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品产业的国际地位及对外开放态势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产品论文,对外开放论文,中国论文,态势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水产品产业的国际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以年均2.4%的速度平稳增长,与此同时,水产品的消费量以年均3.1%的速度增长。由于全球各国水产品生产量增长与需求量增长的不平衡,水产品国际贸易量不断增加,2000年全球水产品出口量达到2000万吨,占全球水产品总产量的15.3%;贸易额552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0.9%。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品总产量持续高速增长,1979—2003年的24年间年均增长10.5%。自1989年以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2001年达到4381万吨,是世界第二大水产品生产国秘鲁的年产量的5倍多。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这一比重已高达34%(见表1),2002年中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35.6公斤,比世界平均数高出11公斤。
表1 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比重
指标 1990 1995
1996
1997
1999
2000
2001
2003
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9901 11728 12020 12250 12660 13040 12880 -
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1237 2517
3288
3602
4122
4279
4381
4700
比重(%) 12.5 21.5
27.4
29.4
32.6
32.8
34 -
资料来源:世界水产品总产量资料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2002年以前各年份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资料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3年数字为农业部渔业局根据2003年1月—2003年11月统计数字估计
随着水产品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的增加,中国水产品对外贸易也得到长足发展,在世界水产品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00年出口额达到38.3亿美元,超过挪威成为全球第二大水产品出口国,占全球水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达到6.9%,200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46.9亿美元,首次超过泰国居世界第一,2003年出口额再创新高,达到54.9亿美元,是1989年的5.85倍,14年间年均递增13.8%。中国水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水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呈平稳上升趋势(见表2)。
表2 中国水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水产品出口额的比重
指标 1995
1996 1997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世界水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520.3 525
565
528.8 552
559
- -
中国水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33 30.4 31.4 31.4
38.3 41.9 46.9 54.9
比重(%) 6.35.8
5.6
5.96.9
7.5
- -
资料来源:全球水产品出口额资料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中国水产品出口额资料来源于历年中国海关统计资料(以下水产品进出口资料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中国海关统计资料)
水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自2000年起,水产品出口额已连续4年居各类农产品出口额的首位,进入我国出口重点商品之列,2002年、2003年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25.9%、25.6%。2002年水产品贸易顺差占农产品贸易顺差的42.5%,占当年我国总贸易顺差的8%,为我国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水产品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水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态势
(一)水产品出口量占总产量比重较低,国内消费量中进口比例较低,行业外向度偏低在水产品出口方面,1995年、1997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占国内水产品总生产量的比重分别为2.9%、2.6%、3.3%、3.6%、4.5%、4.8%、4.5%,与全球水产品总产量有15.3%进入国际贸易相比,我国水产品出口比例太低。这个比例与我国作为世界水产品产业大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
在水产品进口方面,我国进口的水产品主要以加工贸易原料和鱼粉为主,在进口水产品中供我国居民直接消费的水产品所占比重很小。2003年进口水产品233.2万吨,其中来料加工原料10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5%;鱼粉8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4.2%;实际进口供国内消费的水产品为48万吨,占国内消费的比重很低,只对国内市场起到补充调剂作用。
(二)水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虽然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已居全球第一,但国际市场占有率却徘徊在7%左右(见表1),这一比重与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球水产品总产量34%、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是全球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的1.45倍相差太远,这表明,我国水产品出口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水产品出口价格下降,进口价格却周期性上升,贸易竞争指数趋于下降我国水产品出口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但除2003年以外,出口综合平均单价却大幅度下降,影响效益的提高。以1995年水产品出口综合平均价格4455美元/吨为基数,2002年下降了50%。2003年由于名特优养殖水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加,水产品出口平均单价有较大幅度回升。国际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是影响出口水产品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还有产品质量低、行业内过度竞争、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加工度低等问题。
历年水产品进口量高于出口量,进口综合平均价格周期性上升。进口水产品价格上升源于来料加工水产品价格上升,进口商抬价争夺原料是引起进口水产品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
通常,人们用贸易竞争指数衡量一国某产业产品在生产和贸易方面的竞争优势,贸易竞争指数的具体公式为:贸易竞争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贸易竞争指数的取值在-1到+1之间,取值的绝对值越大表示竞争力越强。由于我国水产品进出口价格呈剪刀状发展,我国水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下降(见表3),这表明我国水产业的竞争优势趋于减弱。
表3 我国水产品行业内贸易指数
指标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水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31.4
28.4
31.4
38.3
41.9
46.9
54.9
水产品进口额(亿美元)
12.1
10.2
12.9
18.5
18.8
22.7
24.8
贸易竞争指数(%)
44.4
47.2
40.8
34.9
38.1
34.8
37.8
(四)水产品的比较优势减弱从理论上讲,我国劳动力资源和可养殖水域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水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比较优势。由于很难获得各种产品的成本资料,实际中衡量某一产品的比较优势时常采用巴拉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用实际的贸易状况间接表示某一产品的比较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X[,ij]代表第j国第i种商品的出口额,如果RCA[,ij]值大于1,意味着j国家商品i的出口比重大于在世界的出口比重,表示该国家在此产品上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
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测定水产品在我国出口格局的地位和趋势。由表4可以看出,我国水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说明我国水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该指数又有降低趋势,而且中国水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重持续下降,表明我国水产品比较优势有可能渐逝。
表4 我国水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指标
1995 1997 1999 2000 2001 2002
中国水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重(%) 2.22 1.72 1.61 1.54 1.57 1.44
世界水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比重(%) 1.04 1.05 0.95 0.89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2.13 1.64 1.69 1.73
--
表5 我国水产品对日、美、韩出口额及比重(亿美元,%)
2000年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国别 出口额 比重出口额 比重出口额 比重 出口额 比重
日本
20 52.2
20.3
48.4 22.447.8 22 40
美国
5.313.85.7
13.5
8.117.3 10
18.2
韩国
4.411.56.3
15.1 714.97.7
14
合计 29.777.5
32.3
77 37.5 80 39.7
72.3
(五)水产品出口市场拓展初见成效,但分布仍然集中,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我国水产品出口过去主要以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几个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省、港澳地区为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又相继开发了美国、欧盟市场,目前已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日本仍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出口日本的水产品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0%以上;美国是我国第二大水产品出口贸易市场,出口美国的水产品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2003年达到18.2%;对韩国出口额平稳上升,比重略有下降。仅日、美、韩三大市场就集中了我国水产品出口额的70%以上,市场分布过于集中,这种贸易格局不利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一旦某一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就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水产品出口。
(六)出口水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加工技术落后,附加值低多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鳗鱼、对虾、低价值冻鱼和冰鲜鱼类,高附加值的养殖鱼类加工出口尚未形成拳头产品和规模优势。我国沿海大黄鱼养殖虽然已得到突破,产量不断上升,但加工出口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尽管浙江省一些加工企业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即使形成规模生产的罗非鱼也仅仅是原条鱼、鱼片等,附加值很低。我国水产品加工工艺的发展还跟不上渔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步伐,跟不上世界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发展。
(七)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我国对出口水产品的质量要求明显高于国内消费的水产品,但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我国出口水产品质量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国对水产品制定的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我国水产养殖规模小、渔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水产品出口企业与水产养殖户联结不紧密,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难以实施和控制。另外,养殖水域污染、渔用药物使用不规范、高密度养殖鱼病频发导致药物残留超标、渔用饲料添加违禁药品等也是导致水产品质量差的原因。出口水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信心和我国水产品的国际形象,影响水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结论与讨论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作为水产品产业大国,水产品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对国际水产品市场也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但是,作为水产品产业大国,中国水产品产业的发展目前尚处于外延型粗放发展阶段,这种发展模式是在供给短缺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过分注重产量的增长,忽视产品结构及产品质量的提高,由于世界水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要求较高,我国水产品及其加工品往往满足不了其需求,导致在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中出现了出口量占生产量的比重低、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出口水产品主要以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水产品经常由于药物残留被封关等问题。
粗放的经营方式已经和正在影响着中国水产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表现为水产品进出口价格呈剪刀状发展、水产品贸易竞争指数与比较优势指数略呈下降趋势、水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等。事实上,受一些国家的天然水产品、健康水产品的冲击,我国水产品在发达国家已经遭遇严峻的挑战,不改变粗放经营方式,我国水产品产业将在国际竞争中难以立足,水产品对外贸易将陷入出口量增加而出口额减少的“资源出口型陷阱”。今后我国水产品产业应逐渐朝内涵型集约化方向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水产品产业内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注重水产品质量的提高,提倡健康养殖,严格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扶持水产品加工业,提高加工水产品的档次。
在制定水产品产业政策方面,由于中国水产品产业发展的外向程度还很低,水产品生产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将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一段时期内制定水产品产业发展政策应主要立足国内,以提高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着力调整水产品品种结构,提升养殖、保鲜、加工技术,加强鱼苗、渔用饲料和药物的研究,提高我国水产品产业产业化程度,保证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
由于目前中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远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加之我国丰富的可养殖水域和廉价劳动力,我国水产品出口潜力巨大,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发展,逐步建立一批现代化的水产品出口养殖、加工基地,积极开发新的出口拳头产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扩大水产品出口。但是,立足国内生产,实现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是保持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