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和基本精神--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经验_市场经济论文

新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和基本精神--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经验_市场经济论文

新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和基本精神——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全会论文,重大意义论文,时代背景论文,十六届四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提出来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此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是深入学习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新世纪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是保证我们党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经受住各种考验的根本措施。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点。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党中央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重点内容,这是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立足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站在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课题,也是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一、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时代对我们党提出的新要求。讲时代背景,离不开研究国际国内的大形势。首先,从国际大形势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整个世界还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很多。这里所说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极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西方某些强国,正处在新一轮战略扩张的势头上,竭力谋求长期的世界霸权,鼓吹“新干涉主义”,实施先发制人战略,甚至越过联合国独霸专行,对某些国家发动战争。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快发展,它对我国发生着双重影响。所谓双重影响,就是指它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能否遏制消极影响,发挥积极影响,这对我们是一个严峻挑战和考验。三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能否及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一个重大新课题。四是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五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还会很激烈。西方发达国家正加紧向全世界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些敌对势力主张对社会主义国家“打一场无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上述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只有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了,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和西方无硝烟战争的考验;否则,就经受不住这种严峻考验,甚至有被时代淘汰和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加强党的执行能力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其次,从国内大形势看,我国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振兴”的新阶段,全党面临着能否实现伟大振兴目标的严峻考验。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前两步我们党用了20多年时间已经实现了,第三步将用5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第一,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第二,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全党面临着新挑战。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正在向3000美元的目标奋斗。从世界一些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来看,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会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会不断增强,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恐怕也不会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二是表现在我国的经济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面临着能否有效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积极的一面表现在能比较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推动生产力发展,把经济搞活,促使人们观念更新;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它有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特别是自发性,能促使人们产生一种自发势力。革命导师说,自发势力是一种可怕的势力。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能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已经强化了的金钱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拜金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已经强化了的享乐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享乐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已经强化了的个人利益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利已主义。这“三种主义”,是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所以,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人们头脑里容易滋长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这就是市场经济负效应带来的严重问题。一旦这种人生价值观控制了某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头脑,就容易产生和滋长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尤其要看到,在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的这20多年,腐败仍然处于高发期,执政者面临着在伟大变革中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只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有效地遏制市场经济的消极性,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使党员干部在伟大变革中头脑清醒、方向明确、立场坚定,做到“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三是表现在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正处在不断深化的关键时刻,面临着“三个文明”建设能否协调发展的严峻考验。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要“两手抓、两手硬”,可是,十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解决的不理想,在很多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着物质文明建设一手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问题,这说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两手抓、两手硬”的问题难度相当大。所以,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还是一个需要下大功夫才能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二、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依据和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依据和重大意义,就能增强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根据《决定》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依据和重大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这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根本需要

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50多年了,党的执政地位日益巩固。过去,人们总以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铁打的江山、永远变不了、垮不了。然而,自从苏联和东欧发生巨变以后,打破了人们的这一观念。就是说,如果共产党的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不强,铁打的江山也会变的,执政地位也会动摇和丧失的。党中央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很重要一条就是对苏联、东欧共产党丧失政权严重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原苏联和东欧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原因十分复杂,但究其根源,最重要的是由于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执政理论,没有坚持共产党执政为民和依靠人民执政的宗旨,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积极改进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最终导致完全丧失执政能力,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列宁讲过,执政党最大最严重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和周恩来也讲过,失去民心、万劫不复。这说明,能否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能力,关系着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这是从许多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深刻结论。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和黄炎培先生就探讨过执政规律问题,研究执政党执政以后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问题。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认真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把执政比做“进京赶考”,提出“两个务必”,强调: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经济工作,并从,思想、组织、作风和本领等方面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提出扩大民主、加强法制、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从严治党等一系列思想,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联系起来,与当代国际环境及时代发展的要求联系起来,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大大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论述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等问题,及时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是第一次。它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这是实现党在新世纪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

我们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裕的、民主的、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前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仅任务艰巨,而且情况复杂。说“任务艰巨”,是指它要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体育、卫生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可持续发展。仅就经济方面而言,要在20年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保证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递增7%以上,工业必须平均递增两位数以上。否则,是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说“情况复杂”,是指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国际问题同国内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往往交织在一起、社会上的问题同党内存在的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人民内部矛盾同敌我矛盾往往交织在一起,这就增加了鉴别是非好坏的难度和处理问题的难度。所以,在新世纪任务艰巨和情况复杂的情况下,提高执政党的鉴别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更加重要。如果没有这些执政能力,就很难应对复杂的局面,很难实现新世纪党的历史使命。由此可见,党中央强调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是依据新世纪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而提出来的。一句话,这是时代的要求,事业的需要。

第三,这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以改革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实质是强调党的建设要全面创新。过去,我们讲党的建设主要是指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团结统一。现在,随着时代和形势任务的变化,我们不仅要重视“四大建设”和团结统一,而且还要研究和解决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巩固执政地位问题,还要研究和解决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问题,还要研究和解决党的执政规律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从而形成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核心,以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内容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这个新的伟大工程,新就新在它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核心,而其它方面的建设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和核心来进行的。所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内容,又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如果没有执政能力建设这个新内容,就谈不上党的建设的创新,更谈不上新的伟大工程问题。

第四,这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是一个执政的大党,已有共产党员6700多万,其中党员干部有1000多万,县处以上的领导干部有50多万,省部级干部有1800多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这些年来,我们党在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通过“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教育,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但领导能力素质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次党中央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从调查问卷中看,有59%的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中有58%的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比较薄弱;67%的人驾驭市场的能力比较薄弱;43%的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比较缺乏;44%的人依法执政的能力比较薄弱。在问卷调查中,省部级干部领导能力一般化的占32%,市厅级占50%,县区级占56%,乡镇级占51%,较差的占21%。这说明越是到下级和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越薄弱,这必然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许多基层难以贯彻落实,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贯彻执行了。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问题,不仅很重要,而且很紧迫。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精神

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掌握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才能、本领和效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指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能力的综合治理过程及其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措施,它的着眼点是解决如何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问题;实质是要解决为谁掌权、依靠谁掌权和如何掌权的问题;核心是提高共产党执政为人民和依靠人民执政的能力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问题。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必须明确和掌握执政能力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内容;必须抓住如何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和根本措施。只有把这几个重大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精神,才能全面而自觉地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所谓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个指导思想,是我们党总结建国55年以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它将永远指导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谓坚持正确的总体目标,就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始终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要使我们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而带领工农大众和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而奋斗。这一总体目标,是我们党从为谁执政、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角度,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的角度所作的高度理论概括。这就为新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方向。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着重点是要明确和掌握提高执政能力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内容。明确了任务和内容,就懂得了提高执政能力是干什么、抓什么,就懂得了在哪些方面下功夫、炼本领,就能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落到实处。《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下“五种能力”:第一,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的关键是:善于把遏制市场经济的消极性与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善于把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善于把抢抓机遇与应对挑战结合起来,在激烈竞争中求发展;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的关键是:善于领导、支持和依靠人民当家作主;善于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带头执行宪法和法律;善于建立依法执政的运行机制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的关键是:善于把理论创新与在实践中的科学运用结合起来;善于把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善于把党管媒体的原则与正确舆论导向结合起来;善于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结合起来;善于把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结合起来。这样就能牢牢掌握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权。第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的关键是:善于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善于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把发展、改革和稳定融为一体;善于把软管理与硬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机制;善于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遏制可能滋长的消极因素,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第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的关键是:必须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有理有利有节,巧妙周旋,积极应对;必须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战略思维的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平与发展条件下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战略,建立健全防范应对机制,提高应对国际突发事件的能力。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质,是要解决执政后党如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如何通过执政理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如何长久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问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根本措施就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谓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来全面搞好党的建设,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中,其思想建设要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内容;其组织建设要紧紧抓住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这些重点课题;其作风建设要紧紧抓住大力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勤政廉政以及坚决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等重大问题;其制度建设要紧紧抓住领导体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用人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其基层组织建设要紧紧抓住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各方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其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搞好党的建设,才能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作风基础,有了这些坚实的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有了可靠的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然会取得伟大胜利。

标签:;  ;  ;  ;  ;  ;  ;  ;  ;  

新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和基本精神--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经验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