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
引言
清洁型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发展项目,对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面,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作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区域范围内流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加强水土资源开发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问题,还能促进土地生产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小流域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并对如何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探讨。
1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概述
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生产的根本,所以要想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就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的地域面积广阔,所以在治理水土保持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型是对小流域采取的一种新型治理措施,旨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切实保障三者的协调统一,由此才能够促进和谐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小流域为基础单元,在符合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尤其是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创造一个清洁、平衡、友善的生态环境。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要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对周边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了实现生态清洁型的治理方式,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封山禁牧、加强林草植被的保护、疏导水系、涵养水源,从而到达修复生态系统,改善居住环境的目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兼具工程治理以及生物治理的系统工程,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水土保持工作还要上升一个层次。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实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
2.1生态修复措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生态修复可分为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两类。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人工补植方式提升区域植被覆盖密度。建设单位可以选择各类适合生长的林草植被栽植在荒坡内,从而提高植被覆盖面积。自然修复主要是对小流域采取禁止采伐或放牧等方式,通过管理保护工作与封禁手段对区域内草木植被进行管理,通过大自然的力量慢慢恢复山体植被,从而加强水土流失控制。东元小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主要是对低效林地和郁闭度不超过0.5的林地采取人工培植、封山育林等手段。在人工造林位置选择方面,可将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高山地区或者陡坡地等作为培植区域,栽种乔灌型和乔木型林木。同时,需要通过封山育林措施禁止周围居民从事放牧或者砍伐树木等活动,对区域内植被进行保护,封山时限为3a。在具体育林措施制定方面,工作人员可选择木荷、杉木、枫香等作为远山和灌木林地植被培育,其他地区多采取混交种植胡枝子、枫香和马尾松。其中胡枝子、枫香和马尾松补植密度833株/hm2,行距和株距分别为4m、3m;木荷、杉木、枫香等补植密度500株/hm2,行距和株距均为4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工造林所用苗种需要统一采购,苗种指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且I级苗的数量至少达到90%。封山育林阶段必须安排专门人员进行东元小流域内植被管理,每名护林人员管理范围在200~300hm2。
2.2污水治理措施
雨水污染物、生产加工污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是小流域内的主要污水类型。在对小流域污水进行治理时,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利用率,变废为宝。在这里的生产加工污水通常指的是小流域内由于农产品种植和农产品加工等活动而产生的污水,在这里,禽畜养殖产生的污水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重金属以及离子氮磷营养物,对应这一类型,可以先提取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提取,然后进行利用,如应用氮磷营养物生产肥料进行沼气生产等。由于小流域内部的年平均降水量一般比较大,在雨水的降落过程中,雨水会与地面进行冲刷,进而产生污染物,特别是在5~9月份,这段时间降水量最大,因此,雨水污染物浓度会增加,雨水污染物一般表现为固体颗粒状,氮磷和有机物是其主要成分,在对雨水污染进行治理时,可以利用雨水调节池,然后将处理后的水资源应用于农田灌溉和绿地浇灌工作中。居民生活污水主要由厨房污水、厕所污水和洗浴污水组成,由于小流域居民生活区域分散,人口密集度低,难以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治理,所以对于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还有待考察。
2.3污水治理
在进行小流域内的污水问题治理中,由于上述小流域项目中的污水污染主要表现为生产加工污水以及雨水污染物、居民生活污水等,因此,进行污水治理需要结合其污水来源及类型,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以促进其治理效果提升。其中,针对上述小流域内的生产加工污水,在进行畜禽养殖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提取,并将其作为肥料生产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再次利用后,即达到了污水治理的目的,同时也有效节约了化肥生产的资源成本,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理成效;此外,针对雨水污染物的治理,根据其降雨分布情况,通过修建雨水调节池,并对雨水污染物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雨水在农田灌溉与清洁、绿化灌溉中再次利用;最后,针对居民日常生活污水,由于其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导致集中处理的难度较大,在具体处理中应结合居民生活分布点进行有效治理,以避免其污染影响产生。比如,针对人工湿地周围的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在对该区域范围内的居民厕所进行统计,并将其粪池处理污水在人工湿地区域的中下游沟渠内进行引流,然后利用池塘和水沟进行沉淀净化,同时在人工湿地的浅水区进行水生植物栽种,以通过植被增加提高其对水质的净化处理能力等,来实现对居民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结语
生态清洁型流域治理主要是对区域范围内的植被、水土和坡耕地等资源进行保护,为周围居民构建和谐、自然的生活环境。植被大面积破坏、居住环境建设不合理、水土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都可能会引起区域内水土流失,从而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加强水土流失问题方面的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探索,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措施安排,维持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周学堂.清洁型小流域生态水土保持建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9:89-90.
[2]肖雪毅,刘永辉.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J].农业与技术,2017,5:67.
[3]石忠云.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关系[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4:105-107.
[4]付韶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分析[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8,1(3):41-43.
论文作者:刘正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6
标签:污水论文; 小流域论文; 综合治理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清洁论文; 植被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