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论文_沈慧琪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论文_沈慧琪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沈慧琪

论文摘要: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更需要学生全面掌握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需要从教师教学方面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从小学阅读现状出发,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教师和课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通过有效的与学生沟通互动,增加了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熟读课文,学习重点,走出文本,拓展视野。因为语文教学并不只是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高尚情操。语文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态,营造活跃愉快的语文课堂,可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课堂的效率提高了,学生也更加有活力,小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从而才能实现发展的目标,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方法,在开课之初就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氛围中去,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例如,在教《海上日出》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提问:同学们看过日出吗?再问:你们有没有坐在轮船上在浩瀚的大海上看过日出?同学们都流露出好奇、向往的神情。于是我抓住时机,简介写作背景,再通过配乐范读课文,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营造的氛围中了。

二、指导学习,领悟内容,学有所得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告诉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的意思;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联系插图,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已有的资料……想象、思维、分析、判断,深刻领悟课文内容。学生在谈到自己如何领悟内容,悟到什么时候,我们应该求同也求异。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说,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是很多的,答案有时还可能有多维性。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在读到父亲说的那段话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见过的花生,再看看插图,再想想桃子、石榴、苹果的样子,边读边想:“父亲为什么要说这段话?”“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在读完课文后,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有的可能会说:“花生不炫耀自己,却默默为人们奉献。”有的可能会说:“花生外表不好看,却很有用。”有的可能会说:“花生不是只讲外表美而不实用的东西。”……从这表述不一的答案中,其实学生已经领悟到了父亲说的那一段话,是赞扬花生的优秀品质,父亲是要孩子们学做花生这样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还应该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领悟课文,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质疑问难,促进学生领悟课文。

三、引导实践,培养能力阅读

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使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探索、获娶创造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应是在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后的引导。引导的过程有如导游带领旅游者游览,其着眼点是指导别人“游”。因此,教师的导应是引导学生从一个教学环节走向另一个教学环节,使教学流程得以顺利进行。而每个教学环节的进行,则应尽可能激励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去表达,待学生有了感受,得到收获,思维碰出了火花之后,教师再启发点拨、总结归纳、引导过渡,使学生思维渐趋深入,将教学推向纵深。如教《草船借箭》一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这一重点段,我是这样导的: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借箭有哪几个步骤;再读课文,思考每一步骤在借箭过程中的作用;然后,通过讨论,向纵深挖掘这些安排步骤的周密巧妙;最后引导学生再细读课文,理解诸葛亮懂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从而不仅使学生真正弄明白了诸葛亮的确是神机妙算,而且还知道了他为什么能如此神机妙算。

四、引导深化,探求知识,学以致用。

课文学习完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整理一下学习的内容,哪些是本课所获得的有成效的东西不强求一致,要因人而异。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深一层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探求知识、运用知识。例如:学完《飞夺泸定桥》这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整理归纳成两条:(1)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都非常敬佩,你们说值得学习吗?怎样学习呢?你们还想知道有关红军战士在长征中的故事吗?接着,便可以简要介绍几个相关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去课外阅读、学习红军的精神。(2)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后,懂得了按一定的顺序写,并知道了用具体的数字能把事物特点写清楚,用具体的动作描写能把人物的精神、品质表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也像课文一样,学习写一种物体或一个人物。

五、牵线搭桥,因势利导

在阅读教学各个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启发指导,应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

如在教《月光曲》一课描写贝多芬弹奏《月光曲》一段时,在学生已知道了这段的主要内容后,提问:“以往我们见到的带‘好像’的句子多是什么句?”“这一段两个带‘好像’的句子打比方了没有?”经过深入分析,学生明白“像”后面描写的情景不是真实的,是穷兄妹俩听到贝多芬弹奏钢琴曲时想象出来的。我顺势点拨:这种由眼前事物而引起的联系想象到另外事物的现象叫作联想。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启发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去感受《月光曲》那由慢到快的节奏,由弱转强的力度,和由舒缓到激昂的旋律。这时给学生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月光曲》录音节选,再通过朗读指导,难点便水到渠成地得以突破,而突破的过程是在学生思维过程得以充分展开后,教师从中牵线搭桥,因势利导取得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与阅读思考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也就能够更好的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徐芳.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1(11).

[2]丁先明.浅议如何改进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0).

[3]尹红岩.阅读教学要凸现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1(03).

论文作者:沈慧琪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论文_沈慧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