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护理措施
0.引言: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常见的术后病发症,症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凝血功能亢进、血流停滞、静脉壁损伤这三个因素造成的,当这三要素一起爆发时,则会增高静脉血栓的术后发病率。近些年来,随着膝关节、髓关节、截瘫患者、创伤患者的增多,静脉血栓的病例也逐年增加,其病发症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加强对骨科患者的医用护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是针对研究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研究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治疗骨科手术患者12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有60例,其中男性患者具有32例,女性患者具有28例,平均年龄(60.24±2.78)岁。观察组患者有60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60.83±2.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础资料上无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人员会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还要进行心理辅导,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正确的休息姿势以及术后禁忌等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除了实施对照组的基础护理外,还应进行如下的护理措施:①手术前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根据症状与患者进行协调沟通,让患者了解到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为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让患者了解到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发症的形成原因,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更改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性;②手术中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对手术室内的各种手术器械进行检查,要提前调试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并在手术中需要注意患者的隐私部位,所以需要护理人员提前准备好保暖毛毯,及时用保暖毛毯对隐私部位进行遮挡;③手术完成后的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根据医护人员提供的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的预防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为了避免患者产生压疮,需要增加患者翻身的次数,为了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还需将患者的下肢抬到离心脏高20~30cm处进行训练。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症状体现为下肢肿胀并有明显的疼痛感、皮肤呈现暗红色、凹陷性水肿。护理人员要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需求,并尽可量的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为患者讲解病情,实时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和精神状态,一旦发现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从生理和心理上帮助患者。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通过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率(%)表示计数单位,X2表示检验值,计量单位用x±s来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的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明显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DVT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 7∕14.00 80.24±3.74 14.88±2.54
观察组 1∕2.00 95.63±2.58 10.67±2.63
X2∕t 4.891 23.9511 8.1418
P 0.027 0.000 0.000
2.2骨科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7d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7d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骨科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7d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比较
组别 纤维蛋白原(g∕l) t P D二聚体(mg∕l) t P
术前 术后7d 术前 术后7d
对照组 4.24±1.74 4.76±2.49 1.210 0.226 394.88±132.54 443.76±122.64 1.914 0.056
观察组 4.32±1.52 3.93±1.54 1.242 0.217 395.15±110.22 393.47±125.68 0.071 0.944
t 0.214 2.005 - - 0.011 2.025 - -
P 0.831 0.048 - - 0.991 0.046 - -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常见的术后病发症,由于血液循环较慢导致加快血液凝固速度。由于骨科患者手术后要长期躺在床上修养,从而导致下肢血液流淌过慢。本文主要针对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较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案,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加强护理取得明显效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出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p<0.05),这恰恰证明了加强护理对缓解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有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需要对骨科下肢骨折围术期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以及护理方案。手术前进行危险系数评估;手术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保护患者的下肢,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后要对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参考文献:
[1]刘剑伟,蒋卫平. 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防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31):4927-4932.
[2]宁宁,李佩芳,屈俊宏,张月儿,陈佳丽,朱红彦,曾建成. 项目管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控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1445-1450.
[3]张瑛,杨新明. 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2):27-31.
[4]周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19-220.
[5]潘海燕. 围手术期骨科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9):181-182.
[6]谭艳庆. 下肢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06):162-163. 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张 甜
中一东北国际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摘 要:目的:对骨科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120例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抽取方式将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强护理方式。通过数据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测出骨科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7d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的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也比对照组患者先出院,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被临床应用和广泛推广。
关键词: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护理措施
0.引言: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常见的术后病发症,症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凝血功能亢进、血流停滞、静脉壁损伤这三个因素造成的,当这三要素一起爆发时,则会增高静脉血栓的术后发病率。近些年来,随着膝关节、髓关节、截瘫患者、创伤患者的增多,静脉血栓的病例也逐年增加,其病发症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加强对骨科患者的医用护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是针对研究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研究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治疗骨科手术患者12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有60例,其中男性患者具有32例,女性患者具有28例,平均年龄(60.24±2.78)岁。观察组患者有60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60.83±2.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础资料上无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人员会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还要进行心理辅导,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正确的休息姿势以及术后禁忌等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除了实施对照组的基础护理外,还应进行如下的护理措施:①手术前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根据症状与患者进行协调沟通,让患者了解到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为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让患者了解到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发症的形成原因,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更改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性;②手术中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对手术室内的各种手术器械进行检查,要提前调试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并在手术中需要注意患者的隐私部位,所以需要护理人员提前准备好保暖毛毯,及时用保暖毛毯对隐私部位进行遮挡;③手术完成后的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根据医护人员提供的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的预防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为了避免患者产生压疮,需要增加患者翻身的次数,为了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还需将患者的下肢抬到离心脏高20~30cm处进行训练。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症状体现为下肢肿胀并有明显的疼痛感、皮肤呈现暗红色、凹陷性水肿。护理人员要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需求,并尽可量的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为患者讲解病情,实时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和精神状态,一旦发现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从生理和心理上帮助患者。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通过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率(%)表示计数单位,X2表示检验值,计量单位用x±s来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的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明显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
2.2骨科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7d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7d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骨科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7d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比较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常见的术后病发症,由于血液循环较慢导致加快血液凝固速度。由于骨科患者手术后要长期躺在床上修养,从而导致下肢血液流淌过慢。本文主要针对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较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案,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加强护理取得明显效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出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p<0.05),这恰恰证明了加强护理对缓解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有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需要对骨科下肢骨折围术期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以及护理方案。手术前进行危险系数评估;手术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保护患者的下肢,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后要对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参考文献:
[1]刘剑伟,蒋卫平. 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防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31):4927-4932.
[2]宁宁,李佩芳,屈俊宏,张月儿,陈佳丽,朱红彦,曾建成. 项目管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控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1445-1450.
[3]张瑛,杨新明. 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2):27-31.
[4]周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19-220.
[5]潘海燕. 围手术期骨科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9):181-182.
[6]谭艳庆. 下肢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06):162-163.
论文作者:张 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骨科论文; 手术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