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论文,形象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744(2006)02—0061—05
任何组织都面临着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的问题。政党是政治性的公共组织,同样面临自身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执政党,在全球性的政治影响、经济分工和文化传播过程中,应重视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的问题。
一、党的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以及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具有创造性、评价性和价值导向性,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是形成组织规范、工作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准则的源泉。组织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对一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的阶级属性、民族性格、物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政治模式等的综合反映。政党、政府的组织文化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政党组织文化来源于所代表的阶级、政治群体的意识形态,受到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制约。党的组织文化是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具有导向、规范、凝聚、融合、协调、激励、约束和辐射的功能。执政党的组织文化具有强势文化的特点,对党内、对社会都发挥着强势文化的主导和规范作用。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文化是一个层次丰富、结构严密的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观念文化,以价值观为代表,主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在我国历史上就有“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的民本主义的执政观念。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形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党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此外,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观念,如人才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率观念等,也在日益深入地影响着党的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制度文化,以思想政治路线为代表,包括党的指导思想、路线、纲领等方面。以党的制度为代表,包括党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民主制度、议事和决策制度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民主集中制,它是我党以至当代中国公共组织的基本组织制度。物质文化即外观文化,党的外观标识、旗帜、颜色和形象代表等。
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或者内部成员对组织的全部看法、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具有传达、识别、重塑等方面的作用。组织形象建设就是建立组织的理念与精神文化,通过整体的识别系统,传达给社会公众,促进公众对组织整体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的工作,由此形成了形象识别、形象改善等组织形象建设战略。综观世界政党历史和国际政治历史,可以简要地列举出政党的组织形象建设的例子。例如,欧洲的“绿党”是由环保主义者创立发展而来的,它以自然界的绿色为标志。作为美国竞选文化的主要表现则是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大党的形象较量——“驴象之争”。英国工党在布莱尔上台后就把自身的形象改变为带刺的粉红色玫瑰,从而把自身与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激进的工人党区别开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策动的中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执政党的改变被形象地称之为“颜色革命”。有的外国政党更提出了自身的、综合性的组织形象——“全民党”、“政治精英”等等。
当前,我党的组织形象是一个形式多样、表现全面的体系。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理念形象,这是组织文化在意识形态内的再现,是组织形象识别的灵魂和动力,塑造组织形象的源泉,包括组织的指导思想、宗旨、战略和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树立起自己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鲜明形象;党的七大确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是我党的旗帜和形象;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这些都是把我党与其他政党,特别是与资产阶级政党区别开来的根本的形象标志。行为形象,这是组织全体成员言语行为表现的综合,组织制度对全体成员的要求和各项工作活动的再现,包括组织建设、管理方法、公共关系等方面的活动。行为形象识别体现出通过行动创新来达到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目的。我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时刻维护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原则,以维护党的统一,服从党的纪律,爱护党的形象为行动的准则。党员的行为形象要求集中地表现在党员的义务与纪律中。外观形象,这是组织形象的静态表现,包括组织的品牌、标识、宣传特色甚至以某种颜色和具体形象表达的政党内涵等。它是组织形象识别系统中最具传播力、感染力、接触面最广泛的因素。例如,我党的党徽是镰刀锤头(斧头),党旗的颜色是红色的。
党的组织形象评价有其科学的体系,主要表现在对党组织的知道和了解程度、信任程度和赞誉程度等三个方面。我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是建党历史最长的政党之一,我党的执政成就举世公认,我党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是高度知名的。人民群众对我党是高度赞誉的,给予了无限的信任。
二、党的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的关系
在党的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和组织形象的三种形式中,观念文化和理念形象是较为隐蔽的、柔性的、深层次的;制度文化是较为刚性的;物质文化、行为形象和外观形象是显露的、浅层次的。三个层次和三种形式之中,最重要是前两者,简单地说这两者的结合就是党性,就是党风。党的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是综合的、整体的,是有机统一体的不同侧面。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相辅相成。具体表现在:
(一)概念的层次对应关系。大致上,党的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三组范畴是分别对应的,即观念文化与理念形象对应;制度文化与行为形象对应;物质文化与外观形象对应。从党组织的管理角度看,党组织文化的制度层面与党员干部的行为形象关系更为重要,当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文化素质、行为习惯与党的宗旨和制度要求相适应时,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与行为表现就会显示出正气、朝气;相反,如果两者不适应时,就会出现歪风邪气,甚至是损害人民群众与党组织的行为。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党的组织文化是本质的概括,是统一体的内容;党的组织形象是本质的反映,是统一体的形式。党的组织文化强调组织与环境影响的协调,致力于公众对于组织属性的理解进而达到信任。党的组织文化建设不受组织规模、类型和地域的限制,但特色是很有必要的。党的组织形象侧重于自身识别,通过对组织形象进行内容到形式的统一规划和全面设计来完善。实施党的组织形象建设具有比较规范的条件,要求党的组织结构、理念和工作业务的相对稳定,具有比较固定的地域范围。党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的内容与形式关系又表现为行为表达与传播方式的关系。党的组织文化是信息双向交流的动态的过程,信息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组织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党的组织形象是组织对公众的信息单向传播,是相对稳定的,传播内容是正面的,具有良好控制的,但也依赖于公众认知和识别能力。
(三)基础与构建的关系。党的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的关系是建构的,而不是解构的。党的组织文化是基础,组织形象是构建,是一种由内而外,自下而上,逐步构建的关系。本质内容制约表象形式,深层次的本质决定着浅层次的形态,浅层次是以深层次为存在依据,党组织的某些现象不过是深层次问题的反映。因此,我们不能离开党的组织文化谈党的组织形象,或者是离开党的组织形象谈党的组织文化。党的组织文化突出其管理职能的发挥,强调积累性和效能性;党的组织形象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强调全面导入和资源投入。由于党的组织文化与形象建设具有层次性,因而需要开展不同层次的党建工作。
三、我党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在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迫切需要对执政党建设进行探索和创新。
综观管理史发展,对于组织的认识,从古典组织理论、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到学习型、创新型组织;对于组织的管理,从粗放管理、集约管理,到精益管理;对于组织成员的规范,从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到文化管理理论,证明了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的理论是科学的、有效的、发展的组织建设理论,也启示了我们,组织必须规范管理,必须与时俱进。
政党可以也应当依据自身发展程度,引入和运用具有普遍性特点的一般组织管理理论,同时,创造出具有自身特殊性和时代特点的政党管理理论来。以科学的方法体系总结我党的建设理论内容,揭示党的建设规律,自觉指导党的建设,就成为了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和必然的历史任务。自觉地、系统地运用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的理论来指导基层党建实践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在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政党政治与社会管理的领域正在逐步地区别开来,而且适应着大众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在舆论制造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党的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只有这样,党建理论才能创新,才能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历史证明,我党越趋成熟,就越是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独特组织文化和鲜明组织形象,创造出高度的政治文明,从而带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走向创新、走向规范是党建理论的发展方向。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历史经验证明,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也需要创新,不创新就不能发展,甚至会令曾经朝气蓬勃的政党走向死亡。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积累了丰富的党建理论和建设经验,2005年以来我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工程,更增添了执政党建设的新鲜经验,许多地区和基层的党组织都不约而同而又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的认知和传播原理。党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我党不仅要依靠长期的思想教育为特征的观念文化建设,而且要依靠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廉政勤政等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规范成员的行为准则,实现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的良性互动。这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任何组织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都必然善于学习其他组织成功的经验,善于吸收其他组织失败的经验教训。成熟的组织从不拒绝,更善于运用已经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的组织发展理论来指导自身的成长和运作。我党正是从不断的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的建设与改造中,促进了党组织发展与广大党员的成长,促进了革命与建设事业走向胜利,也促进了党建理论日益成熟。我党有着长期奋斗历史,特别是长期执政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多样的组织文化。我们要看到组织文化可以区别为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同样,党组织的形象和党员的形象也可以区别为优秀的与不良的两种。政党政治要有好的发展,政党组织要有高效率,政党成员要有强的战斗力,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政党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正所谓,党性强、党风正,党纪严,党的战斗力就强。中国共产党作为建党85年的成熟大党,必须正视党的组织文化建设,从自觉地、系统地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着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可以说,党的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关系到各级党组织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领导的事业得失成败,决不可等闲视之。
四、党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的任务和要求
政党发展史表明,政党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的变化的共同趋向是文明、开放、亲民。我党要把握好危机管理和新的领导集体形成的有利机遇,自觉地、系统地运用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的理论,利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来更新观念、辅助执政;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应对执政大局;以民族与人民的利益为重,决定大政方针,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组织文化与更为良好的组织形象。
(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
党的组织文化体系建设主要是党的观念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党在指导思想理论上与时俱进,更加先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显著特征是着眼于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必须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通过自觉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组织建设,摆脱落后观念的束缚,形成理念先进的党建思维方式,促进党组织与广大党员的政治成熟。通过加强党组织成员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塑造党的组织成员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态度和期望,促使党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转化为自觉行动。通过党员注重自身修养,改正传统的思维习惯模式,改造个人和组织的心智模式,塑造出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组织和个人行为习惯。
党的全部活动必须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随着党的领导作用和执政活动,使为人民服务成为全部公共行政组织的价值核心。这一根本宗旨表现为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要代表中国工人阶级、代表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身形象就要脱离官僚主义、特殊利益集团,还要清除党内的封建思想残余,官本位观念等,创新政党政治和治国理念。
我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党组织自身必须表现出先进文化特征,党员必须首先具备优秀的素质。我党要坚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世界各国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观念和形式,坚持和发展无产阶级的先进文化内核,全面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建设新时期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
通过观察政党组织形象,认识政党组织文化,可以判断政党身处的社会历史阶段,判断政党的先进与落后。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在实践中,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很多群众往往不是从党的理论政策而是从党员的道德表现,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中,判断党员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力。因此,我党很早就提出了党员的优秀形象是先锋模范,党的基层组织的优秀形象是战斗堡垒。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列举的党员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和不相符合的若干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产生原因是多样的。这说明了近年来我党的某些组织和部分党员干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形成了消极的组织文化和不良的组织形象。只有通过深入扎实的教育、建设活动,才能有效地改造好党内的消极的组织文化,创建出先进的组织文化和良好的党组织形象与党员形象来。基层党组织的良好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正是全党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的具体表现。在坚持党的大政方针前提下,应当鼓励各地基层党组织建立各具特色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例如,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过程中,中共广东省委提出了开展“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活动,即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形象好的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各地涌现出来的佩戴党徽上岗,公示“党员模范岗”等,创新了党的组织形象建设的好做法。还有,城市中建立流动党员之家、商厦党员服务站和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创新了党组织关心爱护党员,维护党员基本权利,从单一的“生活”支部向工作、生活多方向发展的良好形象。
加强政党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领导者的作用十分重要。首先,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调节和控制党的组织文化的发展方向。党的领导者要评论党组织的大事,坚定党员的信仰。试想如果党的领导者糊里糊涂、脱离自身组织,党不管党,怎么建立优秀的组织文化呢?其次,党的领导者对于重大事件和危机要有正确迅速的反应,必须自身进行详细的角色示范、教育和培训,完善在媒体前面的形象。试想党的领导者如果认识水平低、软弱无能、不能以身作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怎么能建立起良好的组织形象呢?还有,党的领导者必须建立勤政廉政的个人形象。洁身自爱是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形象建设的最低要求。试想党的领导者如果享乐至上,经常出入高级消费娱乐场所或者是炫耀权势、欺压百姓,这些现象在群众心目中会形成什么样的形象呢?党的各级组织应当改进领导者的评价选拔机制,把认同和接受优秀组织文化、具备良好形象的干部充实到领导核心中,把组织文化素质差、内外形象不佳者剔除出领导核心,以免因个人形象而损害组织形象的现象发生。
(三)加强党的民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
近年,我党提出了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近期,我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执政能力的表现,又是党的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的重要体现。从政治上看,它离不开党内和谐与党外和谐两个方面。
党提出了“两支先锋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方针以后,大批年轻的、高素质的社会先进分子加入到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知习惯也影响着党组织。党组织需要营造出民主平等的氛围,适应党员对党的组织文化的价值性、制度性的研讨和对党的组织形象的行为性、审美性评价的需要。我们要深入研究党的组织观念、制度以及党组织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于党员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要深入认识党的组织文化与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工作绩效的关系;要深入研究党组织的内部气候、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方式和权利、党员之间,特别是普通党员与党的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制度性的党员满意度评估体系,提高党组织的内部治理能力。
政治文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政党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基本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在我国,政局要稳定,社会要和谐,就必须稳定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和政治格局,正确处理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加强与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和合作,建立起我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种核心一元化和结构多元化,创造出更为广泛的社会民主政治协商制度和爱国统一战线,既充分照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又有效保证我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执政地位和对国家的有效治理,形成更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体现我党的政治文明与民主形象的重要标志。
标签:组织形象论文; 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党的组织制度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英国政党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党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