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 4100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中语文鉴赏表达与理解句子含义题初探,谈了本人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能为广大同学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 鉴赏表达 含义题
在高中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属于占用时间长、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型,做这类题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基础语文积累,还要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只有在答题的时候答在点子上、符合要求的答案,才可以得分。很多人面对鉴赏表达题都不知道如何下手,下面给大家从散文鉴赏角度分析如何答题:
一、鉴赏表达特色
阅读鉴赏表达题的特点是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找出作者在行文中有特色的句子和它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技巧。总得来说:
1.这类题考查的一般都是一些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如出现次数最多的比喻、夸张、拟人等等。
2.在命题的角度上,一来是从小部分分析,只要求学生分析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二来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入手,以全局的视角要求考生分析全篇的艺术特色。
3.在确认文章所用的技巧时可以分别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方法、语言表达等等各个方面来分析。
二、具体分析
1.记叙。记叙是所有类型的阅读体裁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记叙一般是围绕着中心内容有繁有简地叙写,在篇幅的分配上,作者会在要求突出细节的时候详细写,渲染烘托某种感情或者态度;略写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只是一笔带过。在散文中,记叙的人称一般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不同人称的使用会出现不同的表达效果。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写,会给整篇文章带来亲切感,让读者觉得这件事不是空洞的,而是真实发生的,便于直接抒情,能够自由表达感情。在记叙的方法上,有顺叙、倒叙、插叙等等各种方法可以选择,每种方法都有它特定的好处。
2.描写。描写这种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考试的时候,主要是考查考生关于描写景物的方法。景物的描写方法有绘声、绘形、绘色的抓特征的描写;在感官描写上有视觉、听觉、嗅觉等。写人的散文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
3.抒情。散文中的抒情是必不可少的。抒情是一种艺术,是考试的重点。有两种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散文考查中的间接抒情一般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另一物上。抒情在散文中的作用是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重要句子的特点
“理解句子含义题”中出现的重要句子通常是这样一些语句: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二是能体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如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三是内涵丰富的语句,如哲理性语句等;四是使用特殊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的语句。
总之,答“理解句子含义题”之前一定要分析其结构、内容以及使用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找准答题的方向。
四、答题方法和技巧探究
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文段和全篇孤立地分析,而是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去品味和赏析。
2.探寻言外之意。有些句子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句子中有意蕴丰富的词语,因此只要解读出这些难懂的词语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含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要回答好“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重庆卷第14题)这一问题,就必须先弄懂“大方”“合身分”和“贱”这三个关键词表达的隐含意义。显然,句子中的“大方”“合身分”和“贱”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分别是“适度”“得体”“降低价值”。所以,这句话的含意就应该是: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要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3.揣摩修饰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时,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定要先分析句子的成分,紧紧抓住修饰词、限制语进行仔细揣摩,才能把句子的意思理解完整。例如: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中“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福建卷第14题)
这道题的题干已经明确指出关键的修饰语“深处”与“悠远”。 什么才是“深处”与“悠远”的东西呢?就是童年、历史等。顺着这个思路在文中寻找有关信息,然后再结合文章整体理解,即可整合出答案:
(1)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2)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与桂花树的月亮”)。(3)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4)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总之,答“理解句子含义题”时,在实际答题过程中一定要在把握文本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语境意识、手法意识、结构意识等,多角度思考,仔细分析理解句意的关键,进而准确全面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论文作者:张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句子论文; 抒情论文; 含义论文; 方法论文; 语句论文; 散文论文; 人称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