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2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特征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呈现回升趋势
2000年到2002年,全国初中毕业生数由1607万人增至1880万人,增加273万人,从生源上为高中阶段招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受到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快速增多的影响,200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为353.0万人,比2000年还减少4.6万人;200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增加至433万人,比上年增加80万人,增长22.7%,高于同期普通高中招生数增长2L3%的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出现了在调整中回升的可喜局面。
表1 2000-200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情况(万人)
年份
2000
2001
2002
初中毕业生1607.1
1707.0 1879.9
普通高中招生
472.7
558.0 676.7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357.6
3530
433.0
资料来源:1.《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9
2.《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2.6
3.《教育事业发展状况(2001-2002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上海教科院智力所,2003.7
2.调整学校布局与专业结构,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地区各行业积极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提高规模效益。2000年至200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由1.96万所调整至1.63万所,减少3300所,校均规模由655人增加到734人,增加79人,规模效益逐步提高。其中,成人中专学校调整幅度最大,由4634所调整到3473所,减少25%;其次为技工学校,由3792所调整到3075所,减少幅度为22.6%;普通中专学校减少440所,减幅14%;职业高中减少1000所,减幅13%。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也很大,到2002年已形成470多个指导性专业方向和与支柱产业相对应的83个重点建设专业。各地抓紧建设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已建设省级以上骨干示范职业学校3000所,2000人以上规模的职业学校达到2000所,骨干示范学校在校生占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的40%,[1]职业教育效益明显提高。
表2 2000、2002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和校均规模
年份2000
2002
学校数(万所)
1.96
1.63
在校生人数(万人) 1284.5 1196.5
校均规模(人/所) 655.4
734.0
资料来源:同表1
3.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
在师资队伍方面,教育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建设,取得成效。一方面,依托高等院校,建设了52个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另一方面,依托大型企业建设了6个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此外,各地还相应建立了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
2002年,普通中专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75.3%,比2000年提高2.4个百分点,普通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79.5%和75.2%,分别比2000年提高2.8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2002年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3.5%,其中文化课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8.3%。与2000年相比,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学历合格率都提高了9个百分点。
表3 2000-2002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基本情况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专任教师数(万人) 28.2
26.9
27.3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44.3
49.2
53.5
生师比14.7∶1
14.3∶1
15.7∶1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专任教师数(万人)
25.6
23.0
20.8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72.9
73.9
75.3
生师比19.1∶1
19.9∶1
22∶1
资料来源:同表1
4.办学条件总体上有所改善
2002年,全国职业高中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达标率达到62.2%,比2000年上升23.3个百分点。电子图书大幅度增加,2002年达669万片,比2001年增加212万片。2002年,全国普通中专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3541元,比2000年增长60%。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站建成运行,开发了138个网络课程和素材库,推进了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覆盖率已达32%。其中,浙江省423所职高中,迄今已建成校园网190个,覆盖率已达44.9%;配备计算机51931台,平均8名学生拥有1台,生机比超过普通高中。[3]
表4 2002年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情况
职业高中
普通中专
生均图22.18
42.69
仪器设备达标率(%)
62.60
--
生均建筑面积 13.60
19.10
资料来源:同表1
5.办学模式呈现多元化格局
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和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职业教育积极应对,探索多元化办学之路。其一,民办职校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生力量。据调查,2001年全国共有民办职业高中934所,占全国职业高中总数的13.0%;在校生35.7万人,占全国职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9.3%。[4]其中,浙江省民办职业高中161所,在校生6.3万,占全省职高在校生总数的18.7%,温州市更高达46%。其二,初步形成了区域互动的合作办学模式。例如,江苏省为了苏南、苏北地区职教的均衡发展,积极加强合作,苏北地区依靠苏南地区,采用学校结对的方式,在招生、培养模式、师资交流、设备设施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苏北地区职校招生人数从2000年的1000多人,扩大到2002年的5000多人,成效显著。其三,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试点取得新进展。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意见》,推动职业学校进行以学分制为重点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改革,各地区积极响应。例如青岛市从2002年开始在36所市级以上重点学校实行“学分制”及弹性学制。此外,各地区还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等新的办学模式,例如上海有57所中等职业学校和29所高等职业学校联办"3+3"中高职模式班,有44所学校试办综合高中,有11所中等职业学校参与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良好进展。
6.职业学校的非学历培训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求,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制定政策,鼓励职业学校拓展教育与培训功能,提供非学历培训服务。2001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各地区城市职业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行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并举,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
2002年10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动员各类职业学校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因而,一批学校成为“再就业培训定点学校”,通过“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次就业。
2002年,全国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和再培训达2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6%;110万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了劳动预备制培训.比上一年增加了18万人次;[5]全国农村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农村劳动力达8200多万人次。[6]
7.改善政策环境,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优质化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各地区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尤其在建设优质化中等职业学校方面明确了具体目标。山东省提出用5年时间,重点建设10处职教实习实践基地、100所高水平的骨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1000个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水平的示范专业,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江苏省将重点建设100所在校生规模3500人以上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300个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创办10所高级技工学校,300个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湖北省提出重点建设100所在校生规模2000人以上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200个中等职业教育省级重点专业点。上海市提出将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100所左右,再建10个公共实训基地,建设60个示范性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启动新一轮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推动100个企业建设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企业培训中心的工作。福建省提出在全省建成国家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0所;重点建设100个高质量的培训中心,年培训各类劳动者200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次。[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较慢,“十五”规划的任务难以完成
2002年,尽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在连续几年下降后出现回升,但由于前两年下降幅度较大,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为1196.5万人,比2000年1284.5万人还减少于88万人,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从5l%下降至4l%。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十五”期间要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即每年毕业生要达到440万人以上。根据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量分析,平均每年毕业生不到390万人,年均缺口达50万人以上,难以完成任务。从各省(区、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情况看,2002年除浙江、重庆、西藏和甘肃外,其余27个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河北、河南、山东、吉林、湖北、天津和新疆等地区的下降幅度超过5万人。从东、中、西三地区的比较来看,中西部地区的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的下降幅度大于东部地区。
2.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分析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面临更大的困难。其一是农村职业教育规模持续下降。据统计,2000年全国农村职业高中在校生为55.45万人,2001年为45.15万人,下降了17.6%。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培训规模也明显下降,2002年培训7682万人次,比2000年减少了1365万人次。其二是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出现减少趋势。随着农村职业教育滑坡,部分地区压缩农村职业教育的规模,有的县将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合并,甚至改办普通高中学校。其三是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下降。2001年,全国农村职业高中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15.72平方米,生均教学设备和辅助用房为6.3平方米,2002年分别下降为14.69平方米和5.84平方米。2001年,全国农村职业高中的教学仪器达标的学校数为509所,2002年减少为471所,主要是一些达标的农村职业高中转为普通高中或其他学校。2001年,全国农村职业高中生均图书25.5册,2002年减为23.6册。2001年,全国农村职业高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2.3台,2002年减少为10.4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恶化,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制约了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中阶段发展的瓶颈。其四是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单一、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到职业教育发展。一些农村职业学校脱离农民实际需求,片面注重传统式学历职业教育。而农民更愿意上短期的民办培训班,以很快学到市场需要的热门技术去打工挣钱,这也是导致农村职教日趋困难的原因。此外,由于没有依据市场规律,合理划分教育与劳动部门的职能,导致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不能有效衔接,也降低了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3.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差异显著
2000年至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由3849.1亿元增加到5480.0亿元,年均递增19%。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由2085.7亿元增加到3114.24亿元,年均递增超过21%,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但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面临困境,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等职业教育财政预算内投入增长缓慢,2002年为197.7亿元,比上年的187.6亿元仅增长5.4%,远低于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20.6%的增长幅度。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占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的比例下降,2002年为6.35%,比2001年的7.27%减少了0.92个百分点。三是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投入各类职业教育的差异较大,其职业高中与技工学校的财政预算内拨款数增加,而中专学校则下降2.89%。四是公用经费不足,地区差异显著,2002年全国职业中学的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仅为220.4元,不足普通高校2453.5元的9%,其中北京、上海2个地区超过了1000元,而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和新疆等6个地区不足100元,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的差异高达31倍。五是全国企业办学经费投入水平大幅度下降,由2000年的135.82亿元下降为88.10亿元,减幅达35.1%。在财政性投入增长缓慢和企业办学投入大幅度下降的双重压力下,中等职业教育办学面临很大的困难。
三、面向新形势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宏观调控
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舆论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各级政府应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调控高中阶段的普职比例结构,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通过制定必要的政策,吸引个人、社会团体和企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多元办学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鼓励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和“国有民力”等多种办学形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2.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尤其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逐步回升
建议各地区加快改革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的拨款方式,逐步按照生均成本进行拨款,加大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力度,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受益于财政性教育经费,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同时,教育财政部门应组织专家对职业学校使用财政性经费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3.加强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农村职业学校合作办学,鼓励城市职业学校招收农村学生
要继续开展大中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建议由财政给予贷款贴息,学校适当减免学费,鼓励城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向农村开放,面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招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开展城市与农村的合作办学,为农村职业学校培养培训骨干教师,支持城市教师到农村职业学校短期任教,加强农村的职业教育办学力量。
4.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
各级政府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要,鼓励农村职业学校与当地企业、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单位的合作,发挥专业优势,实行学校、公司和农户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行“绿色证书”教育,培养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
5.加快改革教学模式,面向全社会开展技能培训
要根据就业市场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业学校资源,突破学历教育模式的制约,为在职职工、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非学历培训服务。职业学校要实施灵活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职业教育教育改造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个人发展全过程的开放式教育,发挥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致谢:贺绍禹、陈嵩、曹歆佳等参与本报告的资料整理与起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