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外科;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接受的74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方式,护理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等,B组的用时少,对比后差异明显。 B组1例患者出现,发生几率是2.7%,A组4例患者出现肺栓塞,发生几率是10.8%。结论:对于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指导方式,能避免出现术后肺栓塞的现象,有助于患者下床活动,整体可行性高,值得实施和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肺叶切除术;肺栓塞;效果分析
肺叶切除术的优势明显,但是术后可能存在肺栓塞的情况,直接对生命造成威胁,结合当前肺栓塞的具体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合理执行手术操作方式。早期护理干预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按照现有的流程要求进行后,能避免出现异常反应。由于肺栓塞的起病隐匿,自身症状不明显,容易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指导。护士需要积极开展对应的指导工作,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要求实施,符合需求。为了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的作用,选择我院接受的74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方式,护理后对结果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受的74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方式,护理后对结果分析。随机选择的所有案例符合要求,其中A组最大患者和最小患者分别是71岁和28岁,年龄均数是50岁,B组最大患者和最小患者是72岁和26岁,年龄均数是49岁。此外A组和B组的男女比例和病程资料对比基本无差异,对比现有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A组实施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给予患者适当的健康教育,增加对疾病的了解。B组进行的是早期护理干预方式,如下:
(1)初期病情评估
在初期病情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发放对应的手册,采用观看视频或者口头指导的方式进行指导和教育。帮助患者完成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控的流程表。
(2)健康指导
在早期护理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栓塞的现象,进行适当的健康指导和帮助,患者需要合理饮食,增加饮食量。在整个过程中确保大便的通畅,此外鼓励和协助患者早期进行活动,要观察患者的血常规、生化以及凝血功能等。以各项检查指标作为基础,进行动态评估,合适的指导后能确保指导的稳定性。
1.3效果分析
对比术后肺栓塞发生几率和各项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对应指标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等,B组的用时少,对比后差异明显,如表一: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肺栓塞参数
B组1例患者出现,发生几率是2.7%,A组4例患者出现肺栓塞,发生几率是10.8%,对比后B组的优势明显。
3.讨论
肺栓塞是当前可预防的疾病,肺栓塞的发生几率低,但是误诊几率高,甚至可能存在病死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等现象。根据当前报道可知,在当前预防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实际要求,合理的预防指导后能促进患者恢复[1]。
早期护理方式有突出的作用,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对肺动脉产生影响,患者术后的卧床时间长,可能存在静脉血流速的减慢,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血栓和其他异常反应,需要注意进行指导教育,提升认知度[2]。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等,B组的用时少,对比后差异明显。 B组1例患者出现,发生几率是2.7%,A组4例患者出现肺栓塞,发生几率是10.8%。说明对于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方式,本身有重要的作用,能减少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指导模式可行性高,在整个护理中合理化应用后,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慧青.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211.
[2]丁君蓉,蒋一楠,帅力,许苹.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05):66-68.
论文作者: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患者论文; 肺叶论文; 术后论文; 的是论文; 肺栓塞论文; 发生论文; 几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