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10月诊治的小儿高热疾病患儿130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各65例,研究组患儿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进行一般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3.8%,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66.2%,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更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的护理中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患儿的热度消退快,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有着积极的临床护理意义。
关键词:小儿高热;护理模式;效果对比;分析
高热指的是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和散热中枢为了达到平衡而出现的一种障碍,多发于幼儿群体,高热的定义是,患儿的腋下温度持续超过38℃,长期高热是指高热时间在一周以上,如果对患儿的高热症状没有及时控制,会导致出现后遗症或是死亡。小儿高热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严重脱水引发酸中毒情况,因此对小儿高热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护理非常必要[1]。本文分析了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10月收治的小儿高热患儿130例作为本次护理对象,并且根据患儿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患儿均患有高热症状,体温均在38℃之上。患儿中男性70例,女性60例,患儿的年龄在3个月~3岁之间,患儿的年龄、性别等数据资料不纳入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中,并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临床护理,患儿卧床多休息,让患儿有足够的睡眠,保证病房的通风,对患儿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并且调节患儿的饮食。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等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安排科学饮食,安抚患儿的哭闹情绪,稳定家属的治疗心态等,取得家属的治疗配合[2]。除了常规降温治疗外,选择物理降温的方式,每日用酒精擦拭患儿的身体,并且将患儿的护理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家属,让家属也参与到护理工作中[3]。
1.3护理效果判定
本次护理研究指标为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在护理工作结束后让家属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分为是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根据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来判定护理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对两组患儿的数据资料进行差异检验,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差异选择卡方检验,当检验结果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后,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3.8%,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66.2%,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更好,具体数据见表一。
3讨论
发热指的是体温异常升高,是热源所导致体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内控制反映,由于发热会增加身体的耗氧量,无氧代谢增加,身体代谢失衡,细胞损伤加重,肌酸激酶水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加重,因此给患儿的心肺功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担。三岁以下患儿在高热状态下会出现惊厥等症状,对患儿脑神经正常的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当患儿出现高热症状时需要及时进行退热处理[4]。
本文分析了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从数据的统计上看,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3.8%,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率为66.2%,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程度更高,表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的护理中有着更好的效果。小儿高热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对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即可确诊。在临床的治疗中,需要立即控制患儿的高热症状,选择物理降温的方式可以快速降低患儿的体温,比如冷敷额头、擦拭身体等[5]。在降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的注意患儿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测量一次体温,根据患儿体温的变化情况来调整降温的方法。采用药物控制之前,需要确定患儿高热的原因,避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大剂量退热药物的使用会对患儿的胃肠道产生刺激,损伤肝肾功能,因此需要合理控制退烧药物的使用。鼓励患儿多饮水排尿,衣服穿着要适宜,避免患儿受凉,也不要穿着过多热量无法散出。调节患儿的饮食,以清淡、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且让患儿有足够的睡眠。当患儿出现了哭闹、焦躁等情绪时要多安抚患儿,做好家属的心理支持工作,让家属相信治疗,配合护理,从而提升护理的效果。
在临床相关研究中,王争芳[6]在《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效果观察》文章中分析了在小儿高热护理中选择不同护理模式所发挥的效果,发现综合临床护理能够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患儿退热快,护理价值高,与本文研究结果相同,表示本次研究具有很好的科学性。由于本次研究选择的病例资料仅具有一般临床代表性,因此相关护理研究结论还需不断证实。
结语:
在小儿高热护理中,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患儿的高热症状消退快,治疗时间短,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有着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桂珍.小儿高热中不同护理模式的疗效对照[J].内蒙古中医药,2014,13(06):125-126.
[2]师玉霞,赵晓卫,常燕燕.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护理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3(06):226-227.
[3]赵珺.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5,34(05):214-215.
[4]罗敏.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护理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3,15(01):139-141.
[5]刘玲,左艳梅.浅谈小儿高热的物理降温及护理体会[J].井冈山医专学报.2014,12(06):23-25.
[6]王争芳.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5,33(03):603-604.
作者简介:李萍(1986.06-)女,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学.
论文作者:李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患儿论文; 高热论文; 小儿论文; 效果论文; 满意论文; 家属论文; 模式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