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人医院中医科 063000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在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手法复位配合倍他汀治疗,观察组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手法复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主要是由于特定头位改变所引发的短暂性阵发性眩晕,即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也称管石症或耳石症[1]。位置性眩晕主要分为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两种类型,起病突然,伴随眼震及短暂阵发性眩晕症状。目前临床上多以手法复位为主要治疗方式,由于该疾病具有中医病理中痰湿致病的特性,故此本研究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良好,现将具体报告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所选取的60例BPPV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的选择时间在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对BPPV的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30。对照组由18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共同组成,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57.2±2.8)岁,平均病程(1.7±0.3)个月。观察组由16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共同组成,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58.1±2.2)岁,平均病程(1.8±0.4)个月。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位置性眼震,并伴随呕吐恶心症状。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患者静坐在就诊床上,头部保持45°向患侧活动,把肩部垫高,静卧,在患处以45°的角度活动,30秒后恢复原来位置。头部90°向非患处活动,时间30秒。使患者头部及同躯干部位90°翻转,侧卧状态,时间30秒。复原体位,使头部保持向前倾斜30°缓慢坐起。
对照组患者在手法复位后给予倍他司汀口服治疗,6mg/次,3次/天。观察组则在手法复位后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成分为:陈皮12g、天麻12g、白术12g、制半夏10g、大枣8g、茯苓15g、甘草6g、生姜8g,以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3次/天。两组均连续用药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①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中对BPPV的疗效判定标准将其治疗2周后的临床效果分为痊愈、有效、无效三个评定原则[3]。眼震症状消失,无眩晕为痊愈;眼震及眩晕均明显改善为有效;眼震及眩晕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即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②对患者结束治疗3个月后的疾病复发情况进行随访,以是否出现二次眩晕症状或位置性眼震为主要判定依据。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x2及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60.0%与有效率3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3%和3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
结束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眩晕及眼震的有3例,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中出现8例患者眩晕及眼震症状,复发率为2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BPPV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周围性前庭疾病,特定部位由于头部运动诱发短暂性的眩晕,并伴有自主神经和眼震症状,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人群,通常将其分为前半规管BPPV、后半规管BPPV、多半规管受累BPPV及水平半规管BPPV,受到牵连最多的为后半规管[4]。中医学中将此病归属“眩晕”范畴,虚、痰、风为其主要病理机制,便是所谓的“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医学从众录》中记载“风生夹木势而克土,故仲景以痰饮立论”,指出治疗应以治痰为主。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之功效,方中白术具有运脾燥湿之功效;茯苓健脾渗湿极佳;天麻平肝息风从而止头眩;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有奇效,甘草辅助,以上诸药合用,风痰并治,标本兼顾[5]。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束治疗3个月后的随访,观察组患者中复发3例,对照组患者中复发8例,由此可见,该组方配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能够有效减轻患病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过程中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手法复位,收效良好,此法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连雨,潘冬青,何纲等.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672-1673.
[2]郝大慰.中医辨证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0例[J].河南中医,2014,34(9):1781-1782.
[3]鲁杰,谢珂,孙民等.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3):291-293.
[4]王纪彪.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2):141-144.
[5]李洪淮.不同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6):4044-4045.
论文作者:王秋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阵发性论文; 半夏论文; 白术论文; 天麻论文; 患者论文; 手法论文; 位置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