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情感渗透及教学论文_刘晒云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情感渗透及教学论文_刘晒云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417000)

摘要:2017年投入使用的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处处渗透着情感教育的因素。首先,从选文的情感类型上看,部编教材中的情感可分为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其中审美情感主要包括语言美和意蕴美,道德情感包括爱国、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等。其次,从选文设置的特点上看,部编教材遵循经典性与时代性并存、连续性和交互性共举、含蓄性和形象性交织原则,有意识地将多种情感类型渗透在选文中。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分类施教、情境教学和身体知觉等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情感渗透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部编;情感渗透

为了走出以往中学语文教学中“重知轻情”的误区,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的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其选文标准上贯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所倡导的情感教育要求,大量选文洋溢着浓厚的情感色彩。本文拟通过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情感类型、特征分析,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选文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部编教材选文的情感类型

1.审美情感

1)语言美

部编教材审美情感的渗透首先体现在选文的语言美,即文本的遣词造句和结构上的美感。中国古代诗词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韵律美。例如《渡荆门送别》严格遵守了古代汉语中的平仄押韵的规则。现代诗歌的语言美则体现在诗化的语言风格。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句句末尾押韵,音乐感强烈。

(2)意蕴美

意蕴美是指蕴藏在作品中作者的精神境界,以及通过某一具体对象所揭示出的生活哲理,是景与情相融的产物,它包含在外表形态中,深裹在意象内。例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语言含蓄、空灵,从未有一字言明思乡,但从中我们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汪曾祺无限的思乡情愫。又如沈尹默在短诗《月夜》中托物言志,全诗象征意味浓厚,自由与坚毅的品格可意会不可言传。

2.道德情感

(1)拳拳爱国心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部编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上做到了题材多样、体裁丰富,如散文《土地的誓言》、组诗《梅岭三章》以及戏剧《屈原》等。学生在学习选文的过程中,畅游河山,体验战争、体会丧国痛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人的爱国情感。

(2)浓浓思乡情

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品质,是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教材的选文有很多书写离乡愁绪,除《乡愁》以外,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岑参《逢入京使》以及夏完淳《别云间》等等都渗透着乡情。中学生因为年龄和心智等原因,对乡愁的理解不够深刻,通过教材选文中思乡之情的渗透,能够激发起中学生对故土的亲近和热爱,帮助其懂得无论天涯海角,无论显达穷厄,乡土之梦都会始终伴随着羁旅人。

(3)血浓于水的亲情

亲情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感情,是最真挚和深厚的感情,包括父母儿女之情、夫妻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等。部编教材编选了许多包含亲情的文章,如八年级下册琦君的《春酒》、傅雷的《傅雷家书两则》以及九年级下册孙鸿的戏剧《枣儿》等。在学习这些作品时,学生回忆与父母的点滴,产生强烈共鸣以激起他们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基于教材选文情感渗透的教学策略

1.分类施教,挖掘选文情感因素

由于部编教材选文的含蓄性特征,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模糊的选文情感理解难度会增大,甚至忽视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选文中的情感倾向。事实上,文学即情学,即使是说明文、议论文也都包含着作者对于真实、善良、美好的追求。因此,只有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选文的基础上,挖掘不同体裁选文的内在情感,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和教育。

诗歌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但情感表达往往含蓄而内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深度挖掘其情感内涵,再传递给学生。教师根据不同诗歌内容,结合意象、场面等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情感色彩。散文注重表达作者主观情感,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因此,领悟散文中的情感较为容易。而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作者情感倾向,较少直接表达个人好恶和情感体验。因此,在讲授小说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身临其境,代入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才能使之体会人生百态,理解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部编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借助文本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形成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情感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去体会和领悟教材选文所表达的情感色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设置朗读情境和问题情境等。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渲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朗读作为连接作者和学生情感的纽带,将无声文字转化成富有激情的声音,使学生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在朗读时只有深入情感体验之中,才能更好地接受情感熏陶。例如,教授《声声慢》时,让学生用悲凉低缓的语调朗读,才能更体会到李清照孤单飘零的凄凉。此外,问题情境是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激发情感共鸣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讨论,使之从不同角度看待选文蕴含的情感,能够将外在的情感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教授《故乡》时,通过设置问题“变在何处?”激发学生讨论,体会鲁迅对故乡的思念与失望、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以达到双方情感的共鸣。

3.调动身体参与的积极性,使选文情感感性化

具身教育的核心在于将身体看作是个人认知生成和意义建构的重要载体,它将身体意识与课程内容联系在一起,强调学生通过积极的身体参与,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人的身体知觉是人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感官和肢体的运动过程就是学生认知与思考的过程。“身体承载情感、意义,身体在与世界的际遇中不断生成新的情感与意义。情感、意义的回馈使身体不断地重建自身。即身体感知于情感、理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结语:

语文教学中的具身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的调动身体活动,具身教育“将大数据时代与教育的关系带入一个新的时空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运用身体空间意识和动作程序,学习者获得了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姜莲玉。文章因情而著,教学为情所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及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3(10)。

作者简介:刘晒云,女,湖南新化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学。

论文作者:刘晒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情感渗透及教学论文_刘晒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