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审查行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_申请专利论文

专利审查行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技术创新论文,专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的全球专利申请量的持续性增长使得包括我国专利局在内的各主要专利局均面临较为严重的审查压力。这种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专利审查积压现象严重。据2010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至少有420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处于积压状态①。据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预测,2015年我国专利审查的积压量将接近100万件②。其二,专利审查质量堪忧。如Jaffe和Lerner研究认为,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亲专利政策的影响,美国专利申请量的爆炸式增长迫使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审查员正在放弃对专利申请的完全审查,这使得美国专利审查质量不断恶化[1]。同时,据汤森路透集团和英国知识产权传媒集团旗下的《知识财产管理》杂志日前携手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专利律师认为全球专利审查质量正在受到专利申请量增长的冲击,其中仅有13%的专利律师认为我国专利局的审查质量很好③。

为了应对庞大的专利申请量和积压,避免专利审查质量下降,各主要专利局近年来从专利审查质量控制、专利审查周期和专利审查费用三个方面频繁地采取措施改革本国的专利审查系统。就专利审查质量,各主要专利局纷纷制定和改进各自的质量评价和控制系统,如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质量保障办公室在2007年建立了独立的专利审查质量认证体系,并于2011年开始实施新的专利审查质量检测系统。就专利审查周期,各主要专利局纷纷改革本国的专利审查排队系统,如美国专利商标局2006年启动了快速审查系统,韩国专利局也在2008年启动了多轨制审查系统。就专利审查费用,各主要专利局正在将其作为一种缓解审查积压的战略性工具加以频繁应用,如美国专利商标局在2002年、2004年和2007年,欧洲专利局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提高了专利费用的额度。

由此可见,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性增长改变了专利系统运行的环境,也带来专利系统的全球性挑战,因此,各国开始变革本国的专利系统。同时,我们发现当前各国采取的改造措施主要集中在专利审查系统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专利系统与当前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专利系统的源头,即专利审查和授权上。那么,在各主要专利局近年来如此重视并频繁对专利审查系统进行改造的背后,专利审查系统究竟会如何影响技术创新?对专利审查系统的变革,又会如何作用于我国的技术创新系统?本文从专利审查质量、专利审查周期、专利审查费用三个方面探讨专利审查系统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对我国专利审查系统变革时的政策选择提供建议。

1 专利审查质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性增长也同时带来了专利授权量的增长,由于申请和维持专利需要支付的成本也在与日俱增,因此,授权专利的质量和价值越来越成为公众、产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关于专利质量的质疑越来越指向专利审查质量,不少的学者就将专利质量界定为专利审查的质量,认为专利质量下降的根源在于专利局对审查专利申请的质量控制不严格,授予了很多的低质量专利。如Burke和Reitzig认为专利局应该发挥两个作用:首先,专利局必须按照专利性标准(即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授权那些满足条件的发明;其次,专利局必须始终按照统一标准审查,以保证审查结果的一致性[2]。在此基础上,Burke和Reitzig将专利审查质量界定为“专利局依照专利授权的技术质量标准对专利做出的一致性分类”。他们还对欧洲专利局的授权和异议决定的一致性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以判断欧洲专利局的审查质量。欧洲商业团体代表Combeau也认为专利质量应定义为对专利局有用,并涵盖专利审查的整个过程。他提出优质专利必须满足有关说明书(和附图)、权利要求和时间期限的审查条件[3]。

实际上,从专利审查的过程来看,专利局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检索现有技术,将专利申请技术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对符合专利性标准的专利申请做出授权决定,对不符合专利性标准的专利申请作出拒绝授权的决定。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专利局的审查员可能会因为检索不足、缺乏技术比较经验或者其他原因犯错。实践中,专利局犯错的种类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对不符合专利性标准的专利申请作出了错误的授权决定,即授权坏专利;其二是对符合专利性标准的专利申请做出了错误的拒绝授权决定,即拒绝好专利。因此,可以用专利局的犯错率来评价专利审查质量[4]。由于专利局审查人员和审查资源的有限性与现有技术检索的难度,专利局无法在处理大量专利申请的同时对每一件专利申请穷尽所有的现有技术,另外,授权的专利大多数没有被使用,或者仅仅为了非争议的目的被使用,因而,专利局对专利申请的审查质量存在客观上的“合理忽略”[5]。但作为促进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专利局犯错的比例如果较高,过多的不符合专利性标准的专利被授予或者符合专利性标准的申请被拒绝,必然会对技术创新带来负面的影响。Jaffe和Lerner就认为,当前美国专利商标局因为审查不严授予了过多的低质量甚至是劣质专利,导致专利系统没有成为创新的润滑剂,反而越来越成为阻碍创新的沙子[1]。那么,在各主要专利局致力于改善专利审查质量的背后,专利审查质量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其影响机理可以由图1简单描述。

图1 专利审查质量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

从图1的描述,如果专利审查质量较高,正确地拒绝坏专利和授权好专利,专利体系的激励研发投入促进技术产出和公开研发成果从而促进技术扩散的功效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当专利审查质量较低,即专利局的错误率较高时,会阻碍技术创新。低质量的专利审查阻碍技术创新的机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抑制研发投入。由于大多数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要求在专利申请提交后未审结前“早期公开”,当好专利被错误拒绝时,会给申请专利的研发竞争者带来技术被公开而得不到法律保护的风险,其研发成果可能会被其他竞争者模仿,这使得专利体系通过排他权的授予来激励研发投入的功效失灵,抑制研发努力和投入[6]。同时,研发竞争者的投入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研发获利的多少,当坏专利被错误地授权时,不当排他权的授予为市场竞争设置了障碍,会抑制研发投入的决策。正如Palangkaraya等的研究所表明的,专利系统错误地授权坏专利的行为鼓励了专利申请者的反竞争动机,给那些希望利用专利阻碍其他竞争者研发投入决策作为战略来提升利润的公司留下了寻租的空间,而专利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这些公司的寻租行为提供了帮助[6]。

其二,增加研发成本。当坏专利被不当授权时,由于低质量专利也享有同等效力的排他权,专利权人利用这些不当授予的专利向其他研发竞争者提起侵权诉讼,或者其他研发竞争者为避免侵权而提出无效宣告请求时,都会造成其他竞争者研发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会因此浪费专利审查和司法诉讼资源。Quillen和Webster的研究就表明,不严格的专利审查导致了美国授权的专利大幅度增加,大幅增加的专利带来了大量的专利诉讼,而利用低质量专利提起的不适当的诉讼活动直接增加了其他竞争者的研发成本[7]。

其三,降低竞争预期。由于错误授权的坏专利并不符合专利性标准,可能会在授权后的争议中被无效,错误授权的坏专利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因而给市场带来了竞争的不可预期性。实际上,专利系统应为研发竞争者提供一套可以识别的激励系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研发努力的阻碍,而因专利审查不严格授予的坏专利不能为创新投资者提供可预期性,破坏了专利系统的可识别的功能[8]。

由以上分析可知,专利质量可以由专利审查质量来界定,而专利审查质量可以由专利局的犯错率来评价。从促进技术创新的角度,我国专利局应正确地拒绝坏专利和授权好专利。但由于审查员招募限制、信息化建设投入限制、现有技术检索限制等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专利局对专利审查质量存在“合理忽略”的可能。但是,如果专利局的犯错率较高,而纠正犯错的诉讼成本又较高时,我国专利系统会因为审查质量的降低而增加研发成本、降低竞争预期和抑制研发投入,进而阻碍技术创新。

2 专利审查周期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在专利局的审查能力一定的条件下,受理的专利申请量越多,专利申请在专利局拥挤和排队的时间就会越长。实际上,一件专利申请在专利局花费的时间主要是排队等待的时间,如Gallini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审查员对每件专利申请投入的实际平均审查周期为18个小时,包括阅读申请文件、收集相关的技术信息以及与发明人和代理人交流,而每件专利申请从提交申请到获知审查结果的平均花费时间约为三年左右,这18个月的实际审查时间就分布在这三年的时间内[9]。因此,当前各主要专利局针对专利审查周期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专利申请在专利局的排队等待和优先问题上。近年来,在全球专利申请量持续性增长[10],申请专利的技术越来越复杂[11],以及专利申请人基于策略性运用专利系统的需要用越来越晦涩的语言在一件专利申请中撰写越来越多的权利要求数等因素的影响下[12],专利审查周期变得越来越长。这主要是因为专利申请量的持续性增长使得专利局的处理量增多,而技术复杂度的提高和撰写文件的策略性运用则使得专利审查难度加大,需要审查员与专利申请人或代理人之间进行更多的沟通。因此,专利审查周期越来越长的问题也正在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专利系统的焦点之一,人们开始担忧专利审查周期过长会危害到专利系统的运行和技术创新,各主要专利局也开始着手改革专利审查的等待排队系统,试图优化审查资源的配置,使有限的专利审查资源集中到最需要的专利申请上,为这些专利申请提供快捷的专利审查。那么,在人们担忧的背后,专利审查周期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其影响机理可用图2简单描述。

图2 专利审查周期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

分析图2时,假定专利局在审查过程中没有犯错,那么,从图2的描述,专利审查周期越短,专利系统越能快速对符合专利性标准的专利申请授权和清除低质量的专利申请,为市场提供及时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使得专利系统激励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扩散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促进技术创新。而当专利审查周期越长时,专利系统越难有效地运行,可能阻碍技术创新。专利审查周期过长阻碍技术创新的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降低竞争预期。由于专利局与专利申请者、市场其他研发竞争者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专利局的审查行为是专利申请者和其他研发竞争者无法观察到的,因此,学者们将专利审查过程视作为在“黑匣子”操作的过程[13],这导致专利申请者和研发竞争者在专利局未审结之前无法准确地预测一件专利申请的审查结果。而据Nicolas运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美国专利数据进行的研究意外地发现专利审查周期越长,专利申请越不可能被授权,即使最终被授权,维持率也较低的现象[14]。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专利审查周期越长的专利申请,越是被审查员怀疑的专利申请。因此,过长的专利审查周期并不会带来确定性结果,反而会因为专利申请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过长而降低市场对研发成果获得专利权的可预期性。同时,Amitrajeet和Gregory的研究发现专利审查周期过长不仅会影响专利申请者对研发成果获得专利权的预期,而且会影响到其他竞争者对专利权的预期,并在研究中指出专利申请者故意拖延专利审查周期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研发竞争对手的可预期性,从而阻碍竞争者进入[15]。

其二,延迟研发产业化。为了避免风险,专利申请者将申请专利的技术产业化的时机倾向于选择在该专利申请获得授权时,同时,其他竞争者在市场上实施该技术的时机倾向于选择在该专利申请被驳回时[16]。那么,申请专利的技术何时在市场上产业化实施对专利审查结果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审查员不犯错的条件下,因为审查周期过长带来的不确定性原因,申请者不得不延迟实施处于悬而未决状态的正确专利申请(最终授权),而其他市场竞争者也不得不延迟实施处于悬而未决状态的错误的专利申请(最终驳回)。因此,过长的专利审查周期使申请专利的研发成果产业化运用的时间受到了影响,研发产业化的时间会随着专利审查周期的延长而延长。

由以上分析可知,过长的审查周期会影响竞争预期和获利周期。而获利的预期越高,获利周期越长,创新利润的实现程度越高,越会激励更多的创新投入[17]。可见,过长的审查周期会降低我国专利系统对创新投入的激励程度。从促进技术创新的角度,我国专利局应及时为市场提供稳定的审查结果。但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几乎每年均以超过16%的增长率激增④,在专利审查量的增多和专利审查难度的增加的情况下,专利局不可避免地面临专利审查周期过长可能给我国专利系统带来的风险,即过长的专利审查周期可能会因为竞争预期的降低、研发产业化的延迟和研发投入的激励程度弱化而使得我国专利系统的功能失灵,甚至阻碍技术创新。

3 专利审查费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专利审查费用是各国专利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缴纳专利审查费用是专利申请人启动专利审查程序的必要条件。近年来,考虑专利审查费用的多重功能,各专利局开始改革本国的专利审查费用体系,如美国专利商标局和欧洲专利局近年来频繁地增加专利审查费用的额度。一般来说,专利审查费用的首要功能在于补偿专利局审查专利申请上的花费,如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美国专利商标局在专利审查费用改革中就有通过调整专利审查费用结构和额度的方式增加专利局收入的倾向。当然,这种倾向受到了学者们的质疑,认为美国专利商标局目前的专利审查费用体系仅仅考虑到了弥补专利局开支的功效,而忽略了其具有的调节功能,当前的专利审查费用体系正在不当地鼓励申请人对专利申请和专利审查请求的滥用[18]。实际上,学者们在对专利审查费用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就发现,专利审查费用对专利倾向具有调节功能,如Gaetan和Bruno为了检验专利审查费用影响专利倾向的直觉,对欧洲、美国和日本专利机构近20年的专利审查费用和专利申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专利申请的价格弹性为-0.4(与居民对天然气和水的需求相似),并由此认为过去20年里各专利局实行的松弛的专利审查费用政策为20世纪90年来以来全球出现的专利申请的爆炸式增长做出了贡献[19]。那么,在各专利局频繁改革本国专利审查费用体系的背后,专利审查费用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其影响机理可以用图3进行描述。

图3 专利审查费用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

从图3的描述,如果专利审查费用较高,由于专利审查费用的调节功能,无论是好申请还是坏申请,专利申请的成本都会增加。由于价值高的好申请市场获利预期高,高价值研发成果的专利倾向对专利申请的成本并不敏感,而价值低的坏申请被拒绝的几率高,较高的申请成本会对坏申请产生抑制效应[20]。由于无法在审查前观测到专利申请的质量,因而专利局往往会随机地将审查资源平均分配到每一件专利申请上。当专利审查费用和专利申请成本较高时,在不影响好申请的倾向时减少了坏申请量,专利申请总量减少,而减少的专利申请主要是低质量的坏申请,导致专利申请的平均质量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好申请在专利局的排队等待时间也会减少,专利局的审查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好申请上,减少了好申请的审查周期和专利局的犯错率,从而提高审查效益。由前述对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周期与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的分析可知,提高专利审查效益会促进技术创新。

如果专利审查费用较低,同样由于专利审查费用的调节功能,无论是好申请还是坏申请,专利申请的成本都会减少。但由于好申请对专利审查费用和申请成本不敏感,较低的审查费用并不会激励出更多的好申请,而坏申请对专利申请成本敏感,较低的审查费用会对坏申请产生激励效应。当专利审查费用和专利申请成本较低时,在不影响好申请的倾向时增加了坏申请量,专利申请总量增加,而增加的专利申请主要是低质量的坏申请,导致专利申请的平均质量降低。在专利局审查能力一定,并随机地平均分配审查资源的条件下,高质量的好申请在专利局的排队等待时间会因为专利审查积压的加重而延长。如果专利局为了减少审查积压而缩短专利申请的审查周期,又会使得专利局的犯错率提高。由前述的分析,无论是好申请的专利申请周期延长,还是错误率提高,专利局的审查效益都会降低,从而阻碍技术创新。

由以上分析可知,专利审查费用的高低看似并不会影响到技术创新。但专利审查费用作为专利系统设计的杠杆,会对专利申请量和专利申请质量产生调节效应。我国专利系统也设计了专利审查费用的杠杆,但近年来,为了提高全民的专利意识,鼓励专利申请,我国政府实施了专利申请和审查费用的减免和补贴政策。这种减免和补贴政策虽然鼓励了价值高的好申请,但同时也刺激了坏申请的增长,从本文的分析来看,它对坏申请的增长具有更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专利审查费用通过直接影响不同价值研发成果的专利倾向而间接地影响到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专利审查费用政策进行改革。

4 政策含义

由本文的分析,专利审查行为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机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审查质量、审查周期和审查费用。而实际上,在专利审查体系内部,审查质量和审查周期也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即专利局出现排队等待现象和审查能力一定时,审查员提高审查质量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专利性检索和分析,而为了缩短审查周期,可能会增加专利局犯错的几率,从而降低专利审查质量[21]。但现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的专利局在处理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周期的平衡关系时,并没有固定的平衡点[15],只能通过制度的设计来优先处理最可能带来社会福利增加的专利申请。同时,专利审查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而专利申请作为专利审查的对象是来源于技术创新带来的研发产出,因而,在专利审查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循环回路。尽管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由于专利倾向的作用,不是所有的研发产出都申请了专利,申请专利的也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研发成果[22]。由此,可以将专利审查行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用图4进行描述。

图4 专利申请行为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

从图4的描述,综合本文前述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在专利申请行为、专利审查行为和技术创新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循环回路,改变循环回路中的某一环节,会对其他环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其二,在专利局审查能力一定时,专利审查质量受专利申请的约束。专利局虽然对专利申请有“合理忽略”,但专利局错误授权或错误拒绝的几率较高时,低质量的专利审查会因为增加研发成本、降低竞争预期和抑制研发投入而最终阻碍技术创新。

其三,在专利局审查能力一定时,专利审查周期受专利申请的约束。过长的专利审查周期会降低竞争预期,延迟研发产业化时间和抑制研发投入,最终会阻碍技术创新。

其四,专利审查费用并不直接影响技术创新,但作为专利申请行为调节的杠杆,会通过直接影响专利倾向,对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受专利申请约束的专利审查效益,间接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较高的专利审查费用会抑制低质量的专利申请,从而促进技术创新,较低的专利审查费用对低质量专利申请产生刺激作用,会阻碍技术创新。

其五,专利审查行为不仅影响到技术创新,而且受到技术创新的约束,不同质量的研发产出会在专利倾向的作用下转变成专利审查的对象,即不同质量的专利申请行为。当专利审查行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阻碍技术创新时,会通过研发产出与专利倾向给专利审查系统带来更多低质量的专利申请,从而影响专利审查效益。同时,在专利审查系统内部,当专利局出现排队等待现象和审查能力一定时,专利审查质量与审查周期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本文对专利审查行为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分析表明,改革处于循环系统中的专利审查系统时需要考虑整个循环回路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专利审查系统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在我国近年来专利申请量激增,专利局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审查积压下,为了防止因专利审查质量降低、专利审查周期过长和专利审查费用过低阻碍技术创新,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专利审查系统进行改革。结合本文的分析结论,基于对我国专利审查行为与技术创新的循环回路进行优化的视角,本文对我国专利局当前采取的一些政策提出改进建议:

其一,提高专利审查费用标准。我国各地方政府为了鼓励专利申请,近年来开始实施专利审查费用的补贴政策,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实额补贴专利申请人缴纳给专利局的专利审查费用。而据本文的分析,在专利审查费用的实额补贴政策下,专利申请的费用成本大大降低,对好申请的专利倾向并无激励作用,反而激励出了大量低质量的坏申请,增加了专利局的审查负担和犯错率,减损了专利审查效益,最终会产生阻碍技术创新的效应。为此,本文建议各地方政府应取消对专利审查费用的资助,在当前我国专利申请量激增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专利审查费用的标准。

其二,建立专利快速审查请求制度。我国专利局在审查专利申请时,由于无法辨识专利申请的好坏,一直采用随机地平均分配审查资源的方式。在专利局审查积压严重和高质量的好申请排队等待时间变长的情况下,这种平均配置审查资源到每一件专利申请上的做法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的,如果等待时间过长,在审查能力一定的情况下,还可能因为专利审查质量的降低和审查周期的过长而产生阻碍技术创新的效应。为此,本文建议我国专利局可借鉴美国专利商标局实施的快速审查请求制度,由专利申请人根据市场判断向专利局提出快速审查请求,但应为快速审查请求设定一定额度的快速审查请求费,以此作为杠杆调节快速审查请求的质量和数量。由于快速审查请求费的杠杆效应,提出快速审查请求的往往是高质量的好申请,专利局对这部分申请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审查结果。通过快速审查请求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为好申请提供及时的审查结果,缩短好申请的等待时间,还可以将审查资源优先集中到这部分好申请上,提高审查质量,同时利用快速审查请求费的设置防止了该制度的滥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申请人提出延迟审查请求的动机是为了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那么,为了避免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专利审查陷入“申请人导向”陷阱,我国专利局应尽量避免选择韩国专利局实施的多轨制审查制度。

注释:

①以上数据来源于2010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09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

②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0年统计数据计算,http://www.sipo.gov.cn/ghfzs/zltjjb/,2011年7月。

③数据来源:http://www.uspto.gov/patents/init_events/patentquality.jsp,2011年7月。

④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专利统计简报http://www.sipo.gov.cn/ghfzs/zltjjb/,2012年1月。

标签:;  ;  ;  ;  

专利审查行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_申请专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