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探讨论文_陈培铭,汪顺会

陈培铭 汪顺会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 629200)

【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支持治疗对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ICU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安素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4%,死亡率为0.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7%,死亡率为5.5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ICU重症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重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营养支持;ICU;重症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10-03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患者因为创伤、严重的感染等,造成机体持续进行高分解代谢,从而导致营养低下,同时各器脏功能损害严重和免疫功能低下又增高了病死率[1]。因此加强ICU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降低患者病死率十分重要。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以实现直接供给肠黏膜所需求的营养素的目标,同时还可促进黏膜血流的循环,起到大力刺激消化液和肠道激素分泌的作用,有效地保护了肠道原籍菌群不受损伤,大大降低了消化道溃疡和感染的发生率,积极有效地延缓了肠功能发生衰竭的速度,及时地供给重症患者所需的营养,改善了患者营养不良的状态。本院ICU在探讨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治临床疗效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2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9~87岁,平均年龄(52.3±2.4)岁。呼吸衰竭1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脓毒症9例,多器官障碍综合症6例,血液净化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4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并且无法自行进食。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并结合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按照随机原则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为36例。其中两组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内给予患者进行感染控制,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相关操作,积极地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给予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并且在完成机械通气操作之后,马上给予留置胃管,然后回抽胃液<100mL。观察患者的消化道是否出现出现的现象,假如有出血,则立即进行止血的操作,假如没有出血,则可立即使用百普素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调节肠内营养泵为匀速暑热并且维持24h,一开始先调节百普素的浓度为2.5kg/mL、剂量为250mL、滴速为20mL/h,待患者的状况趋向稳定之后再将调整滴速至10~15mL/h,与此同时,将250mL作为一个剂量单位,观察患者的情况以随时调整剂量,在患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将浓度调整至4.2kg/mL,另外,还给予场外营养补充,以防热量不足[2]。对照组通过已留置胃管进食,同时进行积极的抗感染、解痉、纠正酸碱、电解质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①营养评估:参照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进行分级,共分为3个级别:营养良好:MNA评分≥24分;营养不良:MNA评分17.0~23.5分;营养低下:MNA评分<17.0分。

②体重检测:在每天同一规定时间内,在专人的组织下通过国际标准的仪器和方法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的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正常体重:18kg/m ≤BMI<25kg/m;低体重:BMI<18 kg/m。另外,测量上臂围(MAC,cm)、小腿围(CC,cm),对右上臂中点和最大周径处进行测量[3]。

生化指标:两组患者第10天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G)。

1.3.2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情况。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应用χ2检验组间比较。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观察组发生溃疡、腹泻、便秘、潴留等并发症的几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4.3±3.0)d,16例成功脱离机械通气。对照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7.8±5.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肠内营养主要是经过肠胃道,可以采用口服或者管饲这两种方式为患者供给身体所需的食物,满足患者对营养的需求,及时地改善患者的营养低下的状态。肠内营养主要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这两种方式。由于肠内营养是由肝门静脉系统先吸收干净营养物质,再将其传输至肝内,有利于促进合成内脏蛋白,同时,还促进了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明显比肠外营养支持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状态。另外,由于肠内营养营养肠道本身就具有促进肠的蠕动、增加肠血流等功能,所以,肠内营养凸显了在维持肠黏膜和预防肠道细菌发生易位等方面的不可取代的优势[2]。由于重症监护的患者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处在应激状态,所以,比较难以避免发生代谢紊乱的现象,所以,为了保护患者的胃黏膜不受伤害以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根据其需求及时地供给合理的肠内营养,使机体的代谢下降,有利于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效地避免了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ICU患者早日恢复健康[3]。分析该研究结果发现,在给予观察组ICU患者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ICU死亡率为0.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7%,ICU死亡率为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营养良好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MNA、ALB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MI、HBG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ICU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

虽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疗法可以促进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进程,但是,由于重症患者通常都是处于应激状态,十分容易发生代谢紊乱的现象,所以,曹兴胜[4]等人认为应该准确地评估和判断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最适宜给予肠内营养的时机。假如患者受到的严重创伤和严重感染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先根据病情进行纠正其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假如患者的呼吸功能、肝肾功能和循环功能迅速衰竭时,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满足患者的各项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血糖逐渐趋于稳定状态、在发病24~72h内等条件时,再给予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只要重症患者还具备有一部分的消化功能,就可以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另外,在操作之前应该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再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和病情等情况来选择和调整不同的制剂。

假如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发生腹泻、反酸、恶心呕吐和嗳气等现象中的任意一种,则应立即报告医生,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营养剂量、减慢营养液的滴注速度。降低营养液的浓度、降低营养液的浓度,视患者的身体状体适当地给予合理的胃肠动力药物及收敛药物。假如有患者在进行上述处理之后仍然持续严重的腹泻,应该立即停止管饲[5]。此外,因为重症患者通常存在胃肠排空不良的现象,所以十分容易引发潴留,从而造成胃液和营养液被呃逆反流的现象,从而引起患者发生误吸,诱发吸入性肺炎。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中时,应该指导患者保持半卧位30~45°的体位,密切地检查并确认营养管道位置和潴留量,通过X线进行检查,在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时,微粒避免患者发生误吸,应该及时地调整营养管末端位置,避免官腔弯曲返入食管引起误吸[6]。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在改善重症ICU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大增强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有效降低了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中柱,冯振江,周艳等.老年人烧伤的综合治疗[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6):123-124.

[2] 宋长滨,刘滨月,王堰梁.36例肠外瘘的营养支持疗法[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7(2):55-56.

[3]葛欣,蒋云祥.营养支持治疗重度烧伤的临床意义[J].辽宁医学杂志,2012,11(6):314.

[4]曹兴胜.严重烧伤病人再生疗法的营养支持疗法——肠内营养[J].中国医药导刊,2012,6(4):48-49.

[5]孙挂成,宁金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2):68-69.

[6]邓德柱,练永芬,王全胜等.严重烧伤病人不同阶段的营养支持治疗[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7(S1):64-65.

论文作者:陈培铭,汪顺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  ;  ;  ;  ;  ;  ;  ;  

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探讨论文_陈培铭,汪顺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