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中心中学 266408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螺旋式渐进式的过程,绝不是如工厂里流水线工人一样的简单重复;每一节课堂都是一个师生共同期待而全新的教学情境和知识技能的有效传输过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兴趣又是培养创新思维最好的老师。正因如此,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在于实现人才的培养和不断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会自主地学习和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一、以兴趣引导探究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带着诸多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期盼和极大的兴趣,进入到这一学科的殿堂。在物理学中,概念建构、现象观察与分析、定理和规律归纳无不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之上。物理实验赋予了物理学博大而科学的思想内涵,极大地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和延伸。物理学家帕格尔斯曾说:“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要搞好物理教学,必须抓好实验教学:以实验挖掘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创新意识,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深层次探索。
1.注重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创设符合教学特点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兴趣。如“物质的密度”一节,通过举例和实物展示,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水和酒精、铜块和铝块、盐水和水怎样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又怎样鉴别?通过问题情境的渲染,学生会急切地想知道鉴别的方法,从而引入本课研究的问题——物质的密度。再如“比热容”一节,采用学生回顾自身体验和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的“气温”一栏,夏、冬季沿海与内陆城市有什么不同?夏季在海边洗澡时,中午与傍晚分别在水里和沙滩上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都有过这种体验,自然而然地想一探究竟。学生通过感知,“比热容”这一抽象概念就可以形象化,便于建构和运用。
2.巧设“障碍”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探究的向导。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解决层层“障碍”问题,最终回到问题的起点,获得知识。这一过程在于“问题”设计准确、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学生在探究中能有的放矢,例如实验探究建构“比热容”的概念,根据综合问题: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分步探究:
(1)影响同种物质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质量的大小,升高的温度。
(2)不同物质,除了与质量的大小、升高的温度有关,是否还有其它的影响因素?也即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能力)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渐深入地进行实验探究,顺其自然地建构“比热容” 这一概念。
“问题”设计要注重知识巩固迁移、拓展延伸。学生获得知识的目的是学有所用,设计应用“问题”时要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基础与能力结合,课堂与课外相应,一部分夯实基础,另一部分可以做到“跳一跳,才够得着”,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用新视角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能向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是建立概念与规律、理解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强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启发性,让学生亲眼目睹或亲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着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1.注重课前引入实验。
精心设计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联想能力和创新思维。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演示:一只大试管中装入水,将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插入大试管中并倒置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现象妙趣横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为了弄清其中的道理,听课精力特别集中。利用好引入实验,它会像“魔术”一样引人入胜,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演示实验要明显、直观。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明晰的演示实验不仅能激发兴趣,更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要努力增加演示实验的演示效果和可见度。例如,在讲“摩擦起电”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塑料铅笔与干燥的头发相摩擦来吸引轻小的纸屑;在讲“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铅笔,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铅笔同时用力进行感受。利用学生触手可及的实验来说明物理上的问题,简便且易于理解。
3.多媒体图文并茂,信息量大。
多媒体放大了课堂教学“空间”,还可以“替代”老师完成无法做的实验,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多角度调动学生,使学生思维活跃,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例如“电生磁”中,演示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磁场中的指向,由于小磁针太小,可见度差,多数学生难以看清,用多媒体演示投影,增强了实验的可见度。再如电动机、发电机工作原理动态效果动画演示,光的色散等一些无法直接操作和受到天气影响的实验等,效果明晰,使问题形象,利于理解。
三、合作探究,多方面、多途径地进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学生进行合作设计、操作、观察和思考的探究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实验时引导学生大胆动手操作、认真细致观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才是关键。
例如,在“电与磁”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安排了“磁化钢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研究电磁铁”、“让线圈转起来”、“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5个探究。这些内容从学生有所了解的磁化现象入手,探究了指南针及其制作、电磁铁的性能和制作、电动机工作原理和模拟电动机的制作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研究实际问题、学习想学的内容,不仅自己获得了知识,而且在探究中制作出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诸多的探究课题,虽然探究实验很花时间,有时甚至在一堂课上完不成任务,但是从学生长期的发展和学习的可持续性来看是非常值得的。
四、注重知识迁移应用
物理实验不仅涵盖了整个知识探究和学习过程,更要应用到实践活动之中。新知识点形成以后,教师要重视知识的迁移、延伸和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探索,提高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实验包括课内和课外,器材广泛,可以实验室配备,也可以自制,甚至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改进,伴随奇思妙想和自由想象空间。如学完“物质的密度”时,出示问题:一卷很长的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约几千米),给你一架天平(配有砝码)、一把直尺、一把剪刀,设计出确定这卷铜丝长度的最快方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会得出多种方法。
总之,物理实验是落实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把物理实验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融合在一起,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实践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文作者:马海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知识论文; 演示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概念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