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展望(一)_桑塔纳论文

上海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展望(一)_桑塔纳论文

上海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展望(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柱产业论文,上海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汽车制造业

(一)现状

现有企业100多个,职工7万多人。1993年,工业总产值170亿元,比1990年增长6.16倍,平均年增长92.77%;1993年,工业增加值达到59.39亿元,比1990年增长6.01倍,平均年增长91.04%;1993年,出口交货值达到3.38亿元,比1990年增长1.52倍,平均年增长36.12%。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上海汽车制造业在全市工业中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工业总产值由1990年的占1.37%提高到1993年的6.05%,工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占1.9%提高到1993年的8.89%,出口交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由1990年的占0.85%提高到1993年的0.87%。特别是中德合资大众汽车公司建立以来,上海汽车工业获得迅速发展,桑塔纳汽车的国产化率于“七五”期末已经达到70.37%,1993年的国产化率又进一步提高到80%以上,成车产量达到10万辆,带动并形成一大批为桑塔纳整车经营的汽车工业,使上海成为国内轿车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上海汽车制造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不高,不具备自主设计开发新车型的能力。

(二)市场预期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轿车正处在产品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时期。“九五”期末,轿车进入家庭并开始成为消费热点,二十一世纪,轿车将进入普通家庭。世界上轿车的发展都有这样一个轨迹和规律: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时,少数家庭产生购车欲望;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有不到5%的家庭购买轿车;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时,购车家庭一般将占5%-10%;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时,购车家庭将占10%-20%。

轿车制造业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轿车进入家庭。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轿车进入家庭将是一个不可扭转的必然趋势,问题在于看准市场需求,以家庭用汽车为目标,开发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不难扩大汽车市场占有率的。

(三)2000年主要目标

2000年上海汽车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预测为730亿元,1993年—2000年年平均增长23%;汽车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由1993年的6.05%提高到13%。

2000年上海汽车制造业主要产品预测如下:

桑塔纳轿车达到30万辆,其中B型12辆,NS型10.8万辆,B5型7.2万辆;

多用途MPV车10万辆;

高、中档旅游大客车5500辆;

轻型面包车1.2万辆;

摩托车100万辆,其中125系列摩托车50万辆,轻型踏板式摩托车30万辆;

汽车发动机60万台,其中827型(1.8升、2气门)17万台,新827型(1.8-2升、5气门)27万台,V6型(3升)15万台;摩托车发放机110万台。

(四)规划重点

1、桑塔纳轿车系列

与德国大众开发的新车(NS)型将于“八五”末批量投产。同时再开发B5新车型适时投产。在安亭地区新建第二发动厂,形成新827型汽油机(1.8-2升、5气门),年生产能力27万台,其中用于NS型桑塔纳轿车10.8万台,用于B5型桑塔纳轿车7.2万台,另外供外配及出口9万台。

2、多用途车MPV系列

将在浦东新区选址用合资方式建设一个多用途车NPV制造厂,起步年产量为10万辆,并从中带出中、高级轿车,同时,建设一个3升汽车发动机厂,以与MPV配套。

3、摩托车系列

上海易初摩托车公司在浦东王港建设第二厂区,生产新型125系列,年产20万辆摩托车及30万台摩托车发动机。

上海凤凰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规划与国际上的大公司合资生产轻型脚踏式摩托车,建设一个年产摩托车30万辆,摩托车发动机50万台的摩托车厂。

4、零部件系列及后方支持体系

在发展汽车与摩托车整车的同时,对横向配套的零部件厂进行系统的技术改造,以提高国产化率。另一方面,对技术、质检、培训、模具、信息等各类中心加大投入,形成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后方支持系统。

(五)资金需求及筹集

2000年以前,上海汽车制造业共需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其中:

1、桑塔纳轿车匡计需投资6亿元;

2、桑塔纳轿车第二发动机厂匡计需投资35亿元;

3、多用途车MPV系列匡计需投资50亿元;

4、摩托车系列匡计需投资10亿元;

5、零部件系列技术改造及投资匡计需80亿元;

6、建立后方支持体系匡计需投资30亿元。

2000年前,所需资金,设想分三块筹集,其中1/3自筹及利用外资(包括国内基金),1/3向社会及海外集资,发行股票(含B股),1/3向银行贷款。

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

(一)现状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通信传输器材、计算机与软件以及主要电子元器件。目前共有生产企业134个,职工2.85万人,工程技术人员6千多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2%。其中,通信设备企业24个,职工1.21万人,工程技术人员280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3%;计算机及软件生产企业14个,职工9800多人,工程技术人员220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22%;基础元器件及器材生产企业11个,职工6600人,工程技术人员1200多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8%。近几年来,这个产业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1993年,上海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亿元,为1992的2.39倍,为1990年的7.09倍,但从总体上说,上海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手段比较落后;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产品升级换代缓慢;有些产品生产规模偏小,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二)市场预期

电子信息设备在发展到信息社会、商战激烈的今天来说,是一个使用面极广、渗透性很强的制造业。随着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推进和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是一个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

根据市场预测:通信设备,将以数字程控交换式为重点,国内市场占有率力争达到50%以上。计算机软件,以金融电子化、商业电子化、家庭(个人)电脑为重点,开拓市场领域,积极做好技术服务,特别要做好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各种服务的配套,抢占和开拓市场。大规模集成电路是设备制造的基础元件,应以最终用户为销售对象。

(三)2000年主要目标

2000年,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年均递增速度为3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0.6%提高到2000年的5%。

2000年,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工业出口交货值达到15亿元,年平均递增5-7%,占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0.1%提高到2000年的2%。

2000年,大类产品的发展目标是:

1、数字式程控交换机。其中SI2系列达到880万线;HICOM系列发展到50万线;ISDX发展到30万线。

2、移运通信发展到67.5万台,基站800个。

3、传真机形成年产42万台的生产能力,其中年产各种专用机2万台。

4、中、高档电话机年产达到100万台,主要是发展和增加豪华型、多功能机型。

5、光电传输设备达到年产50万端。

6、光纤年产50万公里,光缆年产10万公里,射频电缆(CATV)年产3万公里。

7、卫星通信VSAT设备3000套,其中包括微波频率合成器1200台,通讯、气象卫星5颗。

8、电子计算机(含微机)年产130万台,其中显示器、打印机各100万台。

9、计算机软件年产值达到20亿元。

10、集成电路8″硅片,年处理能力达到12万片。

11、集成电路后道封装平封4亿块。

(四)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

1、数字制900兆移动通讯工程,年产30万台生产线,投资约3.5亿元,1995年建成。

2、传真机工程,年产42万台生产线及开发中心,投资约4亿元,1995年建成。

3、光纤工程,年产50万公里在光纤生产线,投资约3亿元,1996年建成。

4、微机及工作站设备工程,包括微机、显示器、打印机等11项工程,投资9.6亿元,1996年建成。

5、光盘工程,主要是引进生产线及测试设备,投资约1.5亿美元,建设时间为1996年-1997年。

6、0.5μ集成电路生产线工程,年处理硅片12万片,投资约20亿元,建设时间估计为1996年-1998年。

7、集成电路后部封装工程(908工程),年封装能力4亿块,投资约8亿元,建设时间为1994年-1996年。

初步估计通信设备制造业约需投资88亿元。(含外汇6亿美元);计算机制造业约需投资27亿元(含外汇1.4亿美元)。资金采取合资、合作、建立专项发展基金以及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集。

标签:;  ;  ;  ;  

上海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展望(一)_桑塔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