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件事情是毫无疑问的_世界银行论文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件事情是毫无疑问的_世界银行论文

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不容置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容置疑论文,发展中国家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2月18日,日本《世界日报》发表题为《中国摆脱了发展中国家身份》的社论,认为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1万美元通常被称为中等发达国家。中国在2003年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因而“摆脱了发展中国家身份,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见《参考消息》2004年2月20日)该文还分析说,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但是,中国担心大肆报道这一消息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今外国重新研究是否对华提供援助,影响人民币汇率以及国际关系,等等。笔者认为此文的结论不够严谨。按照世界银行提出的划分标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进行国际比较,中国目前居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后列,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笔者认为,进行国际比较的一个基本思路是,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程度、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或现代化实现程度等综合发展方面进行全面比较,以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可以采用的国际参照标准是世界银行对各不同发展组别国家的划分标准。1978年以来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把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低收入、下中等、上中等及高收入国家四组。例如,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按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进行划分,2000年低收入国家为755美元及其以下,中等收入国家为756-9265美元,高收入国家为9266美元及其以上。人均GNI2995美元是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分界限。由于每一组别实际上蕴含了一系列可供进行国际比较的发展指标,而世界银行每年还随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分类标准的具体数值每年进行调整。所以,从这一角度进行国际比较,具有科学性、可比性、简单明了和动态比较等优点。

下面,我们根据上述思路和标准进行多侧面的国际比较。

一、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1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为11310亿美元,超过意大利上升到第6位,列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但从人均水平看,2001年,人均国民总收入746美元至2975美元属下中等收入国家,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890美元,处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后列。

二、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变相对滞后,尚处于低收入国家的行列

1.产业结构

从国民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构成分析,2000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为16∶49∶34,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23∶33∶44,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5∶43∶42。(注: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第238-239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这说明,目前中国产业结构与世界其它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加滞后。

2.就业结构

2000年,中国就业人口的产业构成为50∶22.5∶27.5,而1990年,现代典型的低收入国家为69∶15∶16,现代典型的下中等收入国家为33∶27∶40,这说明,中国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过高,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过低,远未达到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3.城市化水平

按照世界银行数据,199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2%,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1%)相当(注:世界银行:《2000/2001世界发展报告》第278-281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三、社会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大体居世界中等或偏上水平。

1.科技水平

综合起来看,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基本是居于世界中等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研究与开发(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部分。2000年中国R&D经费支出额占GDP的比重为1%,明显低于发达国家2.3%的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基本一致。

从反映一国科学技术综合实力的诸多指标看,目前有三个刊物涉及中国科技地位的国际比较。一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设立的科技国际竞争力指标。从2000年-2002年的排名看,中国基本稳定在第25-28名之间,反映出中国科技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二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设立的技术相关指标。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01-2002》,中国的创新能力得分(181)排名第43位,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巴西(201)排名第33位,印度(189)排名第38位,均高于中国。三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设立的技术成就指数。2000年中国这项指数为0.299,在7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5位,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2.教育水平

教育是科技的基础。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从1980年到1997年,中国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仅从2.5%下降到2.3%,而且始终大大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2%)和印度(3.2%),与中等收入国家(4.9%)和高收入国家(5.4%)的相距甚远。(注: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第68-70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统计,2000年中国成人识字率为93%,高于中等收入国家(86%);大学普及率为1998年为7%,相当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从受教育的年限看,中国国民受教育年限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接受高层级教育人口比例过低和初中以下学历人口比例过大。中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仅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两项平均仍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相仿,比韩国低近4年。(注:《我国首次公布“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3.卫生事业

总的来看,中国居民享有的医疗卫生保健达到世界中等偏上水平。从卫生保健支出看,1990-1998年卫生保健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中国为4.5%,高于低收入国家4.2%的平均水平,但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人均支出为33美元,也高于低收入国家23美元的平均水平,但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2美元差距较大。(注: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第88-90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从卫生服务看,1999年,中国每千人医生数为1.7人,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注:《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第167-18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从健康状况看,中国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00年,中国婴儿死亡率为32‰,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31‰),但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仍然相差甚远(6‰)。2000年,中国居民预期寿命为71.4岁,相当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6.5岁),但低于高收入国家(78岁)。

四、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1.收入分配和贫困状况

收入分配与居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差距有所扩大。就基尼系数看,199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40.3,高于某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德国(30.0)、韩国(31.6)、印度(24.4)、和匈牙利(24.4)、波兰(31.6)等经济转型国家。(注: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第236-237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按国际贫困线来衡量,1998年中国日均消费不足1国际美元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仍然高达18.8%,日均2国际美元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高达53.7%。这个数字,比孟加拉国、印度、秘鲁低,但高于斯里兰卡、巴西,甚至低于蒙古。

2.消费水平

进入小康社会时,中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体可以达到或者高于发展中国家中间水准。

在食品消费方面,中国居民营养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0年世界各国平均人均每天消费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为75.6克,其中发达国家人均每天为98.6克,发展中国家为69.2克,而中国为85.5克。这个数值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要高出许多。

在耐用消费品方面,2000年,中国电视机的每千人拥有量为293.4台,超过中等收入国家274.6台平均水平;但中国个人计算机每千人拥有数为15.9台,高于低收入国家5.1台的平均水平,大大低于中等收入国家33.1台的平均水平。

在交通和通讯方面,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低收入国家,也高于印度,但与中等收入国家差距较大。从交通看,2000年中国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为12.4台,日本为572.4台,这意味着差不多人2一辆车,韩国是255.1台,差不多是4人一辆车。从通讯看,2000年,中国每千人拥有的电话机数为202部,世界各国平均每千人拥有的电话主线为163.1条,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量为139.2条;中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部/千人)为38.5,大大高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8),而大大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92.5);国际互联网用户为2650万人,高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933.7万人),大大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8731.1万人);国际互联网站普及率(个/万人,截至2000年7月),中国为0.7,高于印度(0.3),但与世界平均水平(152.5)差距较大。(注:数据来源为相关年度《中国统计年鉴》以及李培林、朱庆芳等著:《中国小康社会》第196-197页、204-21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消费结构

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9.4%,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9.1%,消费结构已经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小康标准。

4.生活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对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中国在42个国家中排第41位,在17个发展中国家中排第16位,仅仅排在印度前面。(注:《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第279-28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但《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研究认为,2000年中国生活质量指数居于世界平均水平,在10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54位。(注:《中国现代化研究报告(2003)》,第207-20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这两个研究报告的结论有一定差距,可能与指标体系的设计有关。前者涉及指标比较多,而后者选取的指标比较少,又是中国的强项指标,所以,中国的排序就靠前一些。笔者分析认为,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尚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甚至更靠后的位次。

就上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入小康社会时,中国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总体上可以达到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也是中国小康生活起点的国际参照水准,它高于中国人均经济指标在世界的位次。

五、综合发展

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列转型国家之首,现代化发展水平大致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类发展指数居于中等水平。

1.综合国力

由于指标体系的差异,不同研究者对中国综合国力的评估结论有一定差异。但总的来看,进入小康社会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又有进一步提升,国际位次在第7-9位之间。

根据黄硕风的研究成果,2000年,如果将香港和澳门均计算在内,中国的综合国力居于世界第5位。如果不计算港澳,中国的综合国力将可能仍然居于世界第7位。(注:黄硕风《综合国力新论》第11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0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推出综合国力评估系统(第一朗工程)研究报告,在先期完成的对美国、日本、中国、俄国、德国、法国、英国七国的评估中,中国综合国力值居7国之末。根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超过了俄罗斯,从1990年的第8位上升到2000年第7位,列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和英国之后。中国社科院王诵芬等人在对1990年中国综合国力研究的基础上预测,到200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将超过加拿大而居世界第8位。(注:王诵芬:《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第438页,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根据陈沙等人的研究成果,中国在17个主要国家中,200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第9位,居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之后。

2.国际竞争力

1994年,中国首次加入国际竞争力比较。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1994年中国国际竞争力为第34位,2002年为第31位,中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一直列转型国家之首。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1996年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呈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第36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33位。

3.现代化发展水平

依据英克尔斯现代化国家十项标准或者改进了的英克尔斯标准进行评估,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都在70%以上。比如,朱庆芳等人根据英克尔斯确定的10个现代化标准,研究认为1998年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为81.9%,居世界的66位。(注:朱庆芳、吴寒光:《社会指标体系》,第5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根据英克尔斯标准所作的计算,认为1998年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为72.3%。按照该研究组提出的现代化评价标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仅仅为34.15%。(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第40页,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年)》,到2000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为76%,比低收入国家高18个百分点,低于中等收入国家17个百分点,在108个国家中的世界排名是第61位。2001年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又上升到78%。(注:《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第163-16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笔者也依据英克尔斯现代化国家标准,对2000年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了量化评估。到2000年底,除了识字人口比重、医疗服务、平均预期寿命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完全达到现代化标准以外,其它指标差距均较大。其中人均GNP指标差距最大,即使考虑到汇率法对中国人均GNP的低估,实现程度也不会高于40%,其它指标实现程度大都在70%左右。这说明,进入小康社会时,中国与英克尔斯现代化国家十项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北京离现代化有多远》一书根据作者所提出的中国基本现代化和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及量化标准,对2001年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作了量化评估。认为按照基本现代化的标准,只实现了61.6%,按照现代化的标准,仅仅完成了47.9%。(注:陈剑:《北京离现代化有多远》,第82-88页,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现代化进程》一书提出了由26个指标组成的评价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标体系,并具体提出了基本现代化和完全现代化的指标值进行评价,结论是:到2000年,中国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为66.79%,与前述研究结论大体一致。但完全现代化实现程度仅为42.61%,差距比较大。(注:马崇明著:《中国现代化进程》,第239-240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是国际上衡量各国人类发展状况的权威指数。据《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的2000年人类发展指数位于世界第96位,居于人类发展的中等水平。

根据以上不同角度的国际比较进行综合分析,2000年底进入小康社会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居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位次比较靠后。据前述世界银行提出的分类标准,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通常被称为发展中国家。可见,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要看到,即便同处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下中等到上中等,在发展阶段上的差距是相当大的。所以,笼统地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是不妥当的。

标签:;  ;  ;  ;  ;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件事情是毫无疑问的_世界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