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〇三医院康复科 621700
【摘 要】目的 研究与观察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疗效及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收治中风患者6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给予康复治疗,B组给予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观察两种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B组疗效高于A组;治疗前,两组评分相近,治疗后,B组评分高于A组。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取得治疗效果,但第二种方案所起得的治疗效果更佳,应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风;针灸;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康复锻炼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observe acupuncture + partial stroke rehabilitation efficacy and safety evaluation.Methods treated 6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acupuncture group B + rehabilitation,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schemes.Results Group 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Before treatment,the two groups are similar scores after treatment,group B scores higher than A group.Conclusion Both regimens can get treatment,but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second scenario played better,and should be applied in clinical.
[Key words] stroke;acupuncture;cerebrovascular disease;clinical efficacy;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脑中风的发生与脑组织营养血管病变有关,常见于大脑血管的堵塞、血流不畅等多种病因。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以往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对脑中风所起的疗效一般,是危害老年人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对于脑中风恢复期患者一般采用康复治疗,短期疗效尚可,但根本病因尚未去除。现在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病整体治疗效果,我院将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应用于临床并进行实验,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在2014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了60例中风患者,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男性13例,平均年龄59±2.4岁,病程平均25±3.5天;女性17例,平均年龄71±3.2岁,病程平均22±3.3天;B组:男性18例,平均年龄67±2.4岁,病程平均32±2.4天;女性12例,平均年龄67±1.5岁,病程平均28±3.7天。
1.2实验方法 A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间为4周,锻炼内容为:心理康复、饮食调理、语言训练及肢体主被动运动。其中,肢体主被动运动包括:患者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防止关节粘连强直;患者可被动活动肢体,以维持肌肉张力,防止出现肌肉萎缩现象,具体操作可参考我院康复医师制定的中风康复操。除此之外,医务人员及家属督促患者用患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
B组患者进行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参照A组,针灸治疗为:患者每日定时进行针灸,上肢取穴: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禺,下肢取穴: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悬钟,解溪等腧穴,再根据辨证分析,气虚血瘀型加气海、血海;肝肾阴虚型加肾俞、太溪、三阴交;痰瘀互阻型加双侧脾俞、丰隆、血海,本组穴位专为中风偏瘫而设,治疗中风(脑出血,脑梗塞)有很好的效果。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疗效。
2.查阅巴氏指数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85岁以上可适当放宽至95分,评分标准为:大小便控制10分、洗漱自理5分、能自行去厕所10分、能自行进食10分、不借助外力时能够自己挪动15分、可以走路15分、自己穿衣10分、自己上下楼梯15分、自己洗澡10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疗效对比
B组疗效高于A组,见表1.
注:P<0.05.
2.2 巴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评分相近,治疗后,B组评分高于A组,见表2.
注:P<0.05.
3.讨 论
近年来,我国多家大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方案,临床疗效较以往提高。其中,中医针灸是治疗脑中风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医技师通过在与患者疾病表现所对应的穴位上进行施针给大脑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该类型的刺激不仅不对大脑功能造成损害反而对其起到恢复和保护作用。据相关中医医学文献报道,大部分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脑中风的主要症状——偏瘫和半身不遂基本消失[1]。人体穴位共有720个穴位,按解剖位置可分为头颈部、胸腹部等四大部位,而治疗脑中风的施针位置主要位于患者的头颈和四肢部位,针灸以上穴位可刺激穴位相邻的血管,能加强血液流动性,改善血流不畅、淤滞现象,以免血供不足造成神经细胞缺氧、变性及坏死,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病变症状[2]。同时,又可促进大脑侧支供应血管的生成,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有效血流,保证神经细胞的血氧支持,减轻和治疗细胞损伤。
脑中风持续时间较长,整体复原速度较慢,患者常伴有偏瘫、肌肉萎缩等症状,临床医生常采用的治疗方案为康复治疗,通过医疗场所和家庭保健的心理康复、饮食调理、语言训练及主被动运动等环节,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此次试验中,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由我院中医科康复专业医生负责,护理人员及家属陪同患者进行机体复原锻炼,患者使用患侧肢体捡地上物品、取生活用品、刷牙、吃饭,及每日定时进行平地步行训练,减少机体功能下降或肌肉萎缩的概率,同时促进患者康复[3]。在结果2.1中,B组疗效高于A组,表明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比单方面的康复疗法更能促进患者痊愈;在结果2.2中,将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巴氏评分进行对比:治疗后,B组评分高于A组,亦证明以上观点[4]。
综上所述,应在临床开展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中风方案。
参考文献:
[1]贾丽娟,刘芙东,张猛.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脑卒中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4,29(2):420-422.
[2]王劲峰.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91-92.
[3]罗卫泉,黄柳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64-65.
[4]唐跃富,杨荣光,罗清勇,何苗.韩帅.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4,9(9):1218-1220.
论文作者:徐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疗效论文; 中医论文; 穴位论文; 高于论文; 脑中风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论文;