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东联镇中心学校 威远 642450)
课堂设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对教师而言,“善教者则为善问者”, “知道了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语文课堂设问,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好与坏,而且还衡量着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与低。然而,纵观课堂设问,还存在着种种纰漏和误区。下面就从课堂提问的内容、方式、对象和评价结果几个方面谈一谈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课堂设问在内容上的误区
1、设问过多,缺乏针对性
有的教师设问数量很多,线索不清,重点不明,非常盲目。拿起教材,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走上讲台,觉得这也要讲,那也要讲,追求面面俱到,缺乏设问目标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如有位教师上《生命生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课堂上大大小小一共提出了几十个问题,而很多问题只是教师提出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回答,特别是一些重点问题,教师只是提出来,而如何回答教师引导很少,学生也很迷惑。设问不加选择,其结果是设问有余,解疑不足。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学生却受益不大,或者有的时候问题过多,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问题厌倦症”,实质上师生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2、设问太浅,缺乏思考性
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无须思考就能回答,比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懂起了吗?”之类的问题,虽然课堂上小手如林,煞是热闹,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一问齐答,但学生可以不动脑筋不作任何思考,像一架预先设计好程序的机器,这样的“答对如流”又有多少的意义和价值呢?
另外设问内容过空、过大,问题缺少坡度,脱离语境,缺乏思维导向的误区。
二、课堂设问在组织上的误区
1、设问缺乏逻辑性
课堂设问要有逻辑性、循序性,它是指设问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入远、由简到繁的原则,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循序渐进的分析问题,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老师在上课时,没有设问逻辑性、循序性的意识,没有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提问。课堂上,教师提问随意性大,看到什么就问什么,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有些问题偏离课文内容,有些问题层次不分,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回答。课堂40分钟,学生在回答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中占去了大量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的时间太少了。这无疑是受到教师随意提问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提问随便,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没有思考所提问题的价值,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2、设问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课堂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有些教师一提出问题就希望有同学立刻回答,没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就把学生叫起来展示回答。这些突击式的提问,效果并不好,不但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的水平上,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提问时要坚持先亮出问题,稍后请学生回答,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因子,切忌先“点兵点将”,后出示问题,有时还需要适当的引导。有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得到答案,教师不是采用引导的方式,而是采用逼问方式,逼学生说出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有位教师教学《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他将“迎客、相见、接待、联欢”那四段表达的思想感情分别概括为“热情、深情、盛情、激情”。教“接待”那一段的时候,教师提问:“这段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本段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拼命地引导学生往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上靠拢。谁知学生并不领情,说了很多带“情”字的词语都不是老师想要的“盛情”这个词儿,老师面带怒色,冷冷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你们是怎么学习的?”于是老师说:“同学们想一想,比‘深情’还深的情是什么‘情’”?这一下,课堂里出现了“冷场”现象,学生再也回答不上来了。多嘴的学生只好在下面悄悄地说:“那就是‘爱情’了。”
三、课堂提问在对象选择上的误区
1、选择提问对象带有片面性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对象选择上往往偏向一些表现积极的或成绩优秀的同学,一堂就成了部分学生的舞台,其他大部分同学坐冷板凳。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把问题按识记、理解、应用层次,由易到难设计成上、中、下三类,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见解”的创新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下等生,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四、五种主要用来提问上等生。 分别请好、中、差生回答,就能让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使他们都能形成“我能学好,我能学得更好”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选择提问对象带有惩罚性
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而在发呆、打瞌睡,或者做小动作等,这引起了老师的不满。教师往往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来请该生回答,该生站起来之后,往往是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连教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也未能搞清楚,怎么能回答出来呢?而教师明知该生答不出来,却还要留一段时间等他回答,此时,其他学生都注视着他,仿佛一个声音向他传来——“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得不出来?”有的教师带有责问的口气再问一声“你刚才在干什么?”并不及时的请该生坐下来,该生的自尊心必然会受到伤害,接下来他能专心听讲吗?教师能采用旁打侧敲的方法,比如提问该生的同桌,发现提问他同座时也能给他一定的刺激,此时他会装着认真听讲的样子,教师看他同座的同时再适当的用眼神来暗示他,也能起到较好的提醒作用,有时也可以请他站起来再复述一个同座的回答。这样,该生能理解老师的用意,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爱护和尊重,会从内心发生感激之情,接下来便能认真的听讲。
四、课堂设问在结果评价上的误区
1、对学生的回答分析不到位
一些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课前功课做得不充分,课堂语言组织能力很有限,对学生的回答评价很空洞,仅是对与不对,是与不是等,这些无意义的评价。实际上,注意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的回答,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忽视对学生回答的分析等于错过一次评价学生的机会,不正确的回答不仅表明学生还没有掌握这个内容,也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同时还为教师提供了分析错误答案的依据。
2、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到位
有时在课堂中,提问后,一位学生答不出或答错,还未请他坐下就急于叫另一位学生回答。这就挫伤了前面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我不行”的心理。如能先请他坐下,并说:“再想想看,相信你离成功不远了。”该生受到鼓励后,会仍保持着“我能行”的心理去积极思考。对大对的同学也要及时的给予表扬肯定,如“不错,当初科学家就是这样分析出来的”,从而沟通了师生间情感交流,有助于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
以上种种问题,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问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
论文作者:罗静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设问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误区论文; 时间论文; 评价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