。男女青年的经验之塑造受国家、地区及文化传统,教育,工作,家庭和政治争论之中有关性别角色之内容的影响。但是,在欧洲水平上,似乎仍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青年性别角色问题,如女青年上升的教育期望和职业经历,及越来越多地侵入“男性职业”,以及在家庭中家务活和有薪劳动的重新分配。青年的这种即是本国的又是跨国的双重角色(在关于性别角色问题上的),并不只限于结构水平,也可以在主观水平上进行分析。
这亦可用于分析不同欧洲国家中阶级间的关系。青年人中传统阶级界线的移动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比较一下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青年,或比较一下东西欧的青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现象。在分析这些统一发展方向时,不仅仅要分析文化上的,还要分析教育及职业上的含义。
关于种族,研究一下欧洲各国有关这方面的词汇,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历史的、文化的和政治上的巨大歧见。种族偏见和暴力是欧洲国家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元素。在传统欧洲环境中,外来的陌生人并不那么容易被接受。苏维埃集团垮台之后,种族群体间的冲突实际在上升。至于机会的差异方面,“自己人”和“外来人”间并没有缩小。
代际关系在欧洲各国的政策中,也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从人口学观点来看,这个问题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代际合同”的逐渐被侵蚀。原因在于极低的人口出生率。青少年(25岁以下)越来越成为一个少数群体,而50岁以上的人则在数量上处于优势。从一个教育和文化的观点来看,老一代人逐渐失去的权威似乎从他们的数量优势中得到了部分的补偿。欧洲在进行青年研究及制定青年政策时,应该对这些趋向加以重视。
欧洲青年(研究)政策
到目前为止,欧洲的扩张仍然主要是基于军事和经济的考虑。政治共识(如EU的外交政策)的建立,仍需要一个过程。在信息传播和决策寻找方面,如欧洲的劳动和健康政策,也缺乏有效的方法。此外,EU基本忽视了跨文化交流这个维度,尽管1992年签署的Maastricht条约含有一个针对EU的文化责任一章。这一章说:“共同体应该促进成员国的文化发展,同时要尊重文化和地区性差异,发扬其共同的文化遗产。”注意这一章并没有提到欧洲教育政策的内容。
实际上EU没有致力于什么具体的文化计划。EU只拨出其收入中少得可怜的一点点(不到1%)放到文化和教育方面,却把50%左右投入到对各国农业补贴上,EU在文化活动,教育和交流计划方面的高谈阔论根本不能做到对文化有什么发扬。而且,欧洲青年政策一直只能被定为一个文化政策,并在这个范围内加以拨款。EU政策方面在文化方面的忽视将会损害它试图把青年政策和青年研究在欧洲水平上连结起来的努力。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在青年事务方面,EU基本上采取了一种劳力市场取向的“合格政策”,和一种社会整合取向的“预防政策”。但是,有关青年方面的经验研究表明,青年文化的大背景对于界定和理解现代青年是至关重要的。青年人的生活概念不仅仅受其教育和职业训练影响,同时也决定于其作为商品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消费者的习惯,因而又是他们自己的文化习惯的具有创造性的执行者。这当然不是说教育及工作成就对于青年人无关紧要。只是,两者都越来越成为文化期望和行为的附属品。
青年研究基本上是在国家而不跨国家的水平上组织的。虽然它被EU界定为“欧洲的”,并且也从EU或欧洲议会接受了一些拨款,它现在还只是“现状调查和研究”,对某些指标进行比较,如各国青年群体的教育成就、职业观点、政治态度等等的比较。对欧洲青年进行“欧洲性的”青年研究,其中对青年的国家和跨国家的双重角色加以系统的界定,而不是仅把它界定为“人力资源”或“风险因素”,是十分必要的。欧洲青年政策所需要的详细及全面数据目前尚十分缺乏。
欧洲身份
青年政治家和青年研究者发现,现时的欧洲青年对政治并不抱幻想。这似乎不表明一种新一代的“政治缺乏”青年的诞生,而似乎只表明青年人倾向于把他们与(处于统治地位的)老一代人的政治定义和做法区分开来。一些青年人,一般性地鄙视政党政治,更鄙视欧洲政治,他们更倾向于参与一种跨国的环境及性别政治。他们在不同的种族战线上作斗争——使用左的或右的口号和行动——并且在劳力市场上体验到了寻找培训和工作岗位的所遇到的歧视和无助。
对于鼓吹这些过时的、无助于青年利益的政策及解决办法的政治家,青年是厌恶的。有些政治家倾向于把性别问题看成是纯粹行政的或金融的问题(如保护家庭,儿童权益及妇女角色等)。他们忽视了性别中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如在为妇女创造就业机会方面,没有将他们生活中所处的阶段性及位置考虑在内。这些政治家把种族——文化问题看作“预防种族主义”。他们对欧洲一体化所可能带来的各地青年共存问题重视不够,对解决这种问题所需的金融教育和社会宣传策略重视不够。
很多欧洲政治家寄希望于“欧洲统一”来消灭“青年”和“欧洲”之间的鸿沟。这纯粹是宣传,在日常生活中作用甚小;“现今的青少年并没有把每日生存现实,更没有把一种生活概念,与一种统一的大欧洲视角或统一的欧洲制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他们体验自己为法国人,或荷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或希腊人;另一方面,他们没有把其他国家的人视为欧洲的青年,而仅仅是“外国人”。
欧洲几乎没有提供什么制度化措施来帮助青年获得他们自己的“欧洲”身份。只有少量几种关于学习或实验的制度——如斯特拉斯堡及布达佩斯特的跨文化青年中心,或者一些双边的青年交流活动。欧洲身份并不是从传统中简单地派生出来的,也不是由整合战略所创造出来的。
需要加强不同国家和文化区域间青年之间的接触,尤其是东西欧间的接触。还需要加强由欧洲统一管理的及制度化的和有资助的文化和艺术项目及计划,同时亦需加强个人之间的交流(通过各种媒介)。
为了欧洲青年?
对于欧洲这个概念,我们过分强调了它的经济内容,而忽视了它的文化内容。它主要和首先是一些老的男人(及老的女人)的一个世界。这个概念所说的似乎不是青年,而只是仅仅指(男性的)一些地区性青年协会这类功能组织。在东西欧共同举行的一些研究证实,越来越少的青年人愿意去加入各种青年协会。一般来说,欧洲性的机构中的青年代表所代表的是他们自己的组织的利益。他们代表不了这些国家的大多数青年人,青年人对他们的这种代表权也不满意的。
观察一下青年代表的产生制度,会发现,没有加入组织的青年的希望、梦想和参与潜力几乎没有机会为欧洲的机构和政治家知晓。这些人似乎对有组织与无组织的青年利益间的不均衡不太关心。为了指导青年全方位地加入欧洲目前的制度架构,需要发展一些可行的参与模型或者说内部结构。
欧洲志愿者服务目前处于试行阶段。至于它能否得到广大青年的支持,能否得到足够的资金,现在尚未知晓。
目前,“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公民教育(civileducation)”和“参与”这些概念在欧洲的政治和社会争论中似乎又时兴起来。关于公民社会的争论倾向于集中在欧洲民主性的民族国家的危机上,而关于公民教育和参与的争论则更多地指向青年人群的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一所“欧洲性的学校”,公民教育就不太可能将青少年变成更好的欧洲公民;对参与也是这样。
青年人必须知道他们要参与什么,跟谁参与,参与的目的是什么。“青年的欧洲”似乎尚不存在,尽管欧洲青年组织和协会的代表声称它已经存在。即使象“为了欧洲的青年(Youth for Europ)”这样的大力推广活动,也没有能在青年和欧洲的鸿沟间架起桥梁。
青年和欧洲
青年和欧洲两者的关系没有被处理好。显然这个问题太大,难以包含所有的方面和现实。欧洲的青年人缺乏一个共同的论坛来表达他们不同的利益;虽然在国家的水平上找到他们的利益的代表已属不易。为什么要在欧洲这样一个更宽的水平上来建立文化性的青年政策呢?解决这个问题是以下三个群体或组织的责任:欧洲的政治家,欧洲的青年问题专家及在欧洲这一水平上文化领域内的有关人员。青年研究者,艺术家,教育家和对政治感兴趣的人应该带一个头,因为他们相对较少偏见,较为独立。
青年,他们的学习阶段,他们的工作观念,我们这个时代使这些问题的答案与以前大大地不同了。旧的一代已经不能作为现代青年的榜样。既然这样,把青年作为一个有其独立价值的青年类别是否仍然有意义?是否能够正确地刻划从少年到成人的这样一个过渡阶段?
欧洲各地所进行的经验调查显示,青年人不再相信出现根本性社会变迁的可能性,不再信任在背后操纵的权威。青年人不再认为老一辈人可以制定前进的道路,可以作为榜样和教育者。“青年”这个概念中的社会学内容,其中青年作为受教育者的内容,是基于被清楚划定的生活阶段之上的,而这种生活阶段在现今愈来愈失去其意义:一个人可能在经过了一种接一种的教育和等待,到了三十五岁才开始他或她的职业生涯;而一个二十五岁的人可能已经到了他或她的职业生涯的高峰;而两人可能一年后都会失业。在很多方面现代青年自己实行自己的社会化,对成年人可能根本不为意。对成年人信心的丧失对于欧洲的青年政治家和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他们不肯面对这个问题,代际关系将会恶化。
粗略地看一眼不同欧洲国家中的不同青年群体就会发现,对“青年和欧洲”这个题目要达成一种系统的、可行的交流,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个任务首先不应该交给政治家们去做:他们的目光被国家、战略和制度上的考虑所限制。需要加强的是青年和文化专家之间的交流,并使他们的观点为公众所知。欧洲的青年政策应该得到文化上的支持,因为现时处理影响青年或者与青年有关的问题,不考虑其文化意义是很难把握的。
青年人要应付很多方面的问题:教育不足,失业,东西欧间的一些误解,对外国人的恐惧症,有关男人、女人和儿童、毒品、犯罪的一些问题,等等。在制订青年政策及措施时,只有充分考虑其文化意义,才能使青年真正对有关的问题感兴趣,真正参与,发挥其潜力。
当然,对于文化的意义也不能过分强调。因为毕竟文化代表的就是差异,过分地强调差异会使人们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欧洲各国,各地区间,包括世界各地所遇到的一些青年问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条块利益,如国家间和地区间的保护主义,及这些条块利益所产生的误解和歧视。同时,我们仍然需重视青年作为一个生活阶段和作为一个社会类别所面临或者说所必须处理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就业、教育和婚姻等等方面所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青年研究和青年政策制定中最具根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