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每个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也在不断的更新。本文通过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当前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相应解决对策。并立足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心存善念做孝道之人。通过系列举措,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都能存善念于心,行走在善道之中,奠定美好人生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学生;养善;孝道。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9-241-02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主席对价值观的解读是: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他以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由此看出,拥有价值观就太重要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对一个国家内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计么样的社会;对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树立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价值观并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个价值观非常重要;对于教育者而言,如何引导并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显得尤为关键。
作为教育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将他们培养为心存善念做孝道之人,首先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给他们。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要培养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从小事做起,讲求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要从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家乡、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入手,进而升华到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始终都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循序渐进,注重核心价值教育的层次性。低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初步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中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学生的品质。高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与理想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再次,加强实践活动。实践感悟是打开青少年学生心灵、培养优良品质的钥匙。把掌握思想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郊游、踏青、野营等户外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提供各种的义务劳动,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合作的重要,增强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参与“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成长”的手牵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实现价值”的人生真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有了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感悟生活的机会和舞台,在实践中将优良的思想道德转化为自己的品质,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使知行得以完美结合。
在引导学生善行实践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中,可以通过开设善行课、指导学生记善行记录、组织班级开展善行分享这三种途径实施的。
善行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伦理道德入手,选取孝敬、尊师、仁爱、守法、诚信、负责作为德育主题,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各个主题的内涵。孝敬、尊师、仁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他人是其具体表现;守法、诚信、负责是处理好人与社会关系所应遵守的要求,遵规守纪、保护环境、诚实待人、信守诺言、克尽职守是其具体体现。善行课遵循引导、鼓励的教学原则。对于学生的善行实践,老师不强迫学生必须做到,而是鼓励、引导其主动去做。课堂透过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行为典范,配合老师的身教和实践体会,采取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讨论等方式,营造真实、亲切、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认知、激发学生情感、指导学生行为。
善行记录是班主任对学生善行实践情况进行及时监督、反馈和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了解学生对于道德认知理解的程度和指导学生善行实践的手段,更是对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发展及时了解、适时引导的途径。善行记录有日记、周记和表格记录三种形式,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做了什么善行或看到谁做了什么善行、为什么这样做或有什么想法,做前、做时、做后的感受如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在批阅学生的善行记录时,重点是对学生善心和善行的赞美与肯定,通常采用分数鼓励和言语鼓励两种方式。例如,给同学的善行打100分、200分、500分,能给学生以巨大的鼓舞;老师写上“多么好的孩子呀”“你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了”,这些发自老师内心真诚的肯定、赞美,能激励学生坚持善行实践,促进学生为善之乐的体验不断深刻。
集体的舆论和氛围对于个体道德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善行分享是组织班级同学定时和随时开展的善行交流活动。定时的善行分享一般在晨检、 管理班、班队会等时间,老师让同学们翻开善行日记,选择一篇或几篇想与大家交流的善行,然后站到讲台前读。当某某做了好事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夸奖他、称赞他,并向他学习;当某某做了错事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宽容他、谅解他,并尽力帮助他。随时的善行分享一般是老师在批阅学生善行日记时,发现某同学记录中的闪光点,为了引导同学向他学习而利用空余时间开展的,有时是因为班级发生了一件事情,及时组织同学们评议,借此营造良善的班级氛围。善行分享让同学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在分享中被肯定、被表扬,不断加强个体为善之乐的体验,形成班级良好舆论氛围。
养善教育,使学生心存善念,而做孝道之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因此,我们亦要与时俱进的做好孝道教育。
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青少年群体的道德修养水平,我们需要把实事求是地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和当前青少年的实际思想状况有效结合起来,认真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青少年的孝道人生观
作为青少年道德修养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加强孝道教育,才更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基本道德素养。现阶段我们不仅要让青少年正确的了解孝道,还要提高青少年对孝道的重视程度,使得青少年能把孝道作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无论何时遇到何种情境都能恪守孝道伦理要求,做到自觉自律,时时刻刻都做一名有德之人。于是就需要认识以下两点:
(1)强化青少年的孝道意识。通过加大孝道教育的宣传力度、丰富教育手段,营造良好的社会新风尚,使青少年正确认识到传统孝道的重要性,并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孝道养成对于培养其道德品质的基础性作用, 要使他们逐渐愿意接受孝道教育, 并以孝道作为增强个人道德修养的手段和目标。
(2)更新孝道教育观念。在宣传传统孝道时,要注意结合当今时代的实际,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做到“古为今用”, 并结合当下的热点时事,作对比点评,做到与时俱进,赋予传统孝道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追求,进步强化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坚定孝道意志,不断践行孝道传统美德
现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重点放在口头上的“为报答父母的养育”, 却从未想过如何去坚定他们的意志,如何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乐趣。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 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何以齐家?孝道意志不坚定,总把“孝”字放口头,却不做出实际行动,何以治国?那么“平天下”就只是个笑话罢了。
我们要重视青少年孝道意志的培养问题,要让他们赋予行动来体验孝敬。目前青少年们大多尚未参加工作,不能赚钱养家,但他们可以从最基本的尊敬父母做起,从知恩图报,热心助人做起,只要让他们付诸实践,养成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这些良好的孝行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让他们强硬记忆的东西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才能在他们的记忆中长远留存, 并不时的对他们产生影响,最终成为孝道意识。做真正有孝道的人,才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孝道水平,才能够培养更多的有德之人,才能够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美好。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③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培养“心存善念,做孝道之人” 的青少年学生,更是我们的责任。引导学生崇德向善,有责任担当,我们需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号召学生提升自我道德素养、文明素质,并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心善行孝,有责任,有担当!
参考文献:
①鲁迅的《拿来主义》
②曾参的《礼记.大学》
③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论文作者:周祖尧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孝道论文; 善行论文; 价值观论文; 青少年论文; 学生论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 道德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