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西北地区水环境危机的对策与意见_水环境论文

改变西北地区水环境危机的对策与意见_水环境论文

改变我国西北地区水环境危机的对策与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北地区论文,对策论文,水环境论文,危机论文,意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西北广大地区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危机,其开发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非常薄弱。这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我国西北水资源的危机。随着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环境恶化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严重影响着开发发展的进程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解决西北开发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

1993年5月,甘肃武威、金昌、古浪、民勤等地遭特大沙尘暴袭击,造成40多人死亡,农作物、树木、农电损失严重,涉及面积7万平方公里,持续时间两天,直接经济损失7.25亿元。同时,兰新铁路部分路段遭十二级狂风掀起的沙土淹埋,被迫中断,14列客车和34列货车受阻,通讯线路中断,7部机车车头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上万名旅客被困。

1994年4月5日至11日西北地区再次出现沙尘暴,从蒙古南部到甘肃东南部,从南疆到河套,横跨3300公里,覆盖100平方公里,历时7天。每亩地降沙尘2.5吨,交通中断,农渠淹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其损失无法估计。其历时之长,发生范围之大,为中外历史所罕见。1995年,西北地区沙暴降尘天气从3月中旬开始出现,有些地区一直持续到8月底,是有史记载以来十分罕见的现象。1996、1997年更为严重的沙尘暴和大风多次侵害西北各地,再次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沙尘暴形成中,大风是动力,地面沙漠化与植被稀少是罪魁。而大风、沙漠化、植被稀少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缺水。

西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近现代以来发生了较大变化,许多古国古城遗址,众多的干涸河道,残留于各地的高大枯死树木,就是触目惊心的例证。西北地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由于水环境的危机而进一步恶化,著名的青海湖面积大幅度缩小,甘肃著名的旅游胜地敦煌鸣沙山下月牙泉已近干涸,在新疆,曾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罗布泊已经消失……这些都是西北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对我们提出的严重警告。

据调查显示,我国著名的古“丝绸之路”中段现代的粮仓河西走廓地区,近年来风速增大,大风日数增多,春旱加剧。因水源不足,平均每年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0%~40%。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玉门市花海附近地区沙漠化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重已由12.6%扩大到47.6%。80年初,河西走廓已有18万亩固定沙丘变为流动沙丘。河西走廓北部的酒泉地区国土面积19万平方公里,土地风蚀严重,全区风力侵蚀土壤面积达16.79万平方公里,致使土地大量沙漠化,直接影响农牧业生产。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日益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项副业的发展。

近年来,西北大多数地区河流流量减少,水质恶化。有些地区地下水矿化度为每升5克左右,严重者高达每升18克以上,不仅人畜不能饮用,连灌溉也不可能。甘肃民勤县湖区,地下水位年平均下降0.5~1米;地下水位下降5米以上;酒泉市泉湖乡地下水溢出带北移,泉湖公园的泉水断流。新疆塔里木北缘的尉梨县等地,20多年来出现了最高气温增高,绝对最低气温变低,无霜期缩短的趋势。古往今来的著名坎儿井水量减少甚至干枯;乌鲁木齐市安宁渠地区,70年代地下水位就比50年代下降了12米之多。

同时高大山地的雪线上升不断加快,地下水补给量逐年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树木牧草成片死亡。据甘肃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提供的冰川考察资料显示,整个祁连山地的现有雪线比古雪线升高500~800米,现在甚至到了可以通过目视直接看得见的每年的山地雪线的快速上升状况。随之而来的是冰雪融水减少,地下水补给不平衡,沙漠扩大,草原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盐碱化程度扩大和加重。

清代诗人任万年笔下“巨浪滔天大石浮,龙形滚滚向古流”的黑河水,曾养育过秦汉边关的几万名将士和辛勤耕耘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其下游的古居延海面积有720平方公里,宋代形成的新居延海面积300平方公里。本世纪50年代黑河水仍是四季长流灌溉田地,60~70年代年均泄水量有11.2亿立方米。进入80年代,黑河水告急,下泄量减少到5亿立方米。到了1992年,黑河下游地区再也没有流下去一滴水。东西居延海彻底干涸了,沿“海”沿河牧区的1549眼简井中,有1018眼已经干枯。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有过古代的辉煌和近现代文明的阿拉善地区面对的是可怕的沙漠和无情的风暴。

沉睡千年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直逼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整个河西走廓。金塔县人民的生存之源鸳鸯池水库和解放村水库沙流咆啸而至,苦苦相逼。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区划》中确认:中国西北的绝大多数地区为“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区”和“严重沙漠化区”;并且“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区”和“潜在沙漠化区”也有快速增加的趋势。

我国西北部地区确实有较为丰富的高山冰雪资源,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海拔4000米以上,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但是,随着全球厄尔尼诺现象周期越来越短,气温增升,大气环流变异,降水减少及我国西北部地区严重的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丰富的冰雪资源不可能供给我们永续作用。

1991年,国家八个部局组成的专家工作组的考察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将对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地处干旱、半干旱等生态脆弱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受全球环境变化的冲击尤为强烈。

我国西北部地区正处于这些生态脆弱地区之中,专家们认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是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在这里,若气候升温0.5℃,且稳定10~15年的持续期,将有40%~50%的永久性冻土和冰川积雪融化消失。那时,我国将再也没有大片连续的永久性冻土和冰川积雪的分布,高原山地冻土区、冰川积雪区也瘵发生不可避免的沙漠化或荒漠化现象。

与此同时,由西北地区水危机而间接引发的黄河下游地区的水危机已经显露出来,黄河断流时间提早,断流期延长且已经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危机已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这一地区各省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副业的顺利进行。

西北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水环境危机所直接引发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危机。西北地区必须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与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基础产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决定性战略地位。

西北的改革开放必须水利先行,西北的水利事业和与西北水利事业相关的水利事业必须超前发展。这是西北现有的水环境危机和自然生态环境危机及未来的开发发展所要求的。

要彻底改变西北地区的水环境危机和自然生态环境危机,奠定开发与发展中国西北部的基础,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和西北调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从而彻底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水环境危机和自然生态环境危机的现状,有效地调整我国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水资源的严重不平衡状况,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布局和改革开放的格局更趋合理,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得到更快更稳定的全面发展;我国西北地区大面积的荒地开垦和工农业生产及林牧渔业发展,大规模的荒漠、沙漠治理才能够有效地顺利进行,重建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才有其自然生环境的基础。

我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和南水西北调工程的基本思路是:从整个西北地区考虑,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等省区直接受益。其具体步骤是:

(一)建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提高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上游江河的水位,用开凿大型隧洞等方法,引江河水倒灌进入黄河上游,大量增加黄河上游的水量,为再引水进入西北提供可靠的水源和充足的水量。

此一可行性的科学考察和论证已由我国原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先生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找到了工程的点和线,即修一条东西向运河连接长江五大支流,以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征克服北高南低的另一特征,然后在四川省黑水县境内,巴颜喀拉山东端与邛崃山的鹧鸪岭结合部位,开凿一个五六千米的干流隧道,通过川西北草原南端的黄河支流黑白水,引水进入黄河。这样,可获得至少1200亿立方米的引水量,获得2000余米的能源利用落差,得到4000亿千瓦小时以上的水力发电量。(二)在黄河上游的龙羊峡和刘家峡之间选择合适地点,建立水利枢纽工程,使江河水倒灌进入大通河。

(三)提高大通河水位,开挖大通河上游河道,使其源头附近和邻近的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诸水系上游接通,实现其江河水的自流而下。在水量稳定和可能的情况下,在改变甘青两省自然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利用西北地区原有的内陆河,改建扩建水利,进一步引南水西北调的长江黄河水进入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区或部分地区。

这样,可使我国和周边国家北纬37℃~47℃,东经274°~110°的广大范围内逐渐形成自身的天气系统和良性水循环及水量平衡系统,从而实现长江——黄河水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

这种大规模的大范围地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工程是史无前例的,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实现的。跨流域的大量江河水进入西北地区后,可以大范围大面积地扩大西北内陆的蒸发区域和江河湖沼水量,大量引起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从而进一步引起近地面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发生变化,形成西北地区特有的稳定的水汽条件,产生地形峰面降水。这样新的水汽条件可逐步形成人为的西北地区区域性水汽圈,特定的动植物圈。

在西北地区的植被和水面扩大后,随着水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的积极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减少或消除北半球的各种气候灾害。就西北地区而言,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降水、地面水、地下水的正常的内陆循环系统,保土、蓄水实现西北地区总体的水量平衡从而使西北内陆各地形成新的动植物分布,形成自身的良性自然生态系统,使西北荒漠沙漠化地区的自然生态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彻底改变,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甚至可以影响中亚、西亚、欧洲及至整个世界形成良性的自然生态的新环境。同时,西北地区良性自然生态环境和形成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重大社会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

(一)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长江、黄河的水资源生产潜力,提高其水资源利用率,产生长江水系、黄河水系、西北水系的综合生产效益。并可以调节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量供给,减少或基本控制这些地区因水而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同时,配套建设大中小型水电工程,彻底解决西北地区严重缺电的问题,为西北的全面开发发展奠定能源基础。(二)可以给中国西北部地区造成一个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大规模地开发西北大面积的土地资源,治理荒漠,大范围大面积的改造沙漠,从而缓解我国耕地面积比重小,人均耕地占有少的矛盾,可以大量吸引和迁移东南部人口,解决我国人口分布严重不平衡的矛盾。

(三)利用西北地区沙荒地大面积植树造林,种植牧草。在维护和发展天山、祁连山等山地及平原盆地地带水源涵养区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牧业、渔业生产,使西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木材、肉食、奶制品、水产品基地。

(四)一个崭新的西北自然生态环境的建立,可以大规模调整我国工农业生产布局,缓解我国人口出生高峰及我国人口东南过密西北过稀的矛盾,使我国东部人口高密区剩余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大量西移。缓解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统一协调地发展国民经济,消除和缓解我国东西部生产力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矛盾,提高我国整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五)重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雄风,真正有效地全面发挥欧亚在陆桥的作用。使我国的西北边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发展,使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使边疆巩固繁荣,民族团结进步。同时,也使我国同欧洲、西亚、中亚、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交往得到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促进国际间经济交往和合作,真正实现我国对外开放交往的西北全方位。

(六)我们可以有条件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西北各省区现有的各种旅游资源,使西北特有的各项旅游事业在新的世纪里有更大的发展,促进连续与内在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考虑到西部南水北调工程和南水西北调工程的巨额投资及国力目前所能承担的可能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建议成立国家控股的“中国西部水利电力投资股份公司”,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筹集资金,既发挥中央的调节协调作用,又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沿江、沿河各省、市、自治区的各种经济力量,同时拟定法规性的西部开发发展政策,调动东南沿海各省市、各种经济成份的力量,导入市场经济经营方式,采取投资者受益的原则筹集资金。另外,要向国际社会开放,可以以每亩200元左右的价格向国外大企业及企业集团预租50年左右的较易开发的土地、荒漠、草场的使用权30~50亿亩,筹得6000~10000亿元左右的资金。根据资金状况,西部南水北调工程和西北调水工程,可阶段性启动,也可全面启动。

标签:;  ;  ;  

改变西北地区水环境危机的对策与意见_水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