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道孚中学 刘杨
内容摘要:在我国教学体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教学效果不断提升,但学困生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普遍教学质量的提升。而针对藏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形成学困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解决藏区初中数学形成学困生的应对措施,旨在从数学教育教学中彻底规避学困生这一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对策分析
一、藏区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客观原因
多数藏区初中的生源来自于当地下属的牧区,由于离家距离较远,于是选择住校。但是多数学校的宿舍配备也没有达到实际需求标准,因而迫使部分学生不得已在校外居住。而初中青少年在这一成长阶段中,心智尚未成熟,对于是非判断能力也较为薄弱。然而这样的情况下自由时间过于充裕,导致多数学生接触社会过早,沾染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而这些不良风气多数会影响学生学习,少数学生也会接触一些恶习,而一旦沾染很难戒掉,所以也就导致了精神颓废又不思进取的现状,学习能力也自然下降。
(二)家庭影响因素
藏区地域的多数家庭经济来源于放牧,这些工作主要由家庭中年轻力壮的学生父母完成。那么多数学生便由家中的长者照顾。但是这些祖父祖母对学生过于溺爱,时间过长的情况下,便容易养成学生懒惰和娇惯的性格。而形成这样的性格也促使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下降,从而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再加之部分学生的家庭成员组成为单亲,也就更加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少了家庭关爱的学生,必然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而多年教育经验中也发现,造成心理阴影或创伤,会对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失去信心和勇气。
(三)学生的主观原因
对藏区的多所初中进行走访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没有学习兴趣的情况下,部分学困生表现为缺乏自制力,面对数学知识的困难,没有迎难而上,反倒知难而退。从中能够发现产生问题的本质在于学生主观意识意志薄弱。初中数学在难度上确实比之前的数学知识要有所增加,而在教学方式上数学老师的授课模式也有所区别。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理成长也在发生变化,相对增加了独立的个性。这些学生主观因素促使学生在遇到难点问题时不加深思考,那么也就产生对数学知识的逆反心理,从而最终导致成绩下降。
那么从中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两点严重的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包括:一方面,学生缺乏信心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中听课状态较差,而对数学知识不积极思考,反而将问题当成应付教师的手段。而从中能够发现很多学生在不懂理论知识或者算法的时候,并没有请教数学教师或者周围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在作业完成中抄袭同学的答案,这样的不良学习风气是学生学习数学能力下降的主观因素。另一方面,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解决藏区初中数学形成学困生的应对措施
(一)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加强
针对藏区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应当重视在教学内容上的改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了解学生在数学问题中遇到的困扰和知识点的薄弱环节,从而在教学规划中降低起点,针对特殊情况和问题进行教学规划。从以往教学经验中也能够总结出,只有从易到难将数学知识按坡度递进,才能完善学生的理解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数学问题中的推理步骤进行详细解读,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明确具体问题的方向和知识点,才能够在教学细节中形成知识巩固。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尽量照顾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以及对新知识反应较慢的学生,那么从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中,逐步完善教学内容,通过评价与反馈为教学内容的构建提供参考,才能真正加强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而只有知识基础巩固,才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普遍能力提升和强化,最终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减少学困生在数学课程中的比例。
(二)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提高学习技巧,才是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那么教给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就尤为重要。一方面,应当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理解能力,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以及运算技巧的方式。
(三)正面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减少学困生的必要条件。在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对个别学困生要开展一对一辅导。当学困生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教师应当以正面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少训斥多鼓励。从正面思想教育中,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积极心态,避免破坏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正面表扬,通过表扬的内容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在辅导过程中,对于进步较慢的学生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避免急躁情绪,只有耐心辅导学困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形成。
如果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就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以及从思想上克服对数学问题的恐惧,让学生能够从思想中认为数学问题本身并没有那么难,进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完成部分简单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改变主观对数学问题的困难印象,就容易激励学生进行难度更高的问题研究。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观察体会,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具体情况。不断给学困生简单问题的同时,也要逐步增加难度,才能将学困生从基础层面提升到更高的学习能力强化阶段。进一步缩小学困生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距,从而最终形成数学教学效果的普遍提升。
结语
学困生并非智力存在问题,只是由于本文中提到的多种主客观原因的产生,才导致了学习能力的下降。那么笔者以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解决藏区初中数学形成学困生的应对措施,通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加强,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方式,正面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终形成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积极心态,然后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这一不利教学效果提升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杨玉娟. 浅析新形势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 (09): 56-57
[2]杨光.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教学对策 优先出版[J]. 中国培训, 2015, (08): 95-96
[3]李巧灵. 农村初中学困生数学成绩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优先出版[J]. 学周刊, 2016, (33): 65-66
论文作者: 刘杨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学生论文; 学困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藏区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