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是孩子们的第二种语言”孩子们的世界是最天真烂漫的,他们会把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画笔自由表现。我们眼中认为很难的东西,孩子几笔就能表达出来。
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把现有的教育成果和经验直接教给孩子,让孩子按部就班。老师手把手的教给孩子,孩子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大大遏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学习的越久孩子就越没自己的主见,越教孩子越不会动脑,越有依赖和越没有创造性,甚至有些孩子存在老师不教就不会画的情况。学美术,学美术,学着学着美就跑了,只剩下术了。
儿童美术课堂不仅要完成现有的教育成果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作用,完成独立的、自我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和独立精神,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从而变得聪敏、自信。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帮助者;老师引导幼儿多观察、多运用、多创造,大胆尝试,尽情地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使他们不但“敢想”而且“敢表达”,让孩子能在美术课堂中找到自由、找到想象、找到自己。
其实美术绘画和竹子生长很相似,竹子生长一开始不忙着生长,只忙着扎根,把根扎牢了、扎深了,再长就更有后劲了。在儿童成长的7、8年里,只顾着自己的喜爱,不问技法技巧,在此期间培养了儿童的自主、想象、观察、体验,有了独立的思维和眼光,就有了创造的沃土。
通过这种培养教育的孩子,能力的体现绝不会仅仅体现在美术领域。就美术来说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在造型上的把握会越来越精准,也就是画得越来越像了,这种像是孩子成长的自身规律,并不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强加给他的。
教幼儿画画,要顺应幼儿不同阶段心理发展及不同需求。在幼儿每个年龄段里都有与此相适应的顺应内容。顺应不是不管,引导还是很重要的。
3岁左右的幼儿处于涂鸦期,涂鸦期是幼儿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这一时期的练习对于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有益。涂鸦是幼儿的一种本能表现,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协调发展的产物。凌乱的线条、不规则的圆圈往往就代表了他所感知的周围的一切。从这个时候起,幼儿的画面就有了内容,比如弧线、曲折线、急躁的线、短促的线都成了他们的游戏工具。在幼儿刚刚尝试线条涂鸦时,往往对自己画的歪歪扭扭的线没有主动意识。所以我们要多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说说自己身边的趣事。很多时候幼儿并不能说出自己画得是什么,我们成人更是看不明白,有的家长总是嫌自己孩子的画线条乱,看不出画得是什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出现这种现象大多是幼儿前期孩子的画,他们这个年龄对事物的认知很表面,还不能了解事物的复杂性,是以类似的符号形象记录他们感受到的事物,他们不懂结构、比例、遮挡、重叠等前后造型要素,也不懂得构思构图,组织安排画面,线条乱是肯定的了。
4岁多孩子画人的肢体用单线表示,这时候切勿去提醒或教导孩子该如何画,因为这样做会打破孩子认识事物的自然发展过程,同时也剥夺了孩子认识事物的乐趣,甚至会挫伤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孩子成长中最终的学习和发展能力。
5、6岁前的孩子,由于对复杂人体结构的不认知,还不能把胳膊画在肩上,教师对这样的画强行进行修改,使其符合成人眼里的视觉习惯,同样的道理,把孩子画的人的胳膊、腿由单线改成双线,强行添加在正常情况下本应缺失的人的肚子、鼻子、耳朵、眉毛等,这就是超阶段发展。
当儿童的心智还没发展到能接受这些理性知识时,就强行灌入这些知识,其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不会有好结果的。儿童的发展必须控制在“阶段内”,不能超越发展规律,也就是什么年龄画什么画,超阶段发展的“画得像”损害的是儿童的独立思维、创造力、想象力和主动意识。有悖发展规律的教育,虽然在老师的干预下能画出成人希望的造型,但这些都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并不知道成因。我们不能通过一时的“画得像”,掩埋了儿童长远的发展潜力。正确教育并不能改变孩子的认知,只能在自然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孩子的自然发展状态不好,想通过“拔高”教育达到促进是不可能的,势必走向拔苗助长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歧途上去。
儿童画之所以能打动人,就在于儿童画所具有的稚拙和超逻辑性的独特艺术魅力。他们是以个人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不仅给予它们生命,而且还赋予它们情感和意识。儿童画用生动稚拙的造型及失真夸张的比例把现实与梦幻、过去与将来任意交织混杂,发挥着超现实的独特想象。儿童天真的不知道去参考什么资料,模仿什么大家,一切的美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他们的大脑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图库,一切事物与符号都在里面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这种举重若轻的能力,成年人大多自愧不如。这种自然流露的独特想象成就了一幅幅温馨、和谐、欢快、新奇的图画,给人们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让观者从内心发出由衷的赞叹。儿童画对现代艺术的影响至今已是不言而喻了。许多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马蒂斯、波洛克、克利、杜菲尔、大卫·霍克尼等的创作从儿童艺术中吸取养料。这些现代艺术大师拥有儿童艺术画册,他们收藏、研究并借鉴儿童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念芸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编号:9787303177455。
[2]杨景芝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ISBN编号:9787102059341。
[3][美]维克多.罗恩菲德 《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ISBN编号:9787534069116。
论文作者:林存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孩子论文; 儿童论文; 幼儿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事物论文; 美术论文; 《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