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现状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现状论文,足球运动员论文,女子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世界女子足球运动发展很快,特别是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以来,女子足球运动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欧美国家发展得更快,亚洲一些国家也有明显变化。研究当前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比赛能力现状,探讨其规律,对提高中国女子足球运动水平,保持世界领先位置,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课题研究了近年来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参加的多次重大国内、外比赛和其它世界优秀女子足球队的状况,揭示了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比赛能力现状与特征,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水平和指导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全国各优秀女子足球队近年来参加的国内、外各级比赛进行了调研,主要调研对象为:国家队、北京队、上海队、大连队、河北队、河南队、山东队、广西队、四川队、广东队、解放军队、长春队、陕西队,外国队有美国队、挪威队、德国队、瑞典队、丹麦队、巴西队、澳大利亚队和日本队。
2.2 研究指标与方法
此次研究进行了足球比赛临场技、战术统计(指标33项)。这些指标的选用是根据女子足球项目的特点,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参照国内、外足球运动常用的研究指标确定的。全部指标按课题的设计要求进行了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女子足球比赛运动负荷特点
3.1.1 纯比赛时间比较
对1994~1996年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和全国奥林匹克青年锦标赛纯比赛时间进行统计,并与第2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第7、第8届“可口可乐”杯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纯比赛时间进行比较(表1),全国女子足球比赛纯比赛时间为53min49 s,与全国青年男子比赛纯比赛时间基本相同,纯比赛时间占比赛总时间的60%左右。第2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纯比赛时间为60 min02 s,占比赛总时间的66.7%。
表1 女子足球比赛纯比赛时间统计一览表
注:第2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采用多球比赛,球一出界,场外捡球员立即用新球替换。
3.1.2 持续比赛时间
每场比赛平均球出界或裁判员鸣哨停止比赛达110次左右,平均持续比赛时间29.36 s后出现1次死球。持续比赛时间最长为2~3 min,最短不足1 s,其中,绝大部分比赛持续时间在30 s以内(表2)。由此得出,女子足球比赛同样是激烈的,是高速度、强对抗的竞争。在攻守转换过程中,经过短暂时间的对抗就出现1次死球(间歇)是女子足球比赛的特点之一。
表2 女子足球比赛持续比赛时间统计一览表
3.1.3 死球时间及类别
1场比赛纯比赛时间是53 min49 s,死球时间为36min11 s。死球时间约占比赛时间的40%左右。死球次数为110次/场,青年男子比赛死球次数为115次/场。纯比赛时间和比赛因死球停顿的次数基本相同。但是,在死球类别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3)。说明女子足球运动员基本技术水平较男子差,而男子青年足球比赛较女子更加激烈,技、战术能力较女子足球运动员更好。女子足球比赛死球后,运动员都能尽快恢复比赛,10 s以内能恢复比赛的占死球次数的21.2%,20 s以内能恢复比赛占死球次数的69.3%,30 s以内能恢复比赛的占死球总数的96.2%,30 s以上仅占死球总数的3.8%。女子足球比赛经过激烈对抗后都有一段较短暂的间歇,一般间歇时间在30 s以内,以10~20 s为多。
表3 男、女足球比赛死球类别对比一览表
3.1.4 运动员活动特征
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中平均跑、走、停止(站立)三者的比例为1:1.7:0.28。也可以说,女子足球比赛中运动员40.9%的时间在跑动中。女子足球比赛每场比赛快跑冲刺、慢跑、走3者之间的比值为1:3.7:3.3。运动员平均运动达8.1次/min,其中,冲刺或快跑1.1次/min,慢跑3.7次/min,走3.3次/min(表4)。
表4 女子足球比赛运动员运动时间及运动方式一览表
3.1.5 运动员活动距离
女子足球运动员平均每场比赛前锋运动员快跑冲刺距离和慢跑距离较前卫和后卫运动员多,且有明显差异(表5)。男子世界杯比赛得出的结果,是冲刺快跑占活动距离的25.8%,慢跑占40.8%,走占33.4%。我国女子足球比赛活动方式与之比较,快跑冲刺占15.8%,较世界高水平比赛少10%,而慢跑为62.5%,较世界高水平比赛多21.7%。说明女子足球比赛较男子足球比赛攻、防节奏慢,速度慢。
3.2 优秀女子足球队技战术特征
3.2.1 基本阵型特点
表6显示,除美国队之外,无论是国内队还是国外队,在基本阵型的安排上,都侧重于稳固后防、力争中场,也就是后卫线安排4~5人,把主要力量放在中后场,前卫线3~4人,前锋只由1~2人担任。国内优秀队的基本阵型同国外队较为接近,说明我国优秀女子足球队在此方面同世界女子足球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3.2.2 战术打法特点
3.2.2.1 进攻的主要方式
对1996年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第2阶段6个队进行了临场统计,女子足球比赛中,阵地进攻是各队进攻中运用的主要打法,占进攻总次数的70.5%,快速进攻的运用在进攻的总次数中占到29.4%。也就是说,1个队在进攻中,每进攻3次,就有1次快速进攻。中路进攻每队每场平均53.2次,占进攻总数的57.4%,成功率为29.3%,这说明中路进攻是进攻的主要区域,并且有1/3的进攻是攻到对方后场,对对方球门形成威胁。边路进攻每队每场平均39次,占进攻总次数的42.6%,成功率为30.6%,成功率略高于中路进攻,这是因为边路地区防守人员少,所防守的面积大,较中路容易突破(表7、表8)。
3.2.2.2 进攻运用手段
中路进攻中运用次数较多的几种方式依次是:传切配合,平均每队每场运用18.2次,占34.8%;处于第2位的是长传冲吊,平均每队每场运用14.7次,占25.2%;第3是个人突破,平均每队每场运用7.7次,占14.8%,还有二过一和前卫插上2种方式,平均每队每场运用2次和3.5次,分别占3%和5.8%。中路3人之间连续配合的次数为零,快速反击、反越位占很小比例,犯规开球进攻的百分比略高一些。在中路进攻中所运用的几种方式中,效果最佳的是传切配合,共进球19个,平均每场3.2个;个人突破在进攻中运用的次数虽然比较少,但效果不错,共进球12个,平均每场进2个;通过长传冲吊共进球6个,平均每场进球1个;通过二过一和前卫插上2种方式各进2球,平均每场进0.33个球。由此可见,中路进攻方式中效果最好的是传切配合,其次,是个人突破和长传冲吊。从中路3人之间连续配合为零这一现象看,这种对技术、意识等方面要求较高,较为复杂的3人配合方式,在女子足球比赛中还不善于运用。
3.2.3 主要技术运用特点
3.2.3.1 传球技术的运用
比赛中,传球的运用平均每队每场226次,其中,在快速情况下传球146次,占总次数的64.6%,在慢速、原地情况下传球80次,占总次数的35.4%。对抗中传球81.3次,占快速情况下传球的55.6%;非对抗传球64.7次,占快速情况下传球的44.4%,不到1/2,且低于对抗状态。在快速对抗情况下运用的81.3次传球中,成功72.3次,成功率为88.9%;失败9次,失败率为11.1%,充分说明女子足球比赛中在快速对抗情况下传球技术运用质量较高。在对方禁区内传球平均15次,占总次数的6.7%,前场传球72次,占总次数的31.9%;中场传球89次,占总次数的39.4%;后场传球50次,占总次数的22.1%。前场和中场传球次数多,合计为161次,占总传球次数的71.2%,说明中、前场是传球运用的主要场区。
3.2.3.2 接球技术运用
接球的运用平均每队每场203.3次,其中,快速情况下接球93.6次,占总次数的46%;慢速、原地情况下接球109次,占总次数的54%。在快速情况下对抗接球为40.7次,占总次数(93.6次)的43.5%;非对抗接球52.9次,占总次数的56.5%,非对抗接球明显高于对抗下接球。在慢速、原地情况下对抗接球33.3次,占总次数(109次)的30%,非对抗接球76.3次,占总次数的70%,也高于对抗接球。这充分说明,我国女子足球比赛中非对抗接球多于对抗接球。禁区内接球9.3次,占总次数的4.6%;前场接球61次,占30%;中场接球94.3次,占总次数的46.4%;后场接球38.4次,占总次数的18.8%。中场、前场接球合计155.3次,占接球总次数的76.4%。中场接球次数居全场区第1位,前场接球居第2位,后场接球位居第3。这种情况符合现代足球比赛的规律,中前场是运用接球技术最多的场区。
3.2.3.3 抢球技术的运用
抢球技术平均每队每场运用总次数为197次,其中,在快速情况下抢球的次数明显高于慢速、原地情况下抢球次数。快速情况下抢球次数为139.5次,占抢球总次数的70.8%;慢速、原地情况下抢球次数为57.5次,占总次数的29.2%。在快速情况下抢球成功64.5次,成功率为46.2%;失败75次,失败率为53.8%,成功率与失败率之间相差7.6个百分点,从而表明在快速情况下抢球的成功率低。在慢速、原地情况下抢球成功为41.5次,成功率为72.2%;失败16次,失败率为27.8%。成功率明显高于失败率显示出在慢速、原地情况下抢球成功率高的特点。本方禁区内抢球17次,占总次数的8.6%;在前场抢球44.5次,占总次数的22.6%;在中场抢球95.5次,占总次数的48.5%;后场抢球40次,占总次数的20.3%。另外,还可发现,前场的抢球次数多于后场抢球次数,这说明我国女子足球比赛中各队在进攻失败后,马上进行抢球防守的意识在加强。中场是抢球技术运用最多的场区,前场抢球居第2位,并且高于后场抢球,后场抢球居第3位。由于层层防守抢球,在本方禁区内抢球次数最少。
4 结论
1.我国优秀女子足球队在90 min比赛中,其纯比赛时间为53 min49 s;运动员跑动时间为36min50 s,全场40.9%~54.4%的时间在跑动中;跑、走、停三者比例为1:1.7:0.28。
2.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整场比赛活动距离平均为5 128.8m,上半场2 691.1 m,下半场2 437.8m。
3.国内、外女子足球队在基本阵型的安排上都是侧重于稳固防守,力争中场,主要力量放中后场,队形比较接近,以442为最多。我国优秀女子足球队在阵型的应用上与世界高水平的队伍无差异。
4.阵地进攻是我国各优秀女子足球队采用的主要打法,中路进攻突破运用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是边路进攻,进攻手段中传切配合效果最佳,3人以上较为复杂的配合方式还不善于运用。
5.我国各优秀女子足球队在比赛中快速对抗情况下传球技术运用质量较高,在慢速、原地情况下接球多于快速情况下接球,非对抗情况下接球多于对抗情况下接球,无论是快速、慢速、原地情况下接球,非对抗接球的次数都明显高于对抗中接球次数。中前场是运用传球、接球技术最多的场区。
6.我国优秀女子足球队在快速情况下抢球的次数明显高于慢速、原地情况下抢球次数,但成功率低。慢速、原地情况下抢球成功率高。中场是抢球运用最多的场区。前场的抢球次数多于后场抢球次数,进攻失败后,马上进行抢球防守的意识在加强。
收稿日期:2000-06-16;修订日期:200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