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企业制度化研究——基于国美电器的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适应性论文,案例分析论文,国美电器论文,资本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组织和环境的关系是战略管理核心问题之一。组织适应动态和复杂环境的过程,本身就存在一个根本性两难困境——利用过去的确定性和探索新的可能性。[1][2][3][4]探索新的可能性意味着迅速捕捉机会以期在未来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这种不可避免的资源消耗让组织暴露在风险中;利用过去的确定性则有助于组织提升效率和维持当前优势。[5]在探索机会的基础上更好利用现有资源,以提高“调整资源分配、适应市场改变”的能力,是企业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最优选择。 既有文献主要根据企业自身资源特点,探讨对环境主动适应的具体措施,如构建动态能力、进行组织学习、推动自主创新等。[3][6][7][8]然而对企业适应环境中发生的制度安排调整鲜有探讨。企业制度安排对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起着直接约束、引导和调节作用。[9]当企业现有制度状况难以支持企业发展时,企业制度的演变(制度化或去制度化)可能出现。[10]制度演变受到企业内外因素双重影响。环境变化要求企业做出迅速反应,而作为企业实际或潜在资源集合的社会资本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11]两者不会自动匹配,存在动态耦合。这种动态耦合与企业制度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拓展了组织与战略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 国美电器(下文简称:国美)的发展历程为该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范本。从前期“跑马圈地”的粗放型增长到今天追求效率的精细化增长,是国美面对其社会资本和市场变化做出的战略反应,展现了国美制度化的进程。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管理启示。一方面,笔者将从组织层面讨论制度化,分析社会资本和市场适应性的动态耦合对企业制度化的影响,这是对组织变革和战略理论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本文对企业制度化机制的探讨也为企业利用确定性和探索不确定性提供了一个选择依据,这对提升企业动态竞争能力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理论背景 (一)市场适应性 战略的目的在于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12]这离不开组织对环境的成功适应。[13][14][15][16]适应性源自于生物学,是指生物改变自己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能力。[17]一般而言,环境变化会引发组织的变化,[3][18]但该变化可能是无效率或痉挛式的,[19][20][21]并不一定和环境的变化同步。适应性反映了企业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能力。[17]如何培养对环境变化有效率和有效果的适应性,是战略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要受到行业结构、行业政策的影响。随着行业格局的变化,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导致组织本身进行演化。卡罗和汉娜(Carroll and Hannan)两位学者在研究组织演化中发现:组织所使用的资源缺乏长时间的可持续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组织群体的发展总是存在合法性和竞争之间反向作用。从而在一个群体演化过程中,组织数量或规模的增加或减少会遵循抛物线模型。[22]具体而言,当企业所处的群体或行业处于成长初期时,该群体内的组织密度较低,追求合法性成为主导目标使得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以获得合法性和先进入者优势。随着组织密度提高,竞争会成为主导优势,从而使得企业开始追求效率,提高资源的价值转换率。[22]其他文献也证实,当市场结构呈现出较高吸引力时,企业将试图跨过壁垒进入该行业并持续投资,[12][23][24]这时企业的竞争更多呈现出规模竞争的特点。当越来越多竞争者进入该行业造成竞争加剧时,在位企业不得不在参与规模竞争的同时逐步提高自身运营效率,试图追求低成本优势,[12][25][26]这时企业竞争呈现出效率竞争的特点。规模竞争要求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是一种做大蛋糕的探索。效率竞争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市场份额,是精耕细作式的利用。换而言之,外部市场环境总是会要求企业从“以建立合法性为基础的规模导向”到“以竞争为中心的效率导向”转变。这就要求企业在复杂动态环境中,必须面对“过去确定性的利用”和“新的可能性的探索”的两难选择。[1][2][3][4]组织资源的稀缺性使“利用”和“探索”这两个目标始终存在竞争关系。[3]据此笔者将市场适应性定义为,企业在面对市场环境二元性要求充分适应并调整资源分配的能力。市场适应性既强调经济适应性(对稀有资源的获取),也强调社会适应性(对合法性的获取)。[15][27]市场适应性是环境对企业外在压力的体现。外部环境的变化会改变企业的市场适应性,从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决定企业的生存或死亡。因此,为了保持或提高市场适应性,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调整资源和能力结构。 (二)企业社会资本 企业战略的核心是实现企业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匹配,资源往往需要企业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取,也即企业会对外界的环境产生资源依赖。[28]经济活动是嵌入在社会网络环境中的,[29]企业在其网络中的位置会影响其能够获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30]社会资本理论对企业在社会网络中获取资源的现象做出了系统性解释。社会资本是实际和潜在资源的集合,[11]是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中可以带来回报的资源投资,[30]是企业进行战略选择的重要考量。[31]社会资本的来源是行为主体的社会关系。[32]企业社会资本来源于“与政府、银行、供应商、经销商及竞争对手等的所有网络关系”。[33]网络关系可进一步划分为商业关系和政治关系两个结构维度。[34][35]在此基础上,企业社会资本可划分成制度社会资本与商业社会资本两种类型。[36]制度社会资本主要指与政府官员、行政管理机构、银行等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商业社会资本主要指同其他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等的关系,带有明显的市场与商业色彩。 社会关系网络主体的差异,使得不同社会资本具有异质性特征。[37]政治关联有利于企业制度性资源的获取,包括税收、管制行业进入以及诸多融资便利。因此,拥有强制度社会资本的企业更容易追求规模扩张,[38]而不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改善。[37]反之,企业商业社会资本有利于减少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29]促进企业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37]企业社会资本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即商业社会资本和制度社会资本在企业社会资本的占比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社会资本的状况会影响企业对规模或效率的追求。 (三)制度化 影响企业对效率和规模的追求存在一些一般性影响要素,前人的研究已经充分揭示了技术条件、生产要素等微观机制的影响,[39][40]却忽略了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影响。企业制度安排对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起着直接约束、引导和调节作用。[9] 制度,作为正式或非正式的博弈规则,[9][41]其存在得以消除不确定性,为经济社会提供稳定意义。[42]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其中法律、产权制度、契约等作为正式制度,社会规范、习俗、文化观念等作为非正式制度。[41]组织可能存在的三种基本状况:存在正式制度、存在非正式制度、不存在制度。企业内部制度状况指在组织内部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综合,两者的相对比重决定了企业内部制度是趋于正式化或非正式化。组织内部制度情况塑造了企业追求战略目标的行为,形成了组织成员特定的行为模式。[43]相应地,组织内部的制度状况也可由其成员的行为模式反映。 当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改变时,同样的行为模式不再能够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时,导致新问题出现,此时企业制度就可能发生演变。[10]制度化是制度演变的一种方式,是指在社会活动中“制度性”解决办法的出现和制度形成的过程,[44]通过这些过程,组织的义务或现实实践在社会思考和行动中获得了类似规则的地位。[16]一定程度上,制度主义认为组织会与其外部制度环境同构(isomorphism),从而获得合法性。[15][16]组织的制度化也是与外部环境趋同以获得规则地位的过程。企业的制度化过程要受到市场的影响。[9]当外部市场环境越来越趋于完善,企业内部制度也随之完善。为此,笔者把企业制度化定义为,企业从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转型或正式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制度化程度由某项制度建立的时间以及其被集体成员接受的程度来决定。[10]例如,当某项新制度的提出并没有被组织成员接受和执行,即组织大部分成员依旧按照原有制度行动,则组织制度化程度较低。在企业制度化的过程中,企业一般会遵循外界的规则改变自己的战略目标和经营行为。但企业制度化的程度和方式会随着自身权力强弱和自身拥有资源大小的变化而改变,即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45]是探索难以从所处情境中分离出来的现象时才有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全面、综合性的研究思路。与常见的定量研究方法不同,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归纳出理论(即分析归纳),而不是计算频率(统计归纳)。[45]案例研究有多种形式:单案例或多案例研究,描述性、解释性及探索性案例研究。描述性和解释性案例研究主要强调对理论的演绎,而探索性案例研究是通过对某些特殊、个案的原始现象的发现理论,[41]是进一步系统理论研究的前奏。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理论的构建、补充和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具体原因如下:(1)在组织管理中,对企业制度化的影响机制和进程的研究也较少,已有文献难以进行深入解答。因此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利于探索新的理论视角弥补对该主题研究的不足。[46](2)本研究需要采用过程视角对企业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展现事件的动态互动历程,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45](3)案例研究方法是探索管理新理论的有效研究方法,[46]本研究是对理论的系统和深入探索,需要全面数据作为支撑,因此采用案例进行分析。[45](4)和多案例相比,单案例可更深入地进行跟踪分析,有利于解释独特复杂现象,更适用于纵向研究,[45]因此本研究将基于单案例展开。 (一)案例选择 本研究选择“国美电器”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了案例的典型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1)基于典型性原则。作为中国企业的典型代表,国美近三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外部市场环境的跌宕和企业社会资本的演变。从“规模制胜”到“效率导向”,国美的战略变革伴随着制度化的进程,因此具有典型性。(2)数据获取的便利性和准确性。作为上市公司,国美的年报、公告等公开资料全面且有法律效应。轰动一时的“控制权之争”,使国美的众多信息被媒体披露。这些都为笔者的研究提供较完整的分析数据。国美门店、供应商众多,一手数据较容易获得。 国美电器于1987年成立,2004年在港交所上市,旗下拥有国美、永乐、大中等家电零售品牌。国美经历了早期、快速和转型发展三阶段(详见图1),其中快速发展阶段又可分为自主开店和资本并购两个阶段。[47]在早期发展阶段,企业规模较小、社会关系网络相对简单,无法“利用过去的确定性”,只能“探索新的可能性”。因此,该阶段国美未面临二元性挑战,无需分析其制度化过程。从快速发展到转型发展阶段,国美经历了从“跑马圈地”向提高经营效率的战略转变,展现了国美制度化的进程。综上,本文将主要针对快速发展和转型发展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图1 国美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美年报及其他二手资料整理。 (二)信效度保证策略 信效度检验是评价社会研究质量常用的标准,具体包括:信度、建构效度、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45]为了保证案例研究过程的规范严谨、结论的真实可靠,笔者根据殷(Yin)提供的案例研究信效度检验的策略,[45]在各个研究阶段采取了相应措施。在资料收集阶段,本文设计了案例研究的草案,根据研究对象列出了所需收集资料的大致方向。用Excel建立资料数据库,便于重复检验和研究,保证案例研究的信度。此外,本文用三角交叉法,以二手数据为主、一手数据为辅的方式收集多元化的数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证据链:“原文引用”—“条目”—“一阶节点”—“二阶节点”—“命题”,保证研究的建构效度。在研究设计阶段,笔者选择了组织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制度理论,对案例研究进行了指导,保证研究的外在效度。在案例分析阶段,本文对多次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尝试进行现象解释以及竞争性解释分析,把研究命题和结论相匹配,由此保证了研究的内在效度。具体说明如表1所示。 (三)数据收集 为保证资料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三角交叉方法收集数据。[45]二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1)公司公告、半年报和年报。它们信息准确具有法律效力。(2)新闻报道。根据新闻媒体的专业性、影响力、公正性,笔者选择了《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等报纸媒体,“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等门户网站为主要数据来源。为最大程度还原事件,笔者选取了多样化的新闻形式:视频、文本新闻及相关评论。此外,笔者尽可能追溯报道原始出处,同时比对多个来源,保证资料真实。在报道内容的引用上,笔者优先选择当事人原话,优先选择熟悉事件并有明确身份信息来源所提供的信息。为获取全面的数据,笔者在2014年3月~6月以半结构化形式访谈了国美中高层管理者、供应商、企业员工、竞争者、行业专家及顾客。每次访谈时间为0.5小时~2小时。具体资料来源详见表2。 (四)数据编码与分析 编码工作主要由三名研究团队成员分别独立进行。笔者根据数据不同来源(年报、媒体报道、访谈资料)对资料“按句”进行编码,每篇报道中相同或相似表达的归为一个条目。[48]此外,三人定期汇总讨论交换编码结果,当有不同意见或新发现时,及时讨论并相应修正前期编码。为进一步降低主观认知偏差,三人意见一致时的条目才会保留。笔者采用渐进式编码,具体步骤如下:(1)先对资料进行原始编码,提炼出关键词,得到第一层次条目。(2)在原始编码基础上进行一级编码,对条目跨文档归类寻找共同点,得到一阶节点。(3)对一阶节点进行二级编码,寻找联系,得到二阶节点。第2步和第3步是重复迭代的过程。(4)三级编码。对二阶节点进行重新组织,得出相应命题。 四、案例分析 国美制度化伴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和社会资本的演变。因此,笔者将根据国美发展阶段分析外部市场环境、企业社会资本情况及国美制度状况。市场环境主要由竞争者、上下游、替代者、潜在进入者以及相关政策构成,各方面的变化均将引致市场格局演变。企业社会资本由制度社会资本和商业社会资本构成,[36]来源为社会网络关系。[32] (一)快速发展阶段——自主开店式扩张(1999-2005年,见表3) 1.规模导向的外部市场环境。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起步期和成长期具有高增长率,对企业有较大吸引力。此时企业会对行业持续投资,探索新机会,扩大市场份额。[12][23]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家电零售业处于探索阶段,市场环境为规模导向。(1)行业竞争者众多。区域性家电经销商较多,各自占有以北京、南京、上海为中心的市场区域。国美、苏宁、永乐相继上市使得它们拥有更多的资本探索和捕捉市场机会,追求规模。(2)上游集中度低。家电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更为激烈,讨价还价能力低。[12](3)潜在进入者多。加入WTO后,外商开始觊觎中国市场。他们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经验,是强有力的潜在竞争者。(4)消费者价格敏感,价格优势是主要竞争力。综上,在竞争激烈差异化小的行业,要求企业对市场中新机会的探索。谁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就实现了规模经济,利于降低交易成本,[49]获得更高的市场权力,取得竞争优势。[12] 2.强制度社会资本带来竞争优势。 在发展初期,创始人的社会关系网对企业经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等同于企业关系网。大量报道称,黄光裕就是国美,国美就是黄光裕。资料分析发现,黄光裕的社会关系是国美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1)强政治连带。在电器零售业的打拼,黄光裕已构建丰富的社会关系网。凭借强政治连带,国美拿到巨额贷款,更通过郭京毅、詹忠培使国美快速上市,为后续并购扩张奠定基础。(2)强渠道权力,弱商业连带。当拥有多种资源时,企业将首先依赖于“优势占先”的资源。[50]国美制度社会资本是其占优资源,有利于提高市场权利,提升对渠道的支配、影响或控制能力。[36]这导致其忽略良好商业关系的构建。在渠道合作上,国美对供应商态度强硬,格力曾因国美擅自降价和其闹翻,两者关系紧张。此外,黄光裕对员工严苛,引起员工不满。综上,黄光裕的强政治连带使国美具有强制度社会资本,带来了相对竞争优势。 3.国美内部非正式制度盛行。 制度力量塑造组织系统,为行动提供导引和约束,[9]因此国美制度状况可由国美成员对内和对外的行为模式反映。(1)个人权威至上。在该阶段,国美奉行跑马圈地的扩张战略。为进行快速决策获得先发优势,国美高度集权,黄光裕可随时调动大区总监。黄光裕曾表示:在国美,只要有三分把握我就去做。这反映国美的决策更多是黄光裕的决策。(2)契约精神缺失。国美文化强硬,与供应商合作时缺乏契约精神,擅自调价的现象屡见不鲜,供应合同签订标准不一。综上,高度集权和契约精神缺失反映了国美正式制度失灵,非正式制度盛行。 (二)快速发展阶段——并购扩张(2005-2009,见表4) 1.“规模加效率”导向的外部市场环境。 随着行业发展,进入壁垒提高,在位企业积累了资源的同时也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此时,企业在参与规模竞争的同时,还需加强对已有资源的利用,提高运营效率。[12][25][26] 该阶段,家电零售业逐步进入成熟期,行业格局发生较大改变,对企业提出效率要求。(1)行业集中度提高。2005年家电零售业进入并购狂潮,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竞争对手实力强大。外商的进入也加剧了竞争。(2)新型竞争者出现。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家电零售网站涌现,分享家电零售市场的一杯羹。(3)上游话语权增强。上游集中度提高、电商发展提供了替代性合作渠道,使供应商话语权增强,从而提出更多诉求,要求企业提高资金运营效率。(4)消费者价格敏感。企业需更多通过降低运营费用来降低成本。(5)政策约束。2006年《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发布,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不平等费用的收取,冲击家电零售企业的类金融模式,对资金运营效率提出高要求。综上,市场格局改变要求企业在探索新机会的同时更有效率地利用现有资源,即市场追求规模加效率。 2.加强的制度社会资本是竞争优势主要来源。 企业社会资本可分为个人社会资本和组织社会资本。根据高阶理论,高层管理者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核心人物社会资本将成为企业社会资本的关键。黄光裕占据国美核心地位,陈晓曾表示,黄光裕个人风格浓厚,企业带有很多他的基因和痕迹。某专业人士表示,在给国美员工上课时(2008年)接触到员工的价值观就是黄光裕的价值观。因此,黄光裕的社会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国美社会资本构成。(1)政治连带持续构建。社会关系网的形成和演变具有路径依赖特征,过去的成功使黄光裕更追求政治连带,使国美拥有强制度社会资本。该类企业更容易追求规模扩张,包括地域和业务多元化。[38]国美在并购扩张阶段的成功与黄光裕的政治连带分不开,通过反垄断审查、成功并购永乐,使之在行业内牢牢保持领先。(2)商业关系选择性构建。该阶段黄光裕与国外厂家及国内强硬供应商签署现款现货交易合同,建立了良好的商业关系。然而国美凭借其规模对中小型供应商的态度长期强硬,结算问题“因人而异”促使与中小供应商关系更加紧张。综上,国美制度社会资本进一步加强,依旧是核心优势的主要来源。 3.正式制度不完善。 过去的竞争优势使组织变革存在路径依赖,即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组织成员认知形成受到过去很大影响。成功扩张导致国美的行为模式难以改变。(1)隐性控制显著存在。国美上市后控制权分配应与股权相匹配。而黄光裕不断减持却依旧保持控制权,证明国美没按上市公司规则分配控制权,依旧奉行权威治理结构。(2)渠道合作随意性强。该阶段年报显示,其他业务收入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国美依旧大量占用供应商资金。只与大的生产厂家签订现款交易合同,反映其渠道合作不规范。综上,国美在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渠道合作上并没有实质改变。要做到制度化,结构必须产生相应行动。[10]因此,国美正式制度依旧不完善。 (三)转型发展阶段(2009至今,见表5) 1.效率导向的外部市场环境。 行业成熟时增长率开始下降,企业需提高效率或进入新市场。行业格局改变给企业维持市场份额带来挑战,资源的稀缺需要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6]前期扩张使行业增长率下降,上游不断合并、电商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竞争格局,外部市场环境更加追求效率。(1)扩张空间缩小。该阶段苏宁、国美通过对国内一、二线市场的垄断,市场扩张空间不断缩小。如某专业人士所说,家电行业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2)电子商务飞速发展。2009年后,家电网购交易额增速近200%。京东等网站品类齐全、购买便利,给国美、苏宁带来强烈冲击。(3)零供关系趋于平等。上游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电商成为更有力的替代选择。刘强东曾表示:我们保证,即使我们壮大了也不会剥夺厂商话语权,和京东合作,可以多赚3%。(4)消费群体改变。消费群体年龄结构、教育结构的改变,使他们对效率、服务等整体价值给予更高关注。(5)政策约束力加大。2011年相关法规发布,明确列出违规收费具体项目,并对此类行为明令禁止,约束力加大。综上,行业各个主体都提出更高效率要求,市场演变为效率导向。 2.国美制度社会资本变弱,商业社会资本变强。 社会资本核心来源是社会关系,[32]行为主体社会关系网的断裂或构建,将导致企业社会资本变化。核心人物黄光裕入狱引起国美社会资本改变。(1)政治连带减弱。2008年黄光裕因经济犯罪被捕、涉案官员相继落马,使其政治关系网断裂。基于此建立的制度社会资本随即减弱。(2)商业关系全面构建。制度社会资本减弱促使国美开始构建商业关系。一方面,国美开始和厂商进行协同供应链搭建,一起管理商品及价格,另一方面,国美改变以往强势态度,工作人员变得平和。某高管表示,国美跟供应商更讲理了,从霸道向王道转变。某彩电供应商也表示,黄光裕事件后国美与供应商的紧张关系得到改变。良好商业关系的构建将提高国美商业社会资本。综上,该阶段国美制度社会资本变弱,商业社会资本变强。 3.国美正式制度逐渐完善。 现代组织制度不仅是复杂技术带来合作要求的结果,更是合法化的理性形式产品。[13]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组织必须与其制度环境同构才能成功获得合法性。[21]黄光裕入狱后国美制度环境改变,原有行为模式得不到认同,合法性下降。此后国美停下扩张脚步,从组织结构、供应链管理、渠道合作等方面完善制度。(1)组织结构扁平化。国美实行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增加了授权,改变以往的集权模式。(2)规范渠道合作。国美取消了进场费、统一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合作更加透明。(3)规范卖场管理。新ERP系统实现对商品的实时管理,国美不再可以擅自调价。此外,该系统可有效考核员工绩效,规范卖场管理。综上,组织授权、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规范化反映了国美正式制度逐渐完善。 五、研究发现 国美的转型是正式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社会资本的演变。而国美外部市场环境和其社会资本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其背后的机理可以揭示两者的动态耦合对企业制度化进程的影响。 (一)市场适应性推动企业制度化 国美外部市场从“规模导向”向“效率导向”演变,需要企业做出相应改变。在快速发展阶段,国美采用“跑马圈地”战略,并依靠权威等非正式制度使战略有效执行。该扩张方式是以牺牲效率为前提的:2002-2006年,国美的单位面积销售额从每平方米2.4万元下降到1.1万元。国美的低管理效率和供应链能力,使其“类金融模式”受到黄光裕事件的巨大影响。[47]2009年,传统门店的市场资源遇到“天花板效应”,国美基于非正式制度的粗放管理弊端逐渐暴露,难以稳定发展。正如竺稼所说,零售的核心竞争力是价格,成本降低需要在物流配送和后台管理上下大工夫。国美发展不能单一依赖于扩大门店数,而要更看重同店增长。保持市场适应性需要国美改变原有的制度状况。 研究发现,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提出新要求,组织原有制度基础往往难以满足,导致新问题出现。当组织试图追求效率目标时,缺乏正式制度会导致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不同而发生冲突,进而引致理性化程度不足的问题。[43]从而市场环境的改变会降低市场适应性,成为推动企业制度化的外在压力。据此,笔者提出: 命题1:市场适应性推动企业制度化。外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短期或长期发展形成外在压力,保持或提高市场适应性会推动企业制度化。 (二)社会资本影响企业制度化程度 社会资本是企业的重要资源,[30]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在优势。(1)快速发展时期,黄光裕结识了各类权力部门要员,构建了强制度社会资本,使国美获得贷款、土地等关键资源,并促成国美成功上市、并购永乐,得以迅速扩张。2006年陈晓出任国美CEO后,提出提高单店经营的口号及“七个第一,一个领先”的战略目标,与环境要求相符。然而该阶段,强制度社会资本依旧可以支持跑马圈地的战略,获得强市场权利。因此,新的措施并没有得到彻底执行贯彻,即国美并未真正改变原有制度,该阶段企业制度化程度较低。(2)黄光裕入狱后,国美制度社会资本强度迅速下降,基于此建立的非正式制度失去了支撑,原有战略难以有效执行。为此,国美在组织结构、采购渠道合作管理上提出相应制度化措施,并得到组织各层次的有效执行。因此,该阶段企业制度化程度较高。 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是企业战略能否有效执行的重要支撑,从而成为企业制度化的内在动力。当企业社会资本还可以带来利益,即使组织内部有新规则提出也难以被广泛接受,导致企业制度化程度低。据此,笔者提出命题2: 命题2:当企业社会资本还能支撑企业发展时,企业制度化程度较低,即使制度化对企业更有利。反之,企业的制度化程度较高。如图2所示,曲线上两点间的垂直距离代表该时间段企业制度化程度。 (三)市场适应性要求和社会资本的动态耦合决定企业制度化进程 企业制度化受市场适应性和社会资本的双重影响。市场适应性要求企业对环境变化立即反应,而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两者的演变并不同步。它们之间的动态耦合对企业制度化进程产生更复杂的影响。如图2所示,(1)2005年后市场提出了规模和效率的双重要求,根据命题1,市场适应性要求应该推动国美制度化。而现实中,国美制度化进程缓慢。主要原因是:此前国美社会资本以制度社会资本为主,基于此构建的非正式制度有利于规模的扩张,符合部分市场要求,两者耦合程度适度。(2)2009年后,市场演变为效率导向,而此前国美的社会资本状况以制度社会资本为主,不利于效率的提升,[37]不符合市场要求,两者耦合程度低。国美必须加快制度化,构建相应社会资本,才能提高市场适应性。 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资本状况支持企业战略制定和执行,不同阶段的社会资本和市场适应性要求存在不同程度的耦合,从而影响企业制度化进程。综上,笔者提出: 命题3:当市场适应性要求和企业社会资本高度耦合时,企业制度化进程平缓,反之,企业制度化进程快速。 图2 国美制度化的影响机制分析 说明:→表示市场的阶段特性(追求规模还是效率);表示企业社会资本状况;表示国美制度化进程,即组织内部制度不断向完善的正式制度演变的过程。 资料来源:笔者分析整理。 六、结论与启示 结合既有理论,本文通过国美电器案例,深入分析了市场适应性和社会资本对企业制度化的影响机理,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本文梳理了国美不同发展阶段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社会资本和制度状况特征,并综合分析了三者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市场适应性要求是推动企业制度化的外在压力,社会资本作为组织内部力量影响企业制度化的程度。(2)市场环境和企业社会资本演变的非同步性,使市场适应性要求和企业社会资本存在不同的耦合程度,从而影响企业制度化进程。当市场适应性要求和社会资本高度耦合时,企业制度化进程平缓,反之,企业制度化进程快速。 本研究是对组织与环境相关研究的理论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1)借用组织学习理论的概念,从“探索”和“利用”角度明确了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一般趋势,从而使企业适应环境的过程更加清晰。(2)提出了市场适应性的概念,即企业面对市场环境二元性要求时能充分适应并调整资源分配的能力,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例如外部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组织演化等影响的相关问题。(3)探讨了制度化的影响机制。本文从市场适应性(外力)和企业社会资本(内力)双重角度分析了企业制度化的机制,丰富了组织变革的理论。 此外,本文还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演变,做到循序制度化。市场环境的演变是渐进而非突变的过程,对环境的不敏感会使企业在市场演进到后期时措手不及,市场适应性迅速降低,企业不得不进行快速制度化。而这需要摆脱过去的发展模式,往往要付出更高成本且会面临较高风险。(2)在构建社会资本时,企业要打破路径依赖的影响。若企业只强化某类社会资本,会遭遇社会资本和市场需求极度不匹配的风险。当企业遇到市场环境挑战时,原有社会资本可能阻碍企业的制度化,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3)要结合市场特性和社会资本的耦合情况,选择制度化进程。当两者高度不耦合时,企业需要亡羊补牢,进行快速制度化,来减小市场适应性降低带来的风险,即使会付出较高代价。 案例研究有利于在实践中涌现新的理论视角,但笔者发现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由于案例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使得本研究存在普适性的问题。第二,本研究只从市场适应性和企业社会资本两个角度探讨企业制度化,可能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存在,需要进一步从管理实践中发现。第三,企业制度化不是一次性的过程,会经过不断修正和迭代,达到一定结果。本文只从影响机制角度分析企业制度化进程,并没有剖析制度化具体过程,未来研究可通过多案例的对比分析来挖掘。此外,后续研究还可以对市场适应性、企业制度化过程进行量化,对企业制度化的影响机理进行检验。标签:国美论文; 黄光裕论文; 社会资本论文; 商业管理论文; 商业分析论文; 商业竞争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制度化管理论文; 案例分析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商业战略论文; 过程能力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市场战略论文; 经济论文; 商业论文; 非正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