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施文芹

(阜宁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江苏盐城 2244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中医内科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特点。方法: 从来我院诊治的2015年1月—2018年2月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23例: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6.96%)(χ2=16.758,P<0.05);观察组复发率8.70%(2/23)低于对照组21.74%(5/23)(χ2=19.32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1/23)低于对照组26.09%(6/23)(χ2=15.864,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可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达到标本同治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慢性支气管炎;感染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145-02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因感染或者非感染因素而病发。气管的粘膜以及其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常表现咳嗽、气喘或者咳痰等,中老年人为其高发人群。慢性支气管炎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临床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2]。笔者从来我院诊治的2015年1月—2018年2月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中医内科治疗,获得的临床效果差异显著,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来我院诊治的2015年1月—2018年2月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5~77岁,平均年龄为62.52±3.7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87±3.53。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15例男性,8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1.65±4.63岁,平均病程6.13±4.64年;观察组23例:15例男性,8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2.66±3.75岁,平均病程5.76±4.27年。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两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静滴80mg胸腺肽+250m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每天一次;静滴0.5g左氧氟沙星+250ml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每天一次;注射25mg喷托维林氯化铵糖浆,每天三次。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1)燥热伤肺证:主要表现咳嗽,口鼻干燥,痰少或者无痰,痰不容易咳出。治疗原则:润燥化痰。药方:4.5g杏仁,6g沙参,3g栀皮、川贝、梨皮、桑叶、豆豉,根据症状加减治疗。(2)脾肺两虚证:主要表现便溏,脉弱,纳呆,喘促,咳嗽,遇到寒冷则发病或者加重,舌淡胖具有齿痕。治疗原则:祛风化痰、补肺健脾、止咳。药方: 10g炙蝉衣、杷叶、川贝、防风,20g白术、山药、黄芪,根据症状加减治疗。(3)风寒袭肺证:主要表现气喘咳嗽,痰颜色为白色,质地稀薄,鼻塞,性寒怕冷。治疗原则:宣肺化痰,疏风散寒。药方:15g杏仁,10g甘草、麻黄,根据症状加减治疗。(4)痰热蕴肺证:主要表现咽痛、喘促、咳嗽、口渴。治疗原则:止咳、化痰、清热。药方:15g苏子半夏、贝母,20g杏仁、黄芩、山栀、桑白皮,根据症状加减治疗。

1.3 观察指标[3]

临床效果: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X线检查双侧肺纹理增粗现象改善明显;有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X线检查双侧肺纹理增粗现象有所改善。无效:治疗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有效和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无效有1例,占4.35%,有效5例,占21.74%,显效有17例,占73.91%,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无效有3例,占13.04%,有效13例,占56.52%,显效有7例,占30.44%,总有效率为86.9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6.758,P<0.05)(如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效果的比较[n(%)]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8.70%(2/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1/23);对照组复发率为21.74%(5/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9%(6/23)。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19.32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5.864,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为“咳嗽”“肺胀”的范畴,其并不是肺部单独的疾病,还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在西医治疗中,西药会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尽管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但是难以去除病根。而中医内科治疗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症状,以宣肺化痰和降逆平喘为治疗原则,进行标本兼治。中医内科治疗为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本结果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6.96%)(χ2=16.758,P<0.05)。徐丙学[4]的结果中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与本结果相符。本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复发率8.70%(2/23)低于对照组21.74%(5/23)(χ2=19.32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1/23)低于对照组26.09%(6/23)(χ2=15.864,P<0.05)。刘爱萍[5]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证实了中医内科疗法有效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的中医治疗药方具有解毒、宣肺化痰及清热除湿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解毒清热、熄风平肝,具有镇咳之功效,强化治疗效果。药方中,各种草药相互配合,化痰止咳。抗菌抑菌,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缓解患者不良反应。本中药对多种微生物及病毒有抑制作用,提高患者体内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患者免疫力,防止炎性细胞侵袭上皮细胞。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由于支气管炎可增加黏液分泌,治疗时应该采用彻底治疗和对症治疗,防止病情反复发作。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可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达到标本同治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岱忠.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8(2):122-122.

[2]白文梅,王兵,杜丽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08):927-928.

[3]解胜霞.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4(8):93-94.

[4]徐丙学.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160-161.

[5]刘爱萍.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16,9(8C):83-84.

论文作者:施文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施文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