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73005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 年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治疗患者94例,按照双盲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联用常规护理方案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分析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8/4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融入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应用效果
冠心病术后伴发并发症风险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故需给予优质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4例,分析常规治疗方案、常规治疗方案联用预见性护理方案的护理差异,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4例;男54例,女40例,年龄52-75岁,年龄平均(66.12±5.35)岁,合并高血压者32例,合并糖尿病者6例,合并高脂血症者29例;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精神系统正常,无肺肝肾等除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无肿瘤,无传染性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无重症感染,无介入手术治疗禁忌症;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措施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干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护理人员通过查阅文献、实际病历,确定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时容易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并以此为基础,评估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风险较高者在醒目位置进行标识,便于加强护理管理,同时在病历及护理计划中详细记录;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护理计划进行相应调整[1]。(2)腰部酸痛,可能与腰肌劳损、病床过硬及骨质增生有关;护理人员需指导并协助患者拔管6h后按摩、翻身,如实在无法忍耐,需与医师联络,给予其镇痛药物行镇痛治疗,或热敷。(3)尿潴留,可能与过于紧张、无卧床排尿训练以及前列腺增生有关,建议在术前指导患者掌握卧床排尿技巧,加强心理疏导,保证其乐观积极态度面对介入治疗及术后康复。(4)局部血肿,可能与中老年血管脆性较强、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等方面有关;建议适当约束术侧肢体,并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持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情况,一旦发生任何异常情况,立即与医师联络,进行针对性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拔管综合征。可能与拔管时局部过度刺激、静脉穿刺时局部受到过重压力等有关;护理人员需在静脉穿刺时通过语言沟通分散患者注意力,并在拔管时持续监测心电,并保证静脉处于持续通畅状态。(6)发热、头晕等造影剂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适当抗过敏及止吐等对症处理药物,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从而保证术后4h尿量达到1000ml以上。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出院前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其中后者需患者在0-10分内选择合适的数字代表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0-5分不满意,6-7分一般满意,8-10分非常满意,≥6分计为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利用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2例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及迷走神经反射各1例,总发生率为4.26%;对照组术后发生8例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2例(4.26%),迷走神经反射2例(4.26%),低血压2例(4.26%),血管并发症1例(2.13%),冠脉急性闭塞1例(2.13%),总发生8例(17.0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4.0286,P=0.0447)。
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31例(65.96%)、一般满意16例(34.04%)、不满意2例(4.26%),总满意47例(95.74%);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23例(48.94%)、一般满意15例(31.91%)、不满意9例(19.15%),总满意47例(95.74%);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5.0449,P=0.0247)。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以冠脉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以心绞痛、心悸等为代表的心肌功能障碍性病症。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几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建议通过药物或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其中介入治疗是常用的手术方案之一,但多存在诸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故需给予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保障临床效果的情况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2-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给予术后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措施,其并发症发生风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服务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发病风险给予相对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韩加琴.对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45-46.
[2]张静.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86.
[3]余雪梅.预见性护理预防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5,22(7):63-66.
论文作者:梁小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冠心病论文; 患者论文; 预见性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发生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