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89-01
进几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交流,对比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异,我深刻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语言、性格、爱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本文我以班中一个性格顽皮,做事拖沓的学生小桐为例,通过不断与家长接触,发现其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最终家校配合,让孩子发生转变。
这名学生是个女孩,目前上三年级。她长相清秀,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强,但是她很顽皮,做事拖沓,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下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书写速度极慢,经常是边玩边写,作业不能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还发现她爱说谎,与同学游戏时,总是容易起争执,而且她遇到争执总是爱动手打人。我通过其他的家长及多次家访,对她的家庭进行了解,发现她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她的父母曾在她幼儿时离婚,在爸爸的诚心忏悔下,二人又复婚。原本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可是她爸爸却一直老毛病不改,酗酒打人。小桐就是在这样的充满争执的家庭环境中上了小学。小学阶段原本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可是她的家庭爱的教育却近乎缺失。
一、没有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父母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一个不和睦的家庭,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和打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洞察力和自卑感。父母关系的好坏,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当父母的关系恶化,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感和消极心理。心理就有可能产生阴影,觉得自己的父母不正常,心理和情绪经常会出现波动。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她没有安全感。
二、对孩子缺少陪伴、关爱
小桐家因为以前爸爸常年不工作,家里只靠妈妈打零工挣钱,却要养活三个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差。小桐的妈妈早上7点就出门上班,一直到晚上7点多才能到家。小桐的爸爸现在也去打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小桐和弟弟一直由不到二十岁的哥哥照顾。大孩子照顾小孩子,这样的照顾只能保证不挨饿,不受冻。小桐的父母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小桐,更不要提陪伴孩子,检查、辅导作业了。这样就造成小桐总是说谎欺骗父母作业已经完成,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也从不和父母交流。父母对孩子的学校情况几乎是两眼一摸黑。家庭教育出现盲点。
三、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小桐成绩起伏很大,好的时候能名列前茅,差的时候能倒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我和她妈妈交流小桐的情况后,小桐妈妈说只要小桐的爸爸知道小桐没有认真学习,教育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打”。不听话,要“打”;没完成作业,要“打”;跟弟弟吵架,还要“打”。有一次我家访时,竟然了解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因为最近小桐作业完成情况不好,他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根木棒都被打断了,小桐晚上睡觉时尿床了。没想到现在还有下手这么狠的家长,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爸爸的这种教育行为进行了劝告,因为他没有把教育孩子的方法用对,也从没有蹲下身子来给孩子进行耐心的交流,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从没有帮孩子分析过原因:是不会做,还是理解不了等等。正式因为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造成小桐在遇到问题时,常常效仿大人,也是寻求武力解决。和同学闹矛盾,就打同学;和弟弟吵架,就打弟弟。孩子的观念也成了:有人欺负我,我就打回去。
四、父亲和母亲的教育互相矛盾,孩子很迷茫、任性
无数的实践证明,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极大的作用。采取民主正确的教育态度,孩子表现的活泼大方,聪明可爱,有坚强的毅力等优良的性格品质。而当父母的教育相互矛盾,粗暴,专制等不正确的教育态度时,孩子容易表现出任性、自我为中心、叛逆等等。我听小桐说,当因为作业没完成,爸爸批评她的时候,妈妈就护着她。当妈妈批评她的时候,爸爸又会买零食哄着她。正是因为父母双方这样矛盾的教育观念,让小桐慢慢从中钻空子,做的错事,不能真正的意识到错误,甚至知错不改错。她的顽皮、任性就越来严重,到现在家长想下决心去管,但是孩子长大了,不服管。家长很后悔,也很无奈。
通过对小桐种种情况的深入了解与分析,我逐步改变了与小桐妈妈的沟通内容。我请小桐的父母抽空到学校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首先我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调皮,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夸奖的方面。我对他们细细说明了小桐的优点:劳动时积极主动,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思考问题很到位,理解课文很深刻等等。我请他们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时间来陪孩子做会作业或者看会儿书或者看会电视或者做会游戏。让他们多多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找亮点。把每天对孩子的批评,改成夸奖,夸奖时不能笼统的说“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要说出具体的理由,比如“今天你的字写的很工整。”“你给弟弟倒了杯水,你真是个好姐姐!”。劝告他们如果对孩子的教育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两个人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拆台,可以私下商量好。遇到着急的问题要尽量冷静,不动手。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美的家庭氛围。多和孩子聊天,问她一些学校里的事情,多关注孩子的变化。
经过这次交流后,小桐的爸爸极少动手打孩子了,二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重视了起来。家里的氛围慢慢改变了。一年多来,小桐的学习慢慢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总是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基本能按时完成。在课上我对她的表扬慢慢多了,她的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同学之间相处发生矛盾的时候越来越少,大家也越来越喜欢她。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创设温馨愉快的氛围,使孩子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愉快。学困生的转化不仅要依靠学校老师,更要有家长的协助。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论文作者:刘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孩子论文; 作业论文; 父母论文; 爸爸论文; 家庭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家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