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主权的高度认识信息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产业论文,主权论文,高度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7月在日本冲绳召开的议题为“信息技术及引发的产业革命”的西方八国首脑会议发表了《全球信息冲绳宪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缩小国家间、地区间的差距,消除南北信息鸿沟(Information Gap),建设全球信息化社会。无独有偶,紧接着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又专门举行了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网络时代差距的研讨会。种种迹象表明,在当今各国信息化水平差距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改变这种不平衡状况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1 发展本国信息产业的重要性
信息是社会独特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是不可替代的经济增长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传递和利用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可以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产业结构的高速和升级,提高生产力;可以推动流通方式、消费内容和结构的改变,加速管理体制、政策、措施的改革,增进文化的交汇、融合;可以创造新型的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和量,加快教育社会化进程,优化国民素质;可以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及劳作方式,丰富文化生活,共享人类文明,提高生活水准;可以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交流,参与全球范围的竞争,巩固自己的阵营,在国际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拥有信息就拥有一切,而且能改变一切,正是由于信息的这一特征,信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某些发达国家为了占领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制高点,夺取21世纪的信息霸权,掠夺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源,垄断信息技术和市场,竭力输出信息产品,迫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其依附者,这种侵略行径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表现如下:
1.1 对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产业潜在毁灭性的威胁
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人才缺乏,造成信息挖掘、加工、处理、传递和利用的低水平,虽然许多国家已意识到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开发利用的不足将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而积极发展本国的信息产业,但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其信息产业处于幼稚和脆弱状态,经不起打击;而发达国家较早地意识到21世纪的竞争将是信息的竞争,信息资源是竞争的关键资源,其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早就转移至信息资源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上,因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和不败的地位。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资金、设施、人才的优势,将业已成熟的信息产品大量输出至发展中国家,长驱直入地打入其信息市场。在二者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可想而知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产品根本不是其对手,长此以往,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产业将被压制、限制而无法崛起。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能占有和控制信息,如何赢得胜利?没有信息产业作为经济支撑,如何在信息社会中立足?
1.2 增加了对信息产品输出国的依赖
信息超级大国为了达到信息上的霸权、垄断地位,往往采取欲擒故纵的伎俩,先用各种手段引诱他国使用信息产品,当人们已习惯于使用此种产品对其产生依赖后便采取强硬的措施迫使使用者付出昂贵的代价,否则就釜底抽薪,微软在中国市场上的种种行径不就印证了这一点吗?一旦发展中国家形成对进口信息产品的依赖,紧随而至的就是技术依赖、经济依赖和政治依赖,丧失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独立自主,沦为某些信息超级大国的信息殖民地。
1.3 丧失了本国的文化独特性
国际文化交流历来就是各国实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四大手段之一,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对影响下一代和世界格局产业的作用要远远胜于外交和军事,某些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竭力推行文化扩张主义,为控制整个世界积聚“软权力”,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弱小民族在大量外来文化熏陶下发生文化偏转与变异,成为其文化附庸。从信息传播来看,任何一种信息产品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携带着生产国的文化、精神内涵,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流量影响着信息所到之处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一国的信息产品在他国大行其道,必将对产品的使用者、信息的接受者产生观念上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由于世界观尚未正式形成,影响更为明显。单从小小的计算机游戏中各主人公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折射出的文化特征潜移默化地渗入玩者的意识就已够广泛深入的了,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警惕信息帝国主义的文化侵入。确实,一方面外国的信息产品汹涌而来占据输入国的市场,影响民众的观念,渗透对方的文化;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又只进口信息而不输出信息,形成单向的信息流,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信息交流,造成网络环境下的又一种新式封闭,这种封闭比传统时代的封闭更可怕,后果更严重。
1.4 加速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在全球的信息化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各国的信息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发达国家将开发信息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如美国一手抓信息基础设施,一手抓资源开发,信息生产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积极促进信息的上网和向外输出,信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形成对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垄断,无人能与其信息产业抗衡。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成为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的富集地,而且越来越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可是发展中国家(信息进口国)由于进口信息产品需要付出,自身的信息产业又受制于它国,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人才缺乏,信息资源不会无缘无故地配置到此,于是本已信息贫乏的地区更升级到赤贫,信息占有量越来越少。“马太效应”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信息领域中的表现也十分突出。“马太效应”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两极分化,从而将引发更为严重的主权、政治和文化问题。
2 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关键因素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相对而言较为落后,尤其我国使用特别的语种——中文,在英语为主导语种的网络环境中更为不利。但这并不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落后的根本因素,只要我们能够从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高度来认识信息产业,并做好下列工作,落后的面貌就将逐步改变。
2.1 政府积极扶持本国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作为社会的支柱产业,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美国之所以在全球信息领域占绝对优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关键的因素,克林顿政府上台伊始就一再强调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1993年克林顿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对美国全面步入信息化社会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战略意义。美国政府不仅自己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鼓励私营企业投资信息产业,确保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所需的巨额资金投入。而同为发达国家,欧洲诸国的情况便不如美国,主要原因是政府对信息产业、信息技术缺乏足够的战略重视和未能对信息产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及优惠的经济政策。面对教训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具有战略性和公益性的信息产业是高投入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只有政府参与投资并鼓励民营企业介入才能有发展前途。为此我国政府应明确信息产业战略地位并通过各种方式扶植一批信息产业,加快信息企业经济实力扩大及产品质量、规模的提高,减少我国对外国信息产品的依赖性,增强对外国信息企业的抵抗力。
2.2 出台合理的政策以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国家信息政策是运用行政手段鼓励、支配和控制信息产业达到预定的目标,政府的产业政策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水平,必须根据信息产业倾斜政策,实现信息产业的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政策中比较敏感的部分是资金投入、税收、人才培养等方面。信息产业的高投入性使资金成为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投资一般有政府拨款、社会资助、企业投资等,国家要明确规定国家的投资强度,强化投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发展私营信息企业。目前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较多,而信息产品的开发、生产、服务方面相对较弱,不利于产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在税收方面,信息产业是一个对物化资源消耗极少的产业,其产品中物化原材料成本很低,如果将其与传统产业一视同仁,采用相同的税收政策则使抵扣的部分相对偏低,无形中等于增加了税收。这既不利于信息企业发展,又增加了用户使用信息的费用,这对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和用户利用频率都是不小的打击。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税收政策没有考虑信息产业的特点,无法起到支持、鼓励其产业发展的作用。
2.3 开发大量的中文特色数据库
数据库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发展信息产业重点要抓好数据库建设。为了抵御外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和入侵,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对抗措施捍卫国家信息主权,捍卫本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比较突出的有法国、新加坡、日本等。他们在出台了一系列加速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主要采取开发本国信息资源、生产本国语言的信息产品并传输上网、资助自动语言翻译软件开发等措施以消除非英语国家遭受信息殖民奴役的威胁。目前互联网上外文信息占90%,中文信息寥寥无几,作为占世界1/5人口的泱泱大国,不在中文数据库上起主导作用,怎么促进信息的国际交流?怎么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此我们的策略也应该是积极、快速、高质量地开发我国的信息资源,生产优秀的品牌产品并组织上网。近十几年来我国虽然做了一些数据库,但总体上存在着数据库容量小、质量低、类型不丰富、缺乏标准化、重复建设等问题,以致影响到数据库的利用和商品化率,甚至出现一些死库,浪费了宝贵的人力和财力。缺乏成功的信息产品,缺乏信息的输出,使双向信息交流无法实现。中国既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又有丰富的信息源,完全可以建成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数据库。我国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现有的技术、人才、资金状况,总体规划、选择、扶植一些需要重点开发的项目,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使建成的数据库尽早上网,将国产信息产品融入国际信息交流渠道。同时要注意对开发建设分工协作的研究和管理,坚决杜绝在低层次上的数据库重复建设。
2.4 重视和加速人才的培养
信息产业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它是高新技术、先进设施、专业人才的智能综合体,信息产业中各环节包括信息采集、处理、生产、销售、传递、利用都必须配备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的人才。被誉为“数字英雄”的网络人才成为政府机构、大学、跨国公司激烈争夺的目标。我国的软件和网络人才奇缺,1999年各高等院校、研究所培养的IT专业博士生总数仅184名,IT人才在市场上的需求和低产业形成极大的反差,随着软件、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强烈,国家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